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活塞開口圈組裝機
[0001]本技術屬于組裝機
,尤其涉及一種活塞開口圈組裝機。
技術介紹
[0002]開口圈是活塞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起到密封燃燒室,使曲軸箱的氣體損失最小化、改善從活塞到氣缸壁的熱傳遞、在活塞和氣缸壁之間保持適量的油量、通過將氣缸壁上的機油刮回油底殼來調節發動機機油消耗量等作用,開口圈除人工安裝外多由機械組裝。
[0003]現有的組合機如中國技術專利公告號為CN202020252341.9阻尼器橡膠密封圈組裝機所示,通過設置振動盤和平振器,能夠自動區分橡膠密封圈正反面,能夠使橡膠密封圈自動排列,自動供料,節省人力,提高效率且避免出錯,但是其在工裝完成后通常需要人員進行質檢導致,但是在之間過程中,人的肉眼會在時間的增長過程中,感到疲勞而導致不合格產品流出,由此我們特別設計了一種活塞開口圈組裝機。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活塞開口圈組裝機,達到了自動上下料并進行質檢回收的效果。
[0005]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一種活塞開口圈組裝機,包括工作臺,包括:
[0006]工裝機構,工裝機構設置在工作臺上;
[0007]上料機構,上料機構與工裝機構組合,上料機構包括活塞上料裝置和開口圈上料裝置,活塞上料裝置設置在工作臺一側,開口圈上料裝置設置在工作臺另一側合;
[0008]檢測機構,檢測機構設置在工裝機構后道,并對通過的工裝后活塞進行檢測;
[0009]驅動機構,驅動機構設置在工作臺底部; />[0010]以及電器箱,電器箱設置在工作臺上;
[0011]其中,工裝機構將活塞上料裝置和開口圈上料裝置組合到一起,并將活塞與開口圈固定。
[0012]在本技術方案中,通過在工作臺上設置工裝機構以及上料機構將活塞與開口圈進行固定,驅動機構驅動工裝機構對活塞和開口圈進行工作作業,并利用檢測機構對從工裝機構內送出的活塞、開口圈組合件進行檢測,并在檢測后對將未帶有開口圈的活塞篩分出來進行回收再工裝。
[001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工裝機構包括:
[0014]活塞上料組件,活塞上料組件包括第一送料通道、驅動轉盤和夾具,驅動轉盤上設置有驅動軸,驅動軸貫穿工作臺連接驅動機構,夾具設置在驅動轉盤上,活塞上料組件與活塞上料裝置組合;
[0015]開口圈上料組件,開口圈上料組件包括第二送料通道、主體和壓板,主體兩端設置有凸臺,壓板連接在凸臺上端與主體配合后形成第二送料通道,開口圈上料通道與開口圈上料裝置組合,壓板上設置有調節螺栓;
[0016]以及出料通道,出料通道設置在工作臺上,并處于活塞上料組件與開口圈上料通道的組合處。
[0017]在本技術方案中,活塞上料組件和開口圈上料組件啟動后,活塞由第一送料通道被送到驅動轉盤內,并被弧形槽夾住,驅動轉盤旋轉過程中帶動活塞進入到工裝機構內,同時開口圈由第二送料通道被送到活塞上方,并依靠第二送料通道不停輸送開口圈所產生的擠壓力作用下連接到活塞上實現組合,出料通道將組合后的活塞送出。
[001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夾具包括:
[0019]上夾具,上夾具中心設置有凸起,
[0020]下夾具,下夾具設置在上夾具下側并與驅動轉盤固定,并抵靠在凸起下端,下夾具和上夾具之間產生縫隙;
[0021]其中,出料通道的邊沿對應上夾具和下夾具之間的縫隙設置有推桿;
[0022]其中,推桿在活塞與開口圈組合完成后,由上夾具和下夾具之間的縫隙將活塞推到出料通道內。
[0023]在本技術方案中,夾具通過設置上夾具和下夾具并在凸起作用下使兩者之間產生縫隙后,利用推桿將組合后的活塞從夾具上摳出,并導向送料通道內。
[0024]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檢測機構包括:
[0025]支架,支架設置在工作臺上,并處于出料通道一側;
[0026]回收箱,回收箱設置在出料通道底側;
[0027]工業相機,工而已相機固定在在支架上;
[0028]以及推出裝置,推出裝置設置在工作臺上,并延伸到出料通道內;
[0029]其中,工業相機對活塞進行檢查,并篩分出未組合有開口圈活塞,推出裝置接收到工業相機的信號后,將未組合有開口圈活塞推至回收箱內。
[0030]在本技術方案中,檢測機構可以篩分未帶有開口圈的不合格活塞產品并將其推出到回收箱內進行收集,便于返工再工裝。
[003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推出裝置包括:
[0032]鎖止氣缸,鎖止氣缸設置在工作臺上并與支架同側,檢測機構控制鎖止氣缸啟閉;
