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蓄電池控制裝置、蓄電系統和蓄電池控制方法。蓄電池控制裝置控制蓄電系統,該蓄電系統包括與負載串聯連接的多個蓄電池、和被配置為將蓄電池旁路的旁路單元。蓄電池控制裝置被配置為執行:檢測處理,在放電中的電壓值等于或小于第一放電閾值的第一放電周期期間,檢測由電流傳感器檢測到的電流值變為零的零電流狀態;以及第一旁路處理,響應于在檢測處理中檢測到零電流狀態,利用旁路單元將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小于第一放電閾值的蓄電池旁路。電池旁路。電池旁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蓄電池控制裝置、蓄電系統和蓄電池控制方法
[0001]本公開涉及蓄電池控制裝置、蓄電系統和蓄電池控制方法。
技術介紹
[0002]已知存在一種系統作為用于控制多個電池串聯連接的電池裝置的放電的系統,其中,基于每個電池的狀態選擇要避免放電的電池,繞過要避免放電的電池,并且使其他電池放電(例如,參見專利文獻JP2013
?
031247A)。在JP2013
?
031247A中描述的系統中,設置了用于將電池彼此連接和切斷的切斷開關以及用于連接和切斷旁路的旁路開關。
[0003]在上述系統中,當選擇要避免充電和放電的電池并且繞過要避免充電和放電的電池時,為了防止短路的目的,執行從旁路之前的狀態經由兩個開關都關斷的狀態到旁路之后的狀態的接通/斷開切換,在旁路之前的狀態下,切斷開關接通并且旁路開關斷開,在旁路之后的狀態下,切斷開關斷開并且旁路開關接通。因此,當在蓄電池的旁路切換時電池向諸如驅動電機這樣的負載放電時,負載立即停止。另外,當在蓄電池的旁路切換時電池用驅動電機的再生電力充電時,立即發生再生無效。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公開提供了一種蓄電池控制裝置、蓄電系統和蓄電池控制方法,其能夠在蓄電池的旁路切換時防止負載的意外瞬時電力故障或再生無效。
[0005]一種控制蓄電池系統的蓄電池控制裝置,所述蓄電池系統包括:多個蓄電池,該多個蓄電池與負載串聯連接;旁路單元,該旁路單元被配置為將所述蓄電池旁路;以及電流傳感器,該電流傳感器被配置為檢測所述負載的電流值。所述蓄電池控制裝置被配置為執行:檢測處理,在放電中的所述蓄電池的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小于第一放電閾值的第一放電周期期間,檢測由所述電流傳感器檢測到的所述電流值變為零的零電流狀態;和第一旁路處理,響應于在所述檢測處理中檢測到所述零電流狀態,利用所述旁路單元將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放電閾值的蓄電池旁路。
[0006]一種控制蓄電池系統的蓄電池控制裝置,所述蓄電池系統包括:多個蓄電池,該多個蓄電池與發電單元串聯連接;旁路單元,該旁路單元被配置為將所述蓄電池旁路;以及電流傳感器,該電流傳感器被配置為檢測所述發電單元的電流值。所述蓄電池控制裝置被配置為執行:檢測處理,在充電中的所述蓄電池的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大于第一充電閾值的第一充電周期期間,檢測由所述電流傳感器檢測到的所述電流值變為零的零電流狀態;和第一旁路處理,響應于在所述檢測處理中檢測到所述零電流狀態,利用所述旁路單元將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充電閾值的蓄電池旁路。
[0007]一種蓄電系統包括:多個蓄電池,該多個蓄電池與負載和發電單元串聯連接;旁路單元,該旁路單元被配置為將所述蓄電池旁路;電流傳感器,該電流傳感器被配置為檢測所述負載和所述發電單元的電流值;以及上述蓄電池控制裝置。
[0008]一種蓄電池控制方法,所述蓄電池控制方法使用計算機控制蓄電池系統,所述蓄
電池系統包括:多個蓄電池,該多個蓄電池與負載或發電單元串聯連接;旁路單元,該旁路單元被配置為將所述蓄電池旁路;以及電流傳感器,該電流傳感器被配置為檢測所述負載的電流值。所述蓄電池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檢測處理,在放電中的所述蓄電池的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小于預定閾值的周期期間,檢測由所述電流傳感器檢測到的所述電流值變為零的零電流狀態;和第一旁路處理,響應于在所述第一檢測處理中檢測到所述零電流狀態,利用所述旁路單元將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小于所述預定閾值的蓄電池旁路。
[0009]一種蓄電池控制方法,所述蓄電池控制方法使用計算機控制蓄電池系統,所述蓄電池系統包括:多個蓄電池,該多個蓄電池與負載或發電單元串聯連接;旁路單元,該旁路單元被配置為將所述蓄電池旁路;以及電流傳感器,該電流傳感器被配置為檢測所述負載的電流值。所述蓄電池控制方法包括:第二檢測處理,在充電中的所述蓄電池的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大于預定閾值的周期期間,檢測由所述電流傳感器檢測到的所述電流值變為零的零電流狀態;和第二旁路處理,響應于在所述第二檢測處理中檢測到所述零電流狀態,利用所述旁路單元將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大于所述預定閾值的蓄電池旁路。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包括控制裝置的蓄電系統的圖。
[0011]圖2是示出圖1中所示的控制裝置的功能的框圖。
[0012]圖3A至圖3D是示出圖2所示的旁路控制單元的旁路控制的時序圖。
[0013]圖4是圖2所示的控制裝置的放電控制的流程圖。
