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硬碳前驅體的混合機構,包括原料混合罐,所述原料混合罐上方設置有干燥倉,所述干燥倉內部設置有風扇,所述風扇一側設置有加熱管,所述加熱管上設置有加熱絲,所述干燥倉一側設置有進料口,所述原料混合罐上設置有第一過濾腔,所述第一過濾腔一側設置有第一出料口,通過設置第一過濾網與第二過濾網,第一過濾網與第二過濾網分別與第一過濾腔與第二過濾腔內壁形成三角形,當震動電機工作產生動力通過動力傳輸塊對原料混合罐1進行震動,從而對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網進行震蕩過濾,使得第一過濾網與第二過濾網更容易對硬碳前驅體原料進行過濾,同時使得硬碳前驅體原料更方便進入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體原料更方便進入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體原料更方便進入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硬碳前驅體的混合機構
[0001]本技術屬于硬碳前驅體
,具體涉及一種硬碳前驅體的混合機構。
技術介紹
[0002]前驅體是獲得目標產物前的一種存在形式,大多是以有機
?
無機配合物或混合物固體存在,也有部分是以溶膠形式存在,前驅體這一說法多見于溶膠凝膠法、共沉淀法等材料制備方法中,但不是一個確切的科學術語,沒有特定的概念,也有人把它定義為目標產物的雛形樣品,即在經過某些步驟就可實現目標產物的前級產物。
[0003]硬碳前驅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被廣泛的應用于各個領域,但是目前用于制備硬碳前驅體的原料選擇比較困難,這些原料尺寸大小等均不同,嚴重影響硬碳前驅體的成品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硬碳前驅體的混合機構,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硬碳前驅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被廣泛的應用于各個領域,但是目前用于制備硬碳前驅體的原料選擇比較困難,這些原料尺寸大小等均不同,嚴重影響硬碳前驅體的成品質量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硬碳前驅體的混合機構,包括原料混合罐,所述原料混合罐上方設置有干燥倉,所述干燥倉內部設置有風扇,所述風扇一側設置有加熱管,所述加熱管上設置有加熱絲,所述干燥倉一側設置有進料口,所述原料混合罐上設置有第一過濾腔,所述第一過濾腔一側設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過濾腔內部設置有第一過濾網,所述第一過濾腔下方設置有第二過濾腔,所述第二過濾腔一側設置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過濾腔內部設置有第二過濾網,所述第二過濾腔下方設置有第三過濾腔,所述第三過濾腔一側設置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過濾腔內部設置有導流板,所述第三過濾腔下方設置有動力倉,所述動力倉內部設置有震動電機,所述動力倉下方設置有緩沖底座,所述緩沖底座上設置有緩沖蓋,所述緩沖蓋上設置有第一連接塊,所述第一連接塊下方設置有第二連接塊,且所述第一連接塊與第二連接塊之間通過小彈簧相互連接,所述小彈簧一側設置有大彈簧。
[0006]本技術中,優選的,所述加熱絲與加熱管均設置有若干個,若干個所述加熱絲均分別纏繞設置在加熱管上。
[0007]本技術中,優選的,所述第一過濾網與第二過濾網呈傾斜狀分別設置在第一過濾腔與第二過濾腔內部,所述第一過濾網與第二過濾網分別與第一過濾腔與第二過濾腔內壁形成三角形。
[0008]本技術中,優選的,所述導流板呈傾斜狀設置在第三過濾腔內部,所述導流板與第三過濾腔內壁形成三角形。
[0009]本技術中,優選的,所述震動電機上設置有動力傳輸塊,所述原料混合罐通過
動力傳輸塊連接在震動電機上。
[0010]本技術中,優選的,所述緩沖蓋滑動連接在緩沖底座的內壁上。
[0011]本技術中,優選的,所述小彈簧設置有若干個,若干個所述小彈簧等距排列在第一連接塊與第二連接塊之間。
[0012]本技術中,優選的,所述第一過濾腔與進料口之間通過進料腔相互連接。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硬碳前驅體的混合機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術通過設置第一過濾網與第二過濾網,第一過濾網與第二過濾網分別與第一過濾腔與第二過濾腔內壁形成三角形,當震動電機工作產生動力通過動力傳輸塊對原料混合罐1進行震動,從而對第一過濾網、第二過濾網進行震蕩過濾,使得第一過濾網與第二過濾網更容易對硬碳前驅體原料進行過濾,同時使得硬碳前驅體原料更方便進入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
