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超薄均熱板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36698289 閱讀: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15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超薄均熱板,包括上殼板、冷凝端吸液芯、蒸發端吸液芯、以及下殼板,上殼板的底部設有上凹槽,下殼板的頂部設有下凹槽,上殼板和下殼板焊接,上凹槽和下凹槽之間形成密封工質腔,冷凝端吸液芯設置在上凹槽內,蒸發端吸液芯設置在下凹槽內,蒸發端吸液芯的中部向上形成有蜂窩結構。蜂窩結構對熱應力的抵抗能力較強,利用蜂窩結構可以分散承擔超薄均熱板受到的外力,省去了現有均熱板中外殼上設置的支撐結構,同時凹槽內形成密封工質腔,蜂窩結構屬于蒸發端吸液芯的一部分,蒸發端吸液芯具有毛細作用,工質可在整個密封工質腔內進行循環,使得超薄均熱板內密封工質腔的腔體空間增大,提高了超薄均熱板的熱循環效率。效率。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超薄均熱板


    [0001]本技術涉及散熱器件
    ,具體涉及一種超薄均熱板。

    技術介紹

    [0002]均熱板通常用于需小體積或需快速散高熱的電子產品,例如服務器、高檔圖形卡等產品。均熱板是由純水注入布滿了微結構的容器而成的雙相流體裝置,其工作原理包括了傳導、蒸發、對流、凝固四個主要步驟,熱由外部高溫區經由熱傳導進入板內,接近點熱源周遭的水會迅速地吸收熱量氣化成蒸氣,帶走大量的熱能,再利用水蒸氣的潛熱性,當板內蒸汽由高壓區擴散到低壓區(亦即低溫區),蒸氣接觸到溫度較低的內壁時,水蒸氣會迅速地凝結成液體并放出熱能。凝結的水靠微結構的毛細作用流回熱源點,完成一個熱傳循環,形成一個水與水蒸氣并存的雙相循環系統。
    [0003]目前的超薄均熱板一般是在兩平板之間設計支撐結構以支撐形成內部腔體,內部腔體中需設計適配支撐結構的吸液芯,由于超薄均熱板的厚度非常薄,內部腔體空間狹小,現有技術中支撐結構的存在導致蒸發氣相工質和冷凝的液相工質循環的空間較小,空間利用率低,從而影響均熱板的熱循環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出一種超薄均熱板,提高超薄均熱板的空間利用率以及熱循環效率。
    [0005]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6]一種超薄均熱板,包括上殼板、冷凝端吸液芯、蒸發端吸液芯、以及下殼板,上殼板的底部設有上凹槽,下殼板的頂部設有下凹槽,上殼板和下殼板焊接連接,上凹槽和下凹槽之間形成密封工質腔,冷凝端吸液芯設置在上凹槽內,蒸發端吸液芯設置在下凹槽內,蒸發端吸液芯的中部向上形成有蜂窩結構。
    [0007]優選的,蜂窩結構由蒸發端吸液芯的中心位置向四周輻射排布,蜂窩結構的面積占蒸發端吸液芯面積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0%。
    [0008]優選的,蜂窩結構中相鄰的蜂窩孔之間間距≥0.5mm。
    [0009]優選的,蜂窩結構中每個蜂窩孔的內接圓半徑≤2.5mm。
    [0010]優選的,蜂窩結構中的每個蜂窩孔的高度≥0.2mm。
    [0011]優選的,蒸發端吸液芯的上表面設置有凸臺和多個支撐片,凸臺位于蒸發端吸液芯上方邊緣處,多個支撐片圍繞蜂窩結構均勻排布。
    [0012]優選的,凸臺的寬度為2.5mm,高度為0.2mm,支撐片的數量為8個,每個支撐片的尺寸為Φ2mm
    ×
    0.2mm。
    [0013]優選的,上殼板和下殼板采用擴散焊的方式實現密封。
    [0014]優選的,上殼板的一側設置有可用于外接充液管的注液槽。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超薄均熱板的上殼板和下殼板具有
    凹槽,凹槽內設置有冷凝端吸液芯和蒸發端吸液芯,蒸發端吸液芯的中部向上形成有蜂窩結構,蜂窩結構對熱應力的抵抗能力較強,利用蜂窩結構可以分散承擔超薄均熱板受到的外力,省去了現有均熱板中外殼上設置的支撐結構,同時凹槽內形成密封工質腔,蜂窩結構屬于蒸發端吸液芯的一部分,蒸發端吸液芯具有毛細作用,工質可在整個密封工質腔內進行循環,使得超薄均熱板內密封工質腔的腔體空間增大,提高了超薄均熱板的熱循環效率。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技術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技術的縱向剖視圖;
    [0019]圖4為圖3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0020]圖5為本技術中上殼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為本技術中上殼板的仰視圖;
    [0022]圖7為本技術中蒸發端吸液芯的結構示意圖。
    [0023]附圖標識:
    [0024]1?
    上殼板;11
    ?
    上凹槽;2
    ?
    冷凝端吸液芯;3
    ?
    蒸發端吸液芯;31
    ?
    凸臺;32
    ?
    蜂窩結構;33
    ??
    支撐片;4
    ?
    下殼板;41
    ?
    下凹槽;5
    ?