[0033]推件,推件連接在推桿并設置出料通道內;
[0034]其中,出料通道對應推件設置有通槽,鎖止氣缸推動推件在通槽內滑動進而推出活塞。
[0035]在本技術方案中,結構簡單方便制作,僅需要使檢測機構能夠控制鎖止氣缸的氣路啟閉即可實現控制推出未帶有開口圈的不合格活塞產品的效果。
[0036]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活塞上料裝置和開口圈上料裝置均包括底座、上料盤和進料通道,上料盤設置在底座上,進料通道分別組合活塞上料組件和開口圈上料通道。
[0037]在本技術方案中,活塞上料裝置和開口圈上料裝置均包括底座、上料盤和進料通道起到將活塞和開口圈送到活塞上料組件和開口圈上料組件內的作用。
[003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驅動機構包括:
[0039]電機,電機設置在工作臺底面,電機上設置有主動輪:
[0040]傳動帶,傳動帶帶連接主動輪和驅動軸;
[0041]其中,驅動軸對應主動輪設置有從動輪。
[0042]在本技術方案中,電機啟動,主動輪通過傳動輪驅動從動輪轉動進而帶動驅動軸轉動,從而使得驅動轉盤旋轉,夾具跟隨驅動轉盤旋轉,將活塞送到工裝機構內。
[0043]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0044]通過在工作臺上設置工裝機構以及上料機構將活塞與開口圈進行固定,驅動機構驅動工裝機構對活塞和開口圈進行工作作業,并利用檢測機構對從工裝機構內送出的活塞、開口圈組合件進行檢測,并在檢測后對將未帶有開口圈的活塞篩分出來進行回收再工裝。
附圖說明
[0045]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圖;
[0046]圖2是圖1中A的放大圖;
[0047]圖3是本技術的工裝機構結構圖;
[0048]圖4是圖3的B
?
B截面圖;
[0049]圖5是本技術的局部示意圖;
[0050]圖中標記表示為:1
?
工作臺、2
?
工裝機構、21
?
活塞上料裝置、211
?
第一送料通道、212
?
驅動轉盤、2121
?
驅動軸、213
?
夾具、2131
?
上夾具、213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活塞開口圈組裝機,包括工作臺(1),其特征是,包括:工裝機構(2),所述的工裝機構(2)設置在工作臺(1)上;上料機構,所述的上料機構與工裝機構(2)組合,所述的上料機構包括活塞上料裝置(21)和開口圈上料裝置(22),所述的活塞上料裝置(21)設置在工作臺(1)一側,所述的開口圈上料裝置(22)設置在工作臺(1)另一側合;檢測機構(5),所述的檢測機構(5)設置在工裝機構(2)后道,并對通過的工裝后活塞進行檢測;驅動機構(6),所述的驅動機構(6)設置在工作臺(1)底部;以及電器箱(7),所述的電器箱(7)設置在工作臺(1)上;其中,所述的工裝機構(2)將活塞上料裝置(21)和開口圈上料裝置(22)組合到一起,并將活塞與開口圈固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活塞開口圈組裝機,其特征是,工裝機構(2)包括:活塞工裝組件(3),所述的活塞工裝組件(3)包括第一送料通道(211)、驅動轉盤(212)和夾具(213),所述的驅動轉盤(212)上設置有驅動軸(2121),所述的驅動軸(2121)貫穿工作臺(1)連接驅動機構(6),所述的夾具(213)設置在驅動轉盤(212)上,所述的活塞工裝組件(3)與活塞上料裝置(21)組合;開口圈工裝組件(4),所述的開口圈工裝組件(4)包括第二送料通道(221)、主體(222)和壓板(223),所述的主體(222)兩端設置有凸臺,所述的壓板(223)連接在凸臺上端與主體(222)配合后形成第二送料通道(221),所述的壓板(223)上設置有調節螺栓(224);以及出料通道(23),所述的出料通道(23)設置在工作臺(1)上,并處于活塞工裝組件(3)與開口圈上料通道的組合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活塞開口圈組裝機,其特征是,夾具(213)包括:上夾具(2131),所述的上夾具(2131)中心設置有凸起,下夾具(2132),所述的下夾具(2132)設置在上夾具(2131)下側,并抵靠在凸起下端,所述的下夾具(2132)和上夾具(2131)之間產生縫隙;其中,所述的出料通道(23)的邊沿對應上夾具...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應友福,
申請(專利權)人:名震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