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子后視鏡,包括:后視攝像頭、周視攝像頭、鏡座、鏡體及連接鏡座與鏡體的鏡臂;鏡座上設置有用于與車輛前三角窗的鈑金件連接的安裝點;后視攝像頭裝配在鏡體朝向車后的一側方向上布置的安裝腔內;周視攝像頭裝配在鏡臂下側;所述鏡臂朝向車輛前方的表面分隔為向上傾斜的迎風面和向下傾斜的斜面,所述鏡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水平布置,所述鏡臂的背風面從上至下分隔為向下傾斜的導流面和豎直面;所述鏡臂的迎風面、上表面和導流面依次圓滑過渡連接;所述鏡臂的斜面、下表面和豎直面依次圓滑過渡連接。面和豎直面依次圓滑過渡連接。面和豎直面依次圓滑過渡連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子后視鏡
[0001]本技術涉及汽車電子后視鏡,具體涉及一種降風阻、低風噪的外部電子后視鏡。
技術介紹
[0002]作為一項汽車產品不可或缺的主動安全設計,自1914年汽車后視鏡誕生以來,就成為了保障汽車安全行駛的重要裝置之一。后視鏡作為汽車車身表面上的突出的鈍頭體,整車風阻和氣動噪聲均受其影響非常大。當汽車高速(>100Km/h)行駛時,后視鏡表面較大的壓力脈動以及后視鏡尾跡區域較強的漩渦都會出現強烈的氣動噪聲,因此在高速行駛時后視鏡產生的汽車氣動噪聲就成為汽車向車內外及周邊輻射的主要噪聲源之一。而且氣動阻力受汽車后視鏡的正投影面積和造型的影響。相關研究表明,在空氣動力學中,汽車外部后視鏡的空氣阻力占整車空氣阻力的 4.08%,后視鏡對燃油經濟性的影響很明顯。顯然,通過減小后視鏡體積和優化后視鏡造型以降低汽車受氣動阻力的影響的方法成為當前降低排放的重要而有效地舉措之一。另外對于傳統后視鏡造成的視野盲區以及夜間炫目問題,設計師雖然找到相應改良措施,但是造成成本大增,卻未根本解決問題。
[0003]鑒于以上因素,基于攝像頭和液晶顯示屏的汽車電子后視鏡成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汽車研究開發的焦點。電子后視鏡的原理是通過安裝在后視鏡背面攝像頭,將抓取到的路況信息傳輸至駕駛室內顯示屏上,避免了駕駛員擺頭觀察左右后視鏡,大大降低了駕駛風險。電子后視鏡上的廣角攝像鏡頭以及各類圖像處理技術的運用,在最大限度消除盲區的同時,還能拓展視野,提高駕車安全性。另外,根據氣動阻力的計算公式,空氣阻力與正投影面積A、風阻系數Cd值成正比。電子后視鏡無鏡面,因此鏡體體積縮小,正投影面積大幅縮小,氣動阻力降低,能耗經濟性得到改善,汽車效能提升。
[0004]然而,根據研究表明,電子后視鏡尺寸減小,并不能直接減小Cd值,也不能提高后視鏡的風噪性能。相反,如果電子后視鏡外表面形狀、流線型設計不佳,反而會惡化風噪,也會導致Cd值增大。因為在汽車高速行駛過程中,前方空氣不斷被車身推開,并相對于車身向后流動,在車身周邊產生分離流、渦流及湍流,從而形成強烈的表面脈動壓力噪聲。后視鏡附近區域分離區減小不僅會減小風阻系數,而且會減小噪聲源強度。而后視鏡鏡體表面的氣流分離與后視鏡形狀、布置在車身的位置以及其表面流線型密切相關,所以電子后視鏡外表面如果不進行合理的設計,勢必會導致氣動阻力增大,風噪性能惡化。
[0005]如今的電子后視鏡研究方興未艾,提高其風噪性能,優化其氣動阻力卻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提高風噪性能、降低氣動阻力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工程可行性、安全性、實用性。在此時期,一款可以應用于工程實踐的低風阻低風噪的電子后視鏡設計就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降風阻、低風噪的電子后視鏡,為電子后視鏡的低
風阻低風噪設計做參考。
[0007]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
[0008]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電子后視鏡,包括:
[0009]后視攝像頭、周視攝像頭、鏡座、鏡體及連接鏡座與鏡體的鏡臂;
[0010]鏡座上設置有用于與車輛前三角窗的鈑金件連接的安裝點;
[0011]后視攝像頭裝配在鏡體朝向車后的一側方向上布置的安裝腔內;
[0012]周視攝像頭裝配在鏡臂下側;
[0013]所述鏡臂朝向車輛前方的表面分隔為向上傾斜的迎風面和向下傾斜的斜面,所述鏡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水平布置,所述鏡臂的背風面從上至下分隔為向下傾斜的導流面和豎直面;
[0014]所述鏡臂的迎風面、上表面和導流面依次圓滑過渡連接;
[0015]所述鏡臂的斜面、下表面和豎直面依次圓滑過渡連接。
[0016]優選地,所述鏡體朝向車輛前方的表面為向上傾斜的迎風面和向下傾斜的斜面,所述鏡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水平布置,所述鏡體的背風面豎直布置;
