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切割型器具上的出塵結構,包括:機頭切割組件,所述機頭切割組件包括臺面及設置在臺面上的切割總成,切割總成包括第一護罩、第二護罩;所述第一護罩轉動連接于所述臺面的正面,設置有鋸片安裝在所述第一護罩內(nèi)并由一并安裝在所述第一護罩上的電機驅動;所述第二護罩安裝在所述臺面的反面;在所述第一護罩的下方設置有覆蓋住部分所述鋸片的出塵導向護罩,所述第一護罩上設置有與所述出塵導向護罩內(nèi)部相通的第一出塵口。所述出塵導向護罩內(nèi)部相通的第一出塵口。所述出塵導向護罩內(nèi)部相通的第一出塵口。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切割型器具上的出塵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電動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種切割型器具上的出塵結構。
技術介紹
[0002]切割機和臺鋸都是生產(chǎn)加工上常用到的電動工具設備。其中臺式鋸的鋸片垂直設置工作臺板的中部,并有一部分鋸片伸出在工作臺板之上,物料在工作臺上推動來完成開料。而切割機的鋸片完全裝配在工作臺板之上,鋸片通過機頭連接在工作臺板之上,且能通過偏轉機頭使鋸片能夠在一定的角度范圍內(nèi)偏轉,從而實現(xiàn)對物料的切斜。現(xiàn)有技術中,雖有將切割機與臺鋸合為一體并通過翻轉來完成功能切換,但出塵結構往往設計不佳,不能在功能切換后保證較好的出塵效率,影響機械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3]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切割型器具上的出塵結構,能夠有效解決現(xiàn)有的技術問題。
[0004]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切割型器具上的出塵結構,包括:
[0005]機頭切割組件,所述機頭切割組件包括臺面及設置在臺面上的切割總成,切割總成包括第一護罩、第二護罩;所述第一護罩轉動連接于所述臺面的正面,設置有鋸片安裝在所述第一護罩內(nèi)并由一并安裝在所述第一護罩上的電機驅動,所述第一護罩還包括用于帶動其在所述臺面上轉動的握把;所述第二護罩安裝在所述臺面的反面;
[0006]還包括用于承載固定臺面的箱體支撐組件;
[0007]正常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護罩與所述臺面配合形成切割機使用狀態(tài);
[0008]切換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護罩通過一插銷形成角度鎖定并使所述鋸片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臺面的反面,所述機頭切割組件翻轉后放置在所述箱體支撐組件上,形成臺鋸使用狀態(tài);
[0009]在所述第一護罩的下方設置有覆蓋住部分所述鋸片的出塵導向護罩,所述第一護罩上設置有與所述出塵導向護罩內(nèi)部相通的第一出塵口。
[0010]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箱體支撐組件內(nèi)部設置有出塵通道,當所述機頭切割組件翻轉后,所述第一護罩上的第一出塵口將與所述出塵通道相連通。
[0011]上訴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箱體支撐組件一側的立面內(nèi)壁設置有第一斜面及進風口;所述電機的尾罩設置有第二斜面,當所述機頭切割組件從切割機使用狀態(tài)切換為臺鋸使用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斜面緊貼所述第一斜面,并使所述電機的進風口與所述箱體支撐組件的進風口相對齊。這樣使進風口的空氣與出塵口的木屑被隔離分成兩個風口進出,因此能夠保證進入電機散熱的空氣不會混有出塵口的木屑。
[0012]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箱體支撐組件的兩側設置有臺面升降機構,所述臺面升降機構包括導軌定位導向槽、升降導軌、提拉部、臺面鎖定部、導軌鎖定部,所述導軌
定位導向槽的兩側設置有可橫向移動的導向塊,所述導向塊置于所述升降導軌與所述導向槽之間。
[0013]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導軌定位導向槽的兩側固定設置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設置在所述導向塊遠離所述升降導軌的一端,所述定位螺母內(nèi)螺紋配合有調(diào)節(jié)螺桿,通過轉動所述調(diào)節(jié)螺桿可驅動所述導向塊與所述升降導軌的間隙變小。
[0014]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能夠較為簡單快捷地實現(xiàn)機頭切割組件的翻轉,從而實現(xiàn)切割機與臺鋸的功能轉換;2.第一護罩與出塵導向護罩配合來用于切割機狀態(tài)下的出塵導向,保證出塵效率;3.箱體支撐組件內(nèi)部的出塵通道能夠在機頭切割組件翻轉后自動與第一護罩上的出塵管配對,依然可以保證轉換成臺鋸狀態(tài)下的出塵效率;4.在箱體支撐組件的兩側設置還設置有臺面升降機構,可以實現(xiàn)臺面的升降,進而使用場景更廣,同時升降機構還設置有間隙消除結構,可以保證導軌升降的平穩(wěn)順滑,不會晃動。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