    充液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6]參見圖1至圖7,一種超薄均熱板,包括上殼板1、冷凝端吸液芯2、蒸發端吸液芯3、以及下殼板4,上殼板1的底部設有上凹槽11,下殼板4的頂部設有下凹槽41,上殼板1和下殼板4焊接連接,通過擴散焊連接形成具有密封工質腔的上殼板1和下殼板4,上凹槽11 和下凹槽41之間形成密封工質腔,冷凝端吸液芯2設置在上凹槽11內,蒸發端吸液芯3設置在下凹槽41內,蒸發端吸液芯3的中部向上形成有蜂窩結構32。相比于圓形或正方形結構,蜂窩結構32對熱應力的抵抗能力較強,利用蜂窩結構32可以分散承擔超薄均熱板受到的外力,省去了現有均熱板中外殼上設置的支撐結構,同時上凹槽11和下凹槽41之間形成密封工質腔,密封工質腔內容納冷凝端吸液芯2和蒸發端吸液芯3,蜂窩結構32屬于蒸發端吸液芯3的一部分,蒸發端吸液芯3的孔隙率一般大于80%,蒸發端吸液芯3具有毛細作用,工質可在整個密封工質腔內進行循環,使得超薄均熱板內密封工質腔的腔體空間增大,提高了超薄均熱板的熱循環效率。
    [0027]進一步的,蜂窩結構32由蒸發端吸液芯3的中心位置向四周輻射排布,蜂窩結構32的面積占蒸發端吸液芯3面積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0%。優選的,蜂窩結構32在蒸發端吸液芯3 的上表面的面積為801.07mm2,占蒸發端吸液芯3面積的32.1%。
    [0028]進一步地,蜂窩結構32中相鄰的蜂窩孔之間間距≥0.5mm,蜂窩結構32中每個蜂窩孔的內接圓半徑≤2.5mm,蜂窩結構32中的每個蜂窩孔的高度≥0.2mm。優選的,蜂窩結構32
    中相鄰的蜂窩孔之間間距為0.5mm,蜂窩結構32中每個蜂窩孔的內接圓半徑為2.5mm,蜂窩結構32中的每個蜂窩孔的高度為0.2mm,使得蜂窩結構32與上殼板1內的冷凝端吸液芯2緊密貼合,以彌補焊接后出現的空隙,確保氣態工質冷凝后通過毛細作用回到蒸發端吸液芯3。
    [0029]進一步地,參見圖3、圖4和圖7,蒸發端吸液芯3的上表面設置有凸臺31和多個支撐片33,凸臺31位于蒸發端吸液芯3上方邊緣處,多個支撐片33圍繞蜂窩結構32均勻排布。凸臺31的寬度為2.5mm,高度為0.2mm,支撐片33的數量為8個,每個支撐片33的尺寸為Φ2mm
    ×
    0.2mm。蒸發端吸液芯3采用銅粉燒結的方式制作,且銅粉燒結的支撐片在蒸發端吸液芯3上表面均勻并且對稱分布,凸臺和支撐片能夠分擔超薄均熱板受到的一部分力,使得蒸發端吸液芯3的支撐作用更強。
    [0030]進一步地,冷凝端吸液芯2采用銅絲網燒結的方式制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超薄均熱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殼板(1)、冷凝端吸液芯(2)、蒸發端吸液芯(3)、以及下殼板(4),所述上殼板(1)的底部設有上凹槽(11),所述下殼板(4)的頂部設有下凹槽(41),所述上殼板(1)和所述下殼板(4)焊接連接,所述上凹槽(11)和所述下凹槽(41)之間形成密封工質腔,所述冷凝端吸液芯(2)設置在所述上凹槽(11)內,所述蒸發端吸液芯(3)設置在所述下凹槽(41)內,所述蒸發端吸液芯(3)的中部向上形成有蜂窩結構(3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均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窩結構(32)由所述蒸發端吸液芯(3)的中心位置向四周輻射排布,所述蜂窩結構(32)的面積占所述蒸發端吸液芯(3)面積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均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窩結構(32)中相鄰的蜂窩孔之間間距≥0.5mm。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均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窩結構(32)中每個蜂窩孔的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尹樹彬,湯勇,黃皓熠,張仕偉趙威黎洪銘黃梓濱,余小媚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暢能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青青草原|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 国模GOGO无码人体啪啪|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18禁无遮挡无码国产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中国少妇无码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无码办公室丝袜OL中文字幕 |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a黑| 国产成年无码AV片在线韩国|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一级片无码中文字幕乱伦|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日韩成人无码影院| 少妇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