[0014]圖5是圖2所示的控制裝置的充電控制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在下文中,將基于優選實施例描述本公開。本公開不限于下面描述的實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本公開的主旨的情況下適當地修改實施例。另外,在下面描述的實施例中,盡管省略了對配置的一部分的圖示和描述,但是在與下面描述的內容沒有矛盾的范圍內,公知或眾所周知的技術被適當地應用于省略的技術的細節。
[0016]圖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包括控制裝置100的蓄電系統1的圖。如圖1所示,蓄電系統1包括串聯連接的n(n是2以上的整數)個蓄電池C1至Cn、n個旁路電路B1至Bn、n個電壓傳感器12、電流傳感器13、充放電電路15以及控制裝置100。蓄電系統1是車載電源或固定電源。
[0017]蓄電池C1至Cn是蓄電池單元或多個蓄電池單元連接的蓄電池模塊或蓄電池組。蓄電池C1至Cn是二次電池,例如鋰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容器。盡管沒有特別限制,但是根據本實施例的蓄電池C1至Cn從車輛等中使用的用過的電池再生,并且蓄電池C1至Cn的劣化程度存在差異。當蓄電池C1至Cn組合以形成蓄電池系統10時,測量蓄電池C1至Cn的劣化狀態,根據電池容量選擇蓄電池,然后組合蓄電池C1至Cn,使得蓄電系統1的總容量滿足所需容量。不需要使得蓄電池系統10的蓄電池C1至Cn的劣化程度彼此相等,并且蓄電池系統10的總容量滿足蓄電系統1的要求就足夠了。
[0018]蓄電池C1至Cn中的每一個蓄電池通過充放電電路15從外部系統16供應電力來充電,并且將充電的電力放出以向外部系統16供應電力。這里,外部系統16包括負載、發電機
等。當蓄電系統1用于車輛中時,驅動電機、空調、各種車載電氣部件等用作負載。驅動電機用作負載并且還用作發電機。另外,當蓄電系統1固定時,家庭中的家用電器、商用電源系統、液晶顯示器、通信模塊等用作負載,并且光伏發電系統等用作發電機。
[0019]旁路電路B1至Bn設置為分別對應于蓄電池C1至Cn。旁路電路B1至Bn分別包括旁路線BL、旁路開關S_A1至S_An以及切斷開關S_B1至S_Bn。旁路線BL分別是繞過蓄電池C1至Cn的電力線。旁路開關S_A1至S_An分別設置在旁路線BL上。旁路開關S_A1至S_An例如是機械開關。切斷開關S_B1至S_Bn分別設置在蓄電池C1至Cn的正電極與旁路線BL的一端之間。例如,切斷開關S_B1至S_B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控制蓄電池系統的蓄電池控制裝置,所述蓄電池系統包括:多個蓄電池,該多個蓄電池與負載串聯連接;旁路單元,該旁路單元被配置為將所述蓄電池旁路;以及電流傳感器,該電流傳感器被配置為檢測所述負載的電流值,其中,所述蓄電池控制裝置被配置為執行:檢測處理,在放電中的所述蓄電池的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小于第一放電閾值的第一放電周期期間,檢測由所述電流傳感器檢測到的所述電流值變為零的零電流狀態;和第一旁路處理,響應于在所述檢測處理中檢測到所述零電流狀態,利用所述旁路單元將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放電閾值的蓄電池旁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控制裝置,其中,所述蓄電池控制裝置被配置為執行:零電流處理,在放電中的所述蓄電池的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小于第二放電閾值并且等于或大于第三放電閾值的第二放電周期期間,將從所述蓄電池到所述負載的放電電流設置為零,其中,所述第二放電閾值小于所述第一放電閾值,所述第三放電閾值小于所述第二放電閾值;以及第二旁路處理,響應于所述零電流處理的執行,利用所述旁路單元將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放電閾值且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三放電閾值的蓄電池旁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蓄電池控制裝置,其中,在所述負載處于預定運行狀態時,從所述第二放電周期的起始時間開始禁止所述零電流處理的執行,并且在所述負載不再處于所述預定運行狀態之后或在所述第二放電周期的結束時間,允許所述零電流處理的執行。4.一種控制蓄電池系統的蓄電池控制裝置,所述蓄電池系統包括:多個蓄電池,該多個蓄電池與發電單元串聯連接;旁路單元,該旁路單元被配置為將所述蓄電池旁路;以及電流傳感器,該電流傳感器被配置為檢測所述發電單元的電流值,其中,所述蓄電池控制裝置被配置為執行:檢測處理,在充電中的所述蓄電池的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大于第一充電閾值的第一充電周期期間,檢測由所述電流傳感器檢測到的所述電流值變為零的零電流狀態;和第一旁路處理,響應于在所述檢測處理中檢測到所述零電流狀態,利用所述旁路單元將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充電閾值的蓄電池旁路。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蓄電池控制裝置,其中,所述蓄電池控制裝置被配置為執行:零電流處理,在充電中的所述蓄電池的電壓值或荷電狀態等于或大于第二充電閾值并且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大野千尋,莊田隆博,
申請(專利權)人:矢崎總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