[0015]2、本技術通過設置干燥倉,干燥倉內部設置加熱絲與加熱管,加熱絲均分別纏繞設置在加熱管上,當加熱管工作時能夠帶動加熱絲產生熱量,使得風扇工作能夠產生熱風,當硬碳前驅體從進料口進入進料腔時,從而對硬碳前驅體原料進行干燥處理;
[0016]3、本技術通過設置緩沖底座,緩沖底座的內壁上滑動連接有緩沖蓋,震動電機工作會對緩沖蓋產生壓力,緩沖蓋受到壓力能夠向緩沖底座內部進行壓縮,進而對大彈簧、小彈簧進行壓縮,緩沖對地面壓力,減少噪音的產生。
附圖說明
[0017]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8]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硬碳前驅體的混合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硬碳前驅體的混合機構中原料混合罐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硬碳前驅體的混合機構中緩沖底座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硬碳前驅體的混合機構中干燥倉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1、原料混合罐;2、干燥倉;3、進料口;4、進料腔;5、第一過濾腔;6、第一出料口;7、第一過濾網;8、第二過濾腔;9、第二出料口;10、第二過濾網;11、第三過濾腔;12、第三出料口;13、導流板;14、動力倉;15、震動電機;16、風扇;17、加熱管;18、加熱絲;19、緩沖底座;20、緩沖蓋;21、第一連接塊;22、第二連接塊;23、小彈簧;24、大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4]請參閱圖1
?
4,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硬碳前驅體的混合機構,包括原料混合罐1,原料混合罐1上方設置有干燥倉2,干燥倉2內部設置有風扇16,風扇16一側設置有加熱管17,加熱管17上設置有加熱絲18,干燥倉2一側設置有進料口3,原料混合罐1上設置有第一過濾腔5,第一過濾腔5一側設置有第一出料口6,第一過濾腔5內部設置有第一過濾網7,第一過濾腔5下方設置有第二過濾腔8,第二過濾腔8一側設置有第二出料口9,第二過濾腔8內部設置有第二過濾網10,第二過濾腔8下方設置有第三過濾腔11,第三過濾腔11一側設置有第三出料口12,第三過濾腔11內部設置有導流板13,第三過濾腔11下方設置有動力倉14,動力倉14內部設置有震動電機15,動力倉14下方設置有緩沖底座19,緩沖底座19上設置有緩沖蓋20,緩沖蓋20上設置有第一連接塊21,第一連接塊21下方設置有第二連接塊22,且第一連接塊21與第二連接塊22之間通過小彈簧23相互連接,小彈簧23一側設置有大彈簧24,通過設置第一過濾網7與第二過濾網10,第一過濾網7與第二過濾網10分別與第一過濾腔5與第二過濾腔8內壁形成三角形,當震動電機15工作產生動力通過動力傳輸塊對原料混合罐1進行震動,從而對第一過濾網7、第二過濾網10進行震蕩過濾,使得第一過濾網7與第二過濾網10更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硬碳前驅體的混合機構,包括原料混合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混合罐(1)上方設置有干燥倉(2),所述干燥倉(2)內部設置有風扇(16),所述風扇(16)一側設置有加熱管(17),所述加熱管(17)上設置有加熱絲(18),所述干燥倉(2)一側設置有進料口(3),所述原料混合罐(1)上設置有第一過濾腔(5),所述第一過濾腔(5)一側設置有第一出料口(6),所述第一過濾腔(5)內部設置有第一過濾網(7),所述第一過濾腔(5)下方設置有第二過濾腔(8),所述第二過濾腔(8)一側設置有第二出料口(9),所述第二過濾腔(8)內部設置有第二過濾網(10),所述第二過濾腔(8)下方設置有第三過濾腔(11),所述第三過濾腔(11)一側設置有第三出料口(12),所述第三過濾腔(11)內部設置有導流板(13),所述第三過濾腔(11)下方設置有動力倉(14),所述動力倉(14)內部設置有震動電機(15),所述動力倉(14)下方設置有緩沖底座(19),所述緩沖底座(19)上設置有緩沖蓋(20),所述緩沖蓋(20)上設置有第一連接塊(21),所述第一連接塊(21)下方設置有第二連接塊(22),且所述第一連接塊(21)與第二連接塊(22)之間通過小彈簧(23)相互連接,所述小彈簧(23)一側設置有大彈簧(2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硬碳前驅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建民,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比西迪電池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