[0017]所述鏡體的迎風面、上表面和背風面依次圓滑過渡連接;
[0018]所述鏡體的斜面、下表面和背風面依次圓滑過渡連接。
[0019]優選地,所述鏡臂的斜面與所述鏡體的斜面一體成型,所述鏡臂的下表面和所述鏡體的下表面一體成型。
[0020]優選地,所述鏡臂的迎風面、導流面與水平面之間形成的夾角均位于28
°
到30
°
之間;
[0021]所述鏡體的迎風面與水平面之間形成的夾角位于31
°
到33
°
之間;
[0022]所述鏡臂的迎風面和所述鏡臂的斜面之間形成的夾角位于115
°
到125
°
之間。
[0023]優選地,所述鏡體的上端朝向車身的一側方向向外延伸出有一端懸空的側翼。
[0024]優選地,所述側翼上表面和所述鏡體的上表面齊平;
[0025]所述側翼的寬度為鏡臂寬度的60%
?
80%,高度為8
?
12mm,所述側翼的懸空長度為8
?
12mm。
[0026]優選地,所述鏡體的上表面、迎風面、斜面、下表面、背風面上設置有相連通的雨水導流道。
[0027]優選地,所述雨水導流道的朝向車輛前方一側的深度為3
?
4mm,所述雨水導流道朝向車輛后方一側的深度需比前方一側深度小1mm,所述雨水導流道的寬度為3
?
4mm。
[0028]優選地,所述周視攝像頭與電子后視鏡遠離車體的一側邊緣的距離位于42mm至142mm之間。
[0029]本技術滿足造型部門和工程部門的需求,能夠有效降低汽車高速行駛時的風阻,同時安裝該電子后視鏡時的風噪性能與取消后視鏡時的風噪性能相當,而且無異響問題,是一種降風阻低風噪的電子后視鏡,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0030]圖1
?
1為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種降風阻低風噪電子后視鏡的示意圖之一;
[0031]圖1
?
2為圖1
?
1的A
?
A剖面圖;
[0032]圖1
?
3為圖1
?
1的B
?
B剖面圖;
[0033]圖2為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種降風阻低風噪電子后視鏡的示意圖之二;
[0034]圖3為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種降風阻低風噪電子后視鏡的示意圖之三;
[0035]圖4為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種降風阻低風噪電子后視鏡裝配狀態下的示意圖;
[0036]圖中:1—雨水導流道;2—側翼;3—鏡臂;4—鏡座安裝孔;5—鏡座;6—鏡體;7—周視攝像頭;8—后視攝像頭;9—翼子板;10—車門;11—前側窗;12—A柱;13—前三角窗。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0038]如圖1
?
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降風阻低風噪汽車電子后視鏡的主駕側,由鏡座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子后視鏡,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視攝像頭、周視攝像頭、鏡座、鏡體及連接鏡座與鏡體的鏡臂;鏡座上設置有用于與車輛前三角窗的鈑金件連接的安裝點;后視攝像頭裝配在鏡體朝向車后的一側方向上布置的安裝腔內;周視攝像頭裝配在鏡臂下側;所述鏡臂朝向車輛前方的表面分隔為向上傾斜的迎風面和向下傾斜的斜面,所述鏡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水平布置,所述鏡臂的背風面從上至下分隔為向下傾斜的導流面和豎直面;所述鏡臂的迎風面、上表面和導流面依次圓滑過渡連接;所述鏡臂的斜面、下表面和豎直面依次圓滑過渡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體朝向車輛前方的表面為向上傾斜的迎風面和向下傾斜的斜面,所述鏡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水平布置,所述鏡體的背風面豎直布置;所述鏡體的迎風面、上表面和背風面依次圓滑過渡連接;所述鏡體的斜面、下表面和背風面依次圓滑過渡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鏡臂的斜面與所述鏡體的斜面一體成型,所述鏡臂的下表面和所述鏡體的下表面一體成型。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鏡臂的迎風面、導流面與水平面之間形成的夾角均位于28
°
到30
°
之間;所述鏡體的迎風面與水平面之間形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鵬,趙志明,魯建立,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