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復合濾材以及一種復合濾芯,其中復合濾材包括卷成管狀的金屬濾網,金屬濾網中央固定有濾材,濾材中央設有第一通道,復合濾材還包括包裹在金屬濾網外側壁上的RO反滲透膜;復合濾芯包括濾芯殼體,濾芯殼體下端設有兩個進出水口且內部安裝有復合濾材和濾材端蓋,復合濾材包括卷成管狀的金屬濾網,金屬濾網中固定有濾材,濾材中央設有第一通道,濾材端部分別安裝有上端蓋、下端蓋,下端蓋上設有插入第一通道中的第二通道,金屬濾網、上端蓋、下端蓋的外側壁面共同包裹有RO反滲透膜,濾材端蓋位于濾芯殼體內腔底部用于承載復合濾材,濾材端蓋上設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道。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復合濾材以及一種復合濾芯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復合濾材以及一種復合濾芯。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常見的復合濾材通常是將一種濾材固定在一根塑料中心管中心,而RO反滲透膜包裹在塑料中心管外壁面上,同時,塑料中心管上設置有水路使水流可以在濾材和RO反滲透膜之間穿梭以達到過濾凈水的目的,這類復合濾材中使用的塑料中心管由于需要設置水路而且也需要保持自身一定的結構強度,導致塑料中心管的管厚較厚,在濾芯的體積一定的情況下,這種管厚較厚的塑料中心管變相侵占了用于設置濾材和RO反滲透膜的空間,導致在濾芯體積不變的情況下設計人員難以提升濾芯中濾材和RO反滲透膜的體積,這樣也使得濾芯的使用壽命難以通過增加濾材和RO反滲透膜的體積來提升。
[0003]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克服了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復合濾材以及一種復合濾芯。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
[0006]一種復合濾材,包括卷成管狀的金屬濾網1,所述金屬濾網1中央固定有濾材2,所述濾材2中央設有第一通道21,所述復合濾材還包括包裹在所述金屬濾網1外側壁上的RO反滲透膜5。
[0007]優選的,所述第一通道21上下貫穿所述濾材2。
[0008]優選的,所述濾材2的上端安裝有用于封堵濾材2上端同時堵塞所述第一通道21的上端蓋3、下端安裝有用于封堵濾材2下端的下端蓋4,所述下端蓋4上設有插入所述第一通道21中的第二通道41以便于水流進/出第一通道21。
[0009]優選的,所述金屬濾網1與濾材2等長,所述金屬濾網1、上端蓋3、下端蓋4外徑相同,所述RO反滲透膜5同時包裹金屬濾網1、上端蓋3、下端蓋4的外側壁面。
[0010]優選的,所述金屬濾網1是抑菌銅濾網。
[0011]一種復合濾芯,包括濾芯殼體6,所述濾芯殼體6下端設有兩個進出水口61,所述濾芯殼體6內安裝有復合濾材和濾材端蓋7,所述復合濾材包括卷成管狀的金屬濾網1,所述金屬濾網1中央固定有與金屬濾網1等長的濾材2,所述濾材2中央設有上下貫穿所述濾材2的第一通道21,所述濾材2的上端安裝有用于封堵濾材2上端同時堵塞所述第一通道21的上端蓋3、下端安裝有用于封堵濾材2下端的下端蓋4,所述下端蓋4上設有插入所述第一通道21中的第二通道41以便于水流進/出第一通道21,所述金屬濾網1、上端蓋3、下端蓋4外徑相同,所述復合濾材還包括將所述金屬濾網1、上端蓋3、下端蓋4的外側壁面一同包裹起來的RO反滲透膜5,所述濾材端蓋7位于所述濾芯殼體6內腔底部用于承載所述復合濾材并將兩個進出水口61隔開,所述濾材端蓋7上設有一端插入其中一個進出水口61、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通道41的第三通道71,所述濾材端蓋7上還設有用于將所述濾芯殼體6內腔與另一個進
出水口61連通避免濾材端蓋7將該進出水口61堵塞的第四通道72。
[0012]優選的,所述RO反滲透膜5外壁上套設有便于與所述濾芯殼體6內腔壁面接觸用于防止復合濾材在濾芯殼體6中晃動的硅膠圈8。
[0013]優選的,所述進出水口61中都分別設有常閉的止水閥9。
[0014]優選的,所述濾芯殼體6頂部凸設有便于抓取而轉動、提起濾芯殼體6的凸起部62。
[0015]優選的,所述金屬濾網1是抑菌銅濾網。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案復合濾材將濾材固定在卷成管狀的金屬濾網中央,而RO反滲透膜則包裹在金屬濾網的外側壁上,同時濾材中央還設有第一通道用于水流進/出濾材,這樣便可以已形成一個RO反滲透膜—金屬濾網—濾材或濾材—金屬濾網—RO反滲透膜的水過濾通道,并且本案復合濾材通過卷成管狀的金屬濾網作為濾材和RO反滲透膜之間的過渡承載結構取代常見的塑料中心管,金屬濾網的壁厚相比于塑料中心管要薄得多同時也有不錯的結構強度,可以極大程度的釋放常見設計中被塑料中心管所占據的空間,從而增加預留給濾材和RO反滲透膜的空間,而濾材和RO反滲透膜所占據的空間更多也能提高復合濾材的使用壽命。
