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燈
[0001]本技術屬于LED投光燈
,具體涉及一種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燈。
技術介紹
[0002]LED投光燈,也叫射燈、投射燈、聚光燈等,是一種采用發光二極管作為光源的射燈。傳統射燈多采用鹵素燈,發光效率較低、比較耗電、被照射環境溫度上升、使用壽命短。LED投光燈在發光原理、節能、環保的層面上都遠遠優于傳統傳統射燈。LED投射燈的外型有圓的,也有方的,主要用于單體建筑、歷史建筑群外墻照明、綠化景觀照明、大樓內光外透照明、廣告牌照明等專門設施照明,以及酒吧、舞廳等娛樂場所氣氛照明等,市場發展前景可觀。
[0003]由于LED投光燈的光強較大,因此當光線照射在人臉或當人們直視LED投光燈時,會產生眩目的反應,嚴重的甚至會令人暈眩。傳統的解決暈眩方式為在玻璃前蓋和光源之間設置蜂窩網、蜂巢網、擋板,或采用光源分路的方式。但這些現有的方式,無法在每個角度都具有防暈眩的效果,并且現有的這些方式均會對光強造成起碼 30%的損失。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燈,可在不影響光強的情況下,實現LED投光燈的全方位防暈眩。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一種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燈,包括燈筒、底座和連接臂,所述連接臂連接在所述底座與所述燈筒之間,所述燈筒的內部通過中隔板被分隔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后腔室內設置有LED驅動組件,且所述LED驅動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燈,其特征在于:包括燈筒(1)、底座(2)和連接臂(3),所述連接臂(3)連接在所述底座(2)與所述燈筒(1)之間,所述燈筒(1)的內部通過中隔板(4)被分隔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后腔室內設置有LED驅動組件(5),且所述LED驅動組件(5)與所述中隔板(4)的后側面固定,所述燈筒(1)的后端開口上蓋設有后蓋(6),所述前腔室內設置有LED組件(7),且所述LED組件(7)的后端與所述中隔板(4)的前側面固定,所述LED組件(7)的前端與所述燈筒(1)的前端開口固定,所述LED驅動組件(5)的前端電線在穿過所述中隔板(4)后與所述LED組件(7)連接,所述燈筒(1)的前端開口上蓋設有透明前蓋(8),所述LED組件(7)與所述透明前蓋(8)之間設置有一個防眩筒(9),所述防眩筒(9)由小圓筒(901)、大圓筒(902)、外圓環(903)和連接板(904)組成,所述小圓筒(901)位于所述大圓筒(902)的內部,所述外圓環(903)位于所述大圓筒(902)的外圍,所述外圓環(903)、所述大圓筒(902)和所述小圓筒(901)之間通過若干個所述連接板(904)固定連接,且所述外圓環(903)、所述大圓筒(902)和所述小圓筒(901)均同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圓筒(901)的前端面與所述大圓筒(902)的前端面齊平,所述小圓筒(901)的后端面向后突出于所述大圓筒(902)的后端面,所述外圓環(903)位于所述大圓筒(902)的前方,且所述外圓環(903)的后端面與所述大圓筒(902)的前端面齊平。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904)的主體為一塊平直板(9041),所述平直板(9041)的外端設置有向一側傾斜延伸出去的外圓環接觸板(9042),所述平直板(9041)的內端與所述小圓筒(901)上端的圓周外壁固定連接,所述大圓筒(902)的前端面通過對應的卡槽與所述平直板(9041)的內段固定連接,所述平直板(9041)的外端通過所述外圓環接觸板(9042)與所述外圓環(903)的圓周內壁的下沿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圓環(903)、所述大圓筒(902)和所述小圓筒(901)之間通過3個呈Y字型分布的所述連接板(904)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組件(7)包括LED燈珠組件(701)、反光杯(702)、反光杯安裝座(703)和反光杯固定環(704),所述LED燈珠組件(701)固定安裝在所述中隔板(4)的前側面,所述LED燈珠組件(701)上的所有LED燈珠均對準所述燈筒(1)的前端開口方向,所述反光杯安裝座(703)位于所述LED燈珠組件(701)的前側,所述反光杯(702)設置在所述反光杯安裝座(703)中,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獻,
申請(專利權)人:千尋光電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