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檢測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覆冰拉力傳感器裝置,包括上連接件、下連接件、傳感器本體、安裝體、若干第一連接件和若干卡板,安裝體用于固定安裝傳感器本體;上連接件和下連接件分別與安裝體的上側和下側連接;安裝體上設有水平的安裝孔;傳感器本體能夠伸出安裝孔并且兩側位于安裝孔外;傳感器本體上設有定位板;傳感器本體的一側設有若干凹槽;凹槽與定位板之間的距離等于安裝孔的長度;卡板能夠插入至凹槽內;第一連接件用于將定位板的四周與安裝體、卡板與安裝體固定。使用定位板進行傳感器橫向位置的定位,并設置至少四組第一連接孔以及凹槽和卡板,保證了傳感器本體安裝的穩定性以及軸心位置的固定,保證檢測的準確性。檢測的準確性。檢測的準確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覆冰拉力傳感器裝置
[0001]本技術屬于檢測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覆冰拉力傳感器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全球每年都會發生多起因輸電線路覆冰而導致的倒桿斷線和絕緣子閃絡等事故,給社會和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加強覆冰季節輸電線路附近冰情監測,第一時間提供現場覆冰數據,對線路運行單位及時做出準確的除冰、融冰判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0003]當前覆冰監測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觀察法:分視頻監測及重要線路附近安排人員現場蹲守,但這些方法無法得到量化的覆冰數據,且在冰情過重時視頻系統往往不能正常工作,同時人工提供的數據準確度低;二是將鐵塔線路上某個金具換成拉力傳感器,該方法因金具型號過多,針對不同連接金具需制作不同的傳感器,造成傳感器型號規格繁多,后續管理維護困難。
[0004]現有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電力電纜覆冰監測用拉力傳感器裝置(公開號為CN211504474U),主要包括從上至下依次連接的上連接件、傳感器和下連接件,其中傳感器為銷軸式稱重傳感器,上連接件的下部插接在下連接件的上部,上連接件的下部與下連接件的上部分別開設有供傳感器穿置的貫穿孔,傳感器穿置在貫穿孔中形成雙剪切變形,上連接件的上端和下連接件的下端分別與電力金具相連接;傳感器的一側開設有一卡槽,傳感器插入上連接件和下連接件后,卡槽正好位于下連接件的外側,卡槽內插置有與下連接件的外壁相抵用于防止傳感器轉動的卡板,卡板插置在卡槽內通過螺釘與下連接件固定。通過上、下連接件的改變即可適應不同的連接結構,傳感器保持不變,現場安裝方便,同時通用性高,傳感器的規格尺寸可控制在很少數量范圍內,后續管維護更換也只需更換傳感器。
[0005]上述現有專利解決了需要根據各種金具制作不同傳感器造成的維護困難問題,但是現有專利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①
上連接件和下連接件在配合時,需要工作人員對準兩部分的管穿孔,才能保證傳感器能夠穿過,造成了對準難度大,操作復雜的問題。
②
僅設置一個卡槽和卡板,容易導致傳感器在管穿孔內位置發生變化,也容易導致傳感器的軸心方向發生偏移。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覆冰拉力傳感器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貫穿孔對準困難、傳感器軸心方向易發生偏移的問題。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覆冰拉力傳感器裝置,包括上連接件、下連接件和傳感器本體;還包括安裝體、若干第一連接件和若干卡板,所述安裝體用于固定安裝所述傳感器本體;所述上連接件和下連接件分別與安裝體的上側和下側連接;所述安裝體上設有水平的安裝孔;所述傳感器本體能夠伸出所述安裝孔并且兩側位于所述安
裝孔外;所述傳感器本體上設有定位板;所述傳感器本體遠離定位板的一側設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與定位板之間的距離等于安裝孔的長度;所述卡板和凹槽一一對應,所述卡板的一側能夠插入至所述凹槽內;若干所述第一連接件用于將定位板的四周與安裝體、卡板與安裝體進行固定。
[0008]進一步,所述定位板四周均勻設有至少四組第一連接孔;所述安裝體上設有與第一連接孔正對的第一螺紋孔;所述卡板上設有第二連接孔,所述安裝體上設有與第二連接孔正對的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一連接件采用螺栓,所述螺栓能夠與所述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螺紋連接。
[0009]進一步,還設有加熱組件,所述加熱組件包括控制器和與其連接的溫度傳感器和發熱膜;所述發熱膜設于傳感器本體的端部;所述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傳感器本體的檢測部分的溫度。
[0010]進一步,所述發熱膜粘貼在所述傳感器本體的端部。
