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出風卷筒及室內機、空調器,所述出風卷筒安裝于空調室內機的出風口處,其與所述出風口適配并包括兩個傾斜布置的導風筒,兩個所述導風筒間隔布置于所述出風口的前后兩側內壁、且其外部套設有可轉動的出風布料,所述出風布料至少具有交錯布置的第一布料孔徑和第二布料孔徑,所述出風卷筒與所述出風口之間預留有供所述出風布料轉動的轉動間隙。通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出風卷筒及室內機、空調器,使得出風卷筒可以替代并取消常規導風板結構來進一步豐富空調出風形式,滿足不同情況下用戶對空調風感的不同需求,并進而實現空調端風速與用戶端風感相適宜。實現空調端風速與用戶端風感相適宜。實現空調端風速與用戶端風感相適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出風卷筒及室內機、空調器
[0001]本技術涉及空氣調節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出風卷筒及室內機、空調器。
技術介紹
[0002]現有技術中,壁掛式內機的出風口大多開設在其機殼的前側底部,導風板設置于出風口處,空調在運行過程中,通過調整導風板的開閉、并在一定范圍內調整導風板的搖擺角度,來調節氣流經出風口吹向室內的初始流動路徑。
[0003]然而,空調的上述出風形式仍比較單一,無法滿足不同情況下用戶對空調風感的不同需求,造成用戶體驗感較差,例如經常會出現空調端風速與用戶端風感不匹配的情況,這種不匹配體現在:要么出風口處氣流流速過低導致室內無法快速換熱,要么氣流流速過高導致出風不夠柔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有鑒于此,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種出風卷筒,使得其可以替代并取消常規導風板結構來進一步豐富空調出風形式,滿足不同情況下用戶對空調風感的不同需求,并進而實現空調端風速與用戶端風感相適宜。
[0005]為解決上述第一方面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出風卷筒,安裝于空調室內機的出風口處,所述出風卷筒與所述出風口適配并包括兩個傾斜布置的導風筒,兩個所述導風筒間隔布置于所述出風口的前后兩側內壁、且其外部套設有可轉動的出風布料,所述出風布料至少具有交錯布置的第一布料孔徑和第二布料孔徑,所述出風卷筒與所述出風口之間預留有供所述出風布料轉動的轉動間隙。
[0006]通過本技術所述的出風卷筒,其可以替代并取消常規導風板結構來進一步豐富空調出風形式,滿足不同情況下用戶對空調風感的不同需求,并進而實現空調端風速與用戶端風感相適宜。
[0007]優選地,所述出風布料在所述出風卷筒中呈橢圓狀排布,所述第一布料孔徑、所述第二布料孔徑在所述橢圓中均沿所述橢圓的幾何中心呈對稱分布。
[0008]當設定第一布料孔徑、第二布料孔徑在橢圓中均沿橢圓的幾何中心呈對稱分布時,則不論出風布料在出風卷筒中轉動至何處位置,上述對稱分布均不會因出風布料的轉動而改變。出風布料在出風卷筒中沿橢圓完整轉動一周,則會交錯經歷第一轉動位與第二轉動位各兩次;設定第一布料孔徑大于第二布料孔徑,則第一轉動位的空調風感會對應強勁風,而第二轉動位的空調風感會對應柔和風,而介于第一轉動位與第二轉動位之間的轉動位,則可以看作為空調風感介于強勁風與柔和風之間的無極調節。
[0009]優選地,兩個所述導風筒保持同步同向轉動,并驅動所述出風布料進行同步轉動。
[0010]導風筒用于對出風布料提供套設支撐,以使出風布料不論是否轉動均可以始終保持展開狀態,其中,出風布料的可轉動,可以是由兩個導風筒的同步同向轉動而驅動,進而
可以簡化驅動裝置的設置結構。
[0011]優選地,所述出風布料的內側粘貼有硅膠凸點。
[0012]硅膠凸點的設置,能夠使得出風布料跟隨導風筒的轉動而不打滑,進而保證出風布料在兩個導風筒的驅動下進行同步轉動。
[0013]優選地,所述出風卷筒的左右一側配置有第一電機,所述導風筒包括筒壁及端蓋,所述端蓋與所述第一電機的轉動軸連接以驅動所述導風筒轉動。
[0014]端蓋與第一電機的轉動軸連接以驅動導風筒轉動,而筒壁可對出風布料提供套設支撐,以使出風布料不論是否轉動均可以始終保持展開狀態。
[0015]優選地,所述筒壁上開設有用于使氣流從所述導風筒中貫穿通過的導流結構。
[0016]導流結構的開設,可以有效擴大氣流在出風卷筒中的導風路徑,避免氣流流通口徑因趨于收窄而對氣流出風形成風量止擋上的能量損失。
[0017]優選地,所述筒壁在圓周方向上分為與所述出風布料貼合的貼合段、及與所述出風布料分離的分離段,對于至少一個所述導風筒,所述導流結構隨所述導風筒的轉動而進行單一導流或切換式導流。
[0018]在分離段的動態變化過程中,分離段既可以始終僅具有單一結構下的導流結構,也可以間歇性地具有導流結構,還可以動態性地具有多種不同結構下的導流結構,進而后兩者都可以稱之為切換式導流,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多樣化的動態調節,以進一步豐富空調的出風形式。
[0019]優選地,所述筒壁的部分圓周上或全部圓周上,開設有網孔和/或導流口,其中,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導流口之間通過支撐架相連,所述支撐架與所述端蓋相連,并用于對所述貼合段處的所述出風布料提供轉動支撐。
[0020]導流口的具體形狀及大小,本技術在此不做特別限定。但需強調的是,當導流口隨筒壁轉動至貼合段處時,支撐架可對貼合段處的出風布料提供轉動支撐,以確保出風布料始終保持展開狀態。
[0021]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在于: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室內機,和/或第三方面提供一種空調器,使得其可以取消常規導風板結構來進一步豐富空調出風形式,滿足不同情況下用戶對空調風感的不同需求,并進而實現空調端風速與用戶端風感相適宜。