[0016]圖1是本技術的處于切割機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技術的處于臺鋸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技術的箱體支撐組件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技術的圖1狀態(tài)的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
[0020]圖5是本技術的處于臺鋸狀態(tài)的臺面升降機構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0021]圖6是本技術的圖5中A處放大示意圖。
[0022]圖7是本技術的圖6安裝有固定板的示意圖。
[0023]圖8是本技術的機頭切割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9是本技術的機頭切割組件隱藏第一護罩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10是本技術的機頭切割組件的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
[0026]圖11是本技術的機頭切割組件的反面結構示意圖。
[0027]圖12是本技術的第一護罩結構示意圖。
[0028]圖13是本技術的凸輪鎖緊機構分解示意圖。
[0029]圖中,1.機頭切割組件,11.臺面,12.切割總成,121.第一護罩,1211.第一出塵口,1212.連接部,1213.弧形槽,1214.第二鎖孔,122.第二護罩,123.鋸片,124.電機,125.握把,126.出塵導向護罩,13.連接座,131.U型安裝槽,132.連接軸,133.插銷活動座,1331.導向槽,134.第一鎖孔,14.扭簧,15.插銷,151.第一卡簧,152.第二卡簧,153.限位銷,16.弧形通槽,17.第二斜面,18.電機進風口;
[0030]2.箱體支撐組件,21.第一斜面,22.進風口,23.出塵通道;
[0031]31.連接板,311.限位槽,33.活動銷,331.凸部,34.彈簧;
[0032]4.臺面升降機構,41.導軌定位導向槽,42.升降導軌,43.提拉部,44.臺面鎖定部,45.導軌鎖定部,46.導向塊,461.凸塊,47.定位螺母,48.調(diào)節(jié)螺桿,49.固定板,491.調(diào)節(jié)孔;
[0033]5.靠山,51.靠板,52.凸筋;
[0034]6.凸輪鎖緊機構,61.鎖桿,62.把手,621.內(nèi)凸輪臺,63.通孔,64.外凸輪臺,65.上
抵緊件,66.下抵緊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參照圖1
?
13所示,為本案的具體實施方式:具體示出了一種可切換功能的切割型器具及其出塵結構,其包括:機頭切割組件1,所述機頭切割組件1包括臺面11及設置在臺面11上的切割總成12,切割總成12包括第一護罩121、第二護罩122;所述第一護罩121轉動連接于所述臺11面的正面,設置有鋸片123安裝在所述第一護罩121內(nèi)并由一并安裝在所述第一護罩121上的電機124驅動,所述第一護罩121還包括用于帶動其在所述臺面11上轉動的握把125;所述第二護罩122安裝在所述臺面11的反面;還包括用于承載固定臺面11的箱體支撐組件2;正常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護罩121與所述臺面11配合形成切割機使用狀態(tài);切換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護罩121通過一插銷15形成角度鎖定并使所述鋸片123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臺面11的反面,所述機頭切割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切割型器具上的出塵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機頭切割組件,所述機頭切割組件包括臺面及設置在臺面上的切割總成,切割總成包括第一護罩、第二護罩;所述第一護罩轉動連接于所述臺面的正面,設置有鋸片安裝在所述第一護罩內(nèi)并由安裝在所述第一護罩上的電機驅動;所述第二護罩安裝在所述臺面的反面;還包括用于承載固定臺面的箱體支撐組件;正常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護罩與所述臺面配合形成切割機使用狀態(tài);切換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護罩通過一插銷形成角度鎖定并使所述鋸片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臺面的反面,所述機頭切割組件翻轉后放置在所述箱體支撐組件上,形成臺鋸使用狀態(tài);在所述第一護罩的下方設置有覆蓋住部分所述鋸片的出塵導向護罩,所述第一護罩上設置有與所述出塵導向護罩內(nèi)部相通的第一出塵口。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型器具上的出塵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支撐組件內(nèi)部設置有出塵通道,當所述機頭切割組件翻轉后,所述第一護罩上的第一出塵口將與所述出塵通道相連通。3.根據(jù)權利要求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黃建軍,胡樹理,徐飛好,
申請(專利權)人:正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