[0011]進一步,所述安裝體的上側和下側分別設有安裝件,所述安裝件包括兩組正對的安裝板,兩組正對的安裝板之間留有用于插入上連接件或下連接件的通道;兩組正對的所述安裝板上設有正對的第三連接孔;所述上連接件和下連接件分別與安裝件之間通過第二連接件連接。
[0012]進一步,所述第二連接件采用插銷。
[0013]進一步,所述上連接件和下連接件均采用金具。
[0014]進一步,所述安裝孔內設有安裝槽,所述溫度傳感器安裝在所述安裝槽內;所述安裝槽與所述檢測部分正對。
[0015]本技術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將傳感器本體插入至安裝體的安裝孔內,直至傳感器本體上的定位板與安裝體相抵,此時凹槽伸出所述安裝孔;然后將卡板插入至凹槽內;然后使用第一連接件將卡板與安裝體、定位板與安裝體固定。然后將上連接件和下連接件使用第二連接件固定在安裝體上下兩側的安裝件上。當傳感器本體安裝后,可讀取到不覆冰時的電纜線重量,并將數據發送給終端。當電纜線開始覆冰后,傳感器輸出的重量信號變大,當超過一定值后,終端發出報警信號,提醒需采取相應融冰措施。溫度傳感器實時感應檢測部分的溫度,并將溫度值反饋給控制器。當溫度低于一定值時,控制器控制發熱膜發熱,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傳感器本體上的覆冰。同時,當溫度傳感器感應到發熱膜溫度高于閾值時,控制器關閉發熱膜,防止加熱過程溫度過高對傳感器本體產生破壞。
[0016]本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①
本技術方案使用定位板進行傳感器橫向位置的定位,并設置至少四組第一連接孔以及凹槽和卡板,保證了傳感器本體安裝的穩定性以及軸心位置的固定,保證檢測的準確性。
②
設置加熱組件,能夠對傳感器本體進行一定的加熱,避免大量的覆冰對傳感器本體的檢測造成影響。設置溫度傳感器,能夠對溫度進行監測,避免溫度過高對傳感器本體造成損壞。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覆冰拉力傳感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0]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安裝體1、傳感器本體2、上連接件3、下連接件4、安裝板5、第三連接孔6、發熱膜7、定位板8、卡板9、第一連接件10、檢測部分11。
[0021]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2]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
?
2所示:覆冰拉力傳感器裝置,包括上連接件3、下連接件4、傳感器本體2、安裝體1、加熱組件、若干第一連接件10和若干卡板9,安裝體1用于固定安裝傳感器本體2;上連接件3和下連接件4分別與安裝體1的上側和下側連接;具體地安裝體1的上側和下側分別設有安裝件,安裝件包括兩組正對的安裝板5,兩組正對的安裝板5之間留有用于插入上連接件3或下連接件4的通道;兩組正對的安裝板5上設有正對的第三連接孔6;上連接件3和下連接件4分別與安裝件之間通過第二連接件連接,第二連接件采用插銷;上連接件3和下連接件4均采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覆冰拉力傳感器裝置,包括上連接件(3)、下連接件(4)和傳感器本體(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體(1)、若干第一連接件(10)和若干卡板(9),所述安裝體(1)用于固定安裝所述傳感器本體(2);所述上連接件(3)和下連接件(4)分別與安裝體(1)的上側和下側連接;所述安裝體(1)上設有水平的安裝孔;所述傳感器本體(2)能夠伸出所述安裝孔并且兩側位于所述安裝孔外;所述傳感器本體(2)上設有定位板(8);所述傳感器本體(2)遠離定位板(8)的一側設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與定位板(8)之間的距離等于安裝孔的長度;所述卡板(9)和凹槽一一對應,所述卡板(9)的一側能夠插入至所述凹槽內;若干所述第一連接件(10)用于將定位板(8)的四周與安裝體(1)、卡板(9)與安裝體(1)進行固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覆冰拉力傳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8)四周均勻設有至少四組第一連接孔;所述安裝體(1)上設有與第一連接孔正對的第一螺紋孔;所述卡板(9)上設有第二連接孔,所述安裝體(1)上設有與第二連接孔正對的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一連接件(10)采用螺栓,所述螺栓能夠與所述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螺紋連接。3.根據權利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瀚,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朗天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