[0018]2、本案復合濾芯工作時,水從與第四通道連通的那個進出水口輸入濾芯殼體內腔,濾芯殼體內腔中的水會進入到復合濾材,復合濾材由外至內包括RO反滲透膜、金屬濾網和濾材,該金屬濾網卷成管狀以供濾材固定在其中,而RO反滲透膜則包裹在金屬濾網外側,如此,在濾芯殼體內腔中的水進入復合濾材時首先會經過RO反滲透膜過濾而后穿過金屬濾網進入濾材,而經過濾材過濾的水則會進入到第一通道繼而經過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從另一個進出水口流出完成過濾。本案復合濾芯所使用的復合濾材中通過使用卷成管狀的金屬濾網將常規復合濾芯中被塑料中心管占據的空間釋放了出來,從而可以相應增加濾材和RO反滲透膜的體積從而增加復合濾芯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案復合濾材示意圖。
[0020]圖2是本案復合濾材截面示意圖。
[0021]圖3是本案復合濾材爆炸示意圖。
[0022]圖4是本案復合濾芯示意圖。
[0023]圖5是本案復合濾芯截面示意圖。
[0024]圖6是本案復合濾芯爆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特征及其它相關特征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
[0026]如圖1至圖6所示,一種復合濾材,包括卷成管狀的金屬濾網1,所述金屬濾網1中央固定有濾材2,所述濾材2中央設有第一通道21,所述復合濾材還包括包裹在所述金屬濾網1外側壁上的RO反滲透膜5。
[0027]如上所述,本案復合濾材將濾材2固定在卷成管狀的金屬濾網1中央,而RO反滲透
膜5則包裹在金屬濾網1的外側壁上,同時濾材2中央還設有第一通道21用于水流進/出濾材2,這樣便可以已形成一個RO反滲透膜5—金屬濾網1—濾材2或濾材2—金屬濾網1—RO反滲透膜5的水過濾通道,并且本案復合濾材通過卷成管狀的金屬濾網1作為濾材2和RO反滲透膜5之間的過渡承載結構取代常見的塑料中心管,金屬濾網1的壁厚相比于塑料中心管要薄得多同時也有不錯的結構強度,可以極大程度的釋放常見設計中被塑料中心管所占據的空間,從而增加預留給濾材2和RO反滲透膜5的空間,而濾材2和RO反滲透膜5所占據的空間更多也能提高復合濾材的使用壽命。
[0028]如圖1至圖6所示,優選的,所述第一通道21上下貫穿所述濾材2。
[0029]如圖1至圖6所示,優選的,所述濾材2的上端安裝有用于封堵濾材2上端同時堵塞所述第一通道21的上端蓋3、下端安裝有用于封堵濾材2下端的下端蓋4,所述下端蓋4上設有插入所述第一通道21中的第二通道41以便于水流進/出第一通道21,如此,便可保證經第二通道41進入第一通道21的水流只能依次穿過濾材2、金屬濾網1、RO反滲透膜5后流出從而完成過濾,或依次穿過RO反滲透膜5、金屬濾網1后流入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復合濾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成管狀的金屬濾網(1),所述金屬濾網(1)中央固定有濾材(2),所述濾材(2)中央設有第一通道(21),所述復合濾材還包括包裹在所述金屬濾網(1)外側壁上的RO反滲透膜(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濾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21)上下貫穿所述濾材(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復合濾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材(2)的上端安裝有用于封堵濾材(2)上端同時堵塞所述第一通道(21)的上端蓋(3)、下端安裝有用于封堵濾材(2)下端的下端蓋(4),所述下端蓋(4)上設有插入所述第一通道(21)中的第二通道(41)以便于水流進/出第一通道(21)。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復合濾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濾網(1)與濾材(2)等長,所述金屬濾網(1)、上端蓋(3)、下端蓋(4)外徑相同,所述RO反滲透膜(5)同時包裹金屬濾網(1)、上端蓋(3)、下端蓋(4)的外側壁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濾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濾網(1)是抑菌銅濾網。6.一種復合濾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濾芯殼體(6),所述濾芯殼體(6)下端設有兩個進出水口(61),所述濾芯殼體(6)內安裝有復合濾材和濾材端蓋(7),所述復合濾材包括卷成管狀的金屬濾網(1),所述金屬濾網(1)中央固定有與金屬濾網(1)等長的濾材(2),所述濾材(2)中央設有上下貫穿所述濾材(2)的第一通道(21),所述濾材(2)的上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安順,林演曙,謝明朗,莫祥煌,賀禮,王祥興,付俊健,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市檸檬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