[0022]為解決上述第二方面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室內機,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所述的出風卷筒。
[0023]為解決上述第三方面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所述的出風卷筒。
[0024]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出風卷筒及室內機、空調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使得出風卷筒可以替代并取消常規導風板結構來進一步豐富空調出風形式,滿足不同情況下用戶對空調風感的不同需求,并進而實現空調端風速與用戶端風感相適宜。
附圖說明
[0026]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
圖中:
[0027]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中所述的一種出風卷筒在空調室內機中的平面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8]圖2為圖1中所述的室內機在未安裝有出風卷筒時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29]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1中所述的其中一種出風卷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0]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1中所述的其中一種出風布料的平面展開結構示意圖;
[0031]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1中所述的其中一種導風筒的立體排布結構示意圖;
[0032]圖6為圖1中所述的室內機在出風卷筒處于第一轉動位下的出風結構示意圖;
[0033]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1中所述的其中三種具備單一導流結構的導風筒的立體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4]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1
?
2中所述的其中五種具備切換式導流結構的導風筒的立體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5]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2中所述的另外一種出風卷筒的第一立體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6]圖10為本技術實施例2中所述的另外一種出風卷筒的第二立體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7]圖11為本技術實施例2中所述的室內機在第一出風形式(強勁風)下的靜態結構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出風卷筒,其特征在于,安裝于空調室內機的出風口(1)處,所述出風卷筒與所述出風口(1)適配并包括兩個傾斜布置的導風筒(2),兩個所述導風筒(2)間隔布置于所述出風口(1)的前后兩側內壁、且其外部套設有可轉動的出風布料(3),所述出風布料(3)至少具有交錯布置的第一布料孔徑(31)和第二布料孔徑(32),所述出風卷筒與所述出風口(1)之間預留有供所述出風布料(3)轉動的轉動間隙(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出風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布料(3)在所述出風卷筒中呈橢圓狀排布,所述第一布料孔徑(31)、所述第二布料孔徑(32)在所述橢圓中均沿所述橢圓的幾何中心呈對稱分布。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出風卷筒,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導風筒(2)保持同步同向轉動,并驅動所述出風布料(3)進行同步轉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出風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布料(3)的內側粘貼有硅膠凸點。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出風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卷筒的左右一側配置有第一電機,所述導風筒(2)包括筒壁(21)及端蓋(22),所述端蓋(22)與所述第一電機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妍,譚志凱,姜麗蓉,呂森,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奧克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