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煙塵監測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包括箱體和煙塵監測儀主體,所述箱體內放置有泡沫槽板,所述泡沫槽板上方放置有環形擋板,所述環形擋板兩側與箱體之間均設置有限位機構,所述煙塵監測儀主體放置在泡沫槽板內,所述箱體側壁兩側均連接有背帶,所述箱體上方一側轉動連接有蓋板,所述蓋板一側與箱體之間均設置有轉動限位機構。當需要對煙塵監測儀進行攜帶時,只需要將其放置在箱體內,此時工作人員只需要背著背帶便能夠對箱體進行攜帶,當箱體發生碰撞時,通過泡沫槽板便能夠對箱體內的煙塵監測儀主體進行緩沖防護。進行緩沖防護。進行緩沖防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
[0001]本技術涉及煙塵監測
,尤其涉及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
技術介紹
[0002]煙塵監測儀是一種連續監測污染源煙塵排放濃度的儀器。當人們開始對工作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煙塵對人體的危害日益凸顯。一些煙塵監測儀體積比較大,當需要對煙塵監測儀進行攜帶時比較不方便,而且在對煙塵監測儀進行攜帶時,由于煙塵監測儀內一些結構比較靈敏,如果煙塵監測儀發生碰撞容易使煙塵監測儀發生故障,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如果煙塵監測儀發生碰撞容易使煙塵監測儀發生故障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設計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包括箱體和煙塵監測儀主體,所述箱體內放置有泡沫槽板,所述泡沫槽板上方放置有環形擋板,所述環形擋板兩側與箱體之間均設置有限位機構,所述煙塵監測儀主體放置在泡沫槽板內,所述箱體側壁兩側均連接有背帶,所述箱體上方一側轉動連接有蓋板,所述蓋板一側與箱體之間均設置有轉動限位機構。
[0006]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限位機構包括限位槽和凹槽,所述限位槽開設在箱體內壁一側,所述凹槽開設在環形擋板側壁,所述凹槽內插設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一端穿過凹槽并插設在限位槽內,所述限位板另一端固定有多個彈簧,所述彈簧一端固定在凹槽底部,所述凹槽側壁兩側開設有滑孔,所述限位板側壁兩側均固定有支桿,所述支桿一端穿過滑孔并固定有拉板。
[0007]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兩個所述背帶一側均縫合有海綿墊。
[0008]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煙塵監測儀主體上方兩側均固定有拉把手。
[0009]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轉動限位機構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固定在蓋板一側,所述下板固定在箱體上方一側,所述上板上開設有矩形孔,所述下板上方固定有上桿,所述上桿一端穿過矩形孔并轉動連接有限位轉板,且限位轉板放置在上板上方。
[0010]本技術提出的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有益效果在于:當需要對煙塵監測儀進行攜帶時,只需要將其放置在箱體內,此時工作人員只需要背著背帶便能夠對箱體進行攜帶,當箱體發生碰撞時,通過泡沫槽板便能夠對箱體內的煙塵監測儀主體進行緩沖防護,有效的防止在碰撞時煙塵監測儀主體發生故障。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的限位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的轉動限位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箱體;2、泡沫槽板;3、煙塵監測儀主體;4、環形擋板;5、限位機構;51、限位槽;52、凹槽;53、限位板;54、彈簧;55、滑孔;56、支桿;57、拉板;6、蓋板;7、轉動限位機構;71、上板;72、下板;73、上桿;74、矩形孔;75、限位轉板;8、拉把手;9、背帶;10、海綿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7]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18]實施例1
[0019]參照圖1
?
4,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包括箱體1和煙塵監測儀主體3,箱體1內放置有泡沫槽板2,泡沫槽板2上方放置有環形擋板4,環形擋板4兩側與箱體1之間均設置有限位機構5,通過限位機構5能夠對環形擋板4進行限位,通過環形擋板4能夠對泡沫槽板2進行限位,當箱體1發生碰撞時,通過泡沫槽板2便能夠對箱體1內的煙塵監測儀主體3進行緩沖防護,有效的防止在碰撞時煙塵監測儀主體3會發生故障。
[0020]限位機構5包括限位槽51和凹槽52,限位槽51開設在箱體1內壁一側,凹槽52開設在環形擋板4側壁,凹槽52內插設有限位板53,限位板53一端穿過凹槽52并插設在限位槽51內,通過限位板53一端插設在限位槽51內便能夠對環形擋板4進行限位,限位板53另一端固定有多個彈簧54,彈簧54一端固定在凹槽52底部,凹槽52側壁兩側開設有滑孔55,限位板53側壁兩側均固定有支桿56,支桿56一端穿過滑孔55并固定有拉板57,當需要對箱體1內的泡沫槽板2進行更換時,只需要拉動拉板57將限位板53一端拉離限位槽51,再向上拉動環形擋板4將其從箱體1內取出,此時便能夠將泡沫槽板2從箱體1內取出,然后在將一個新的泡沫槽板2放置在箱體1內即可。
[0021]煙塵監測儀主體3放置在泡沫槽板2內,煙塵監測儀主體3上方兩側均固定有拉把手8,箱體1側壁兩側均連接有背帶9,兩個背帶9一側均縫合有海綿墊10,當需要對煙塵監測儀進行攜帶時,只需要將其放置在箱體1內,此時工作人員只需要背著背帶9便能夠對箱體1進行攜帶,箱體1上方一側轉動連接有蓋板6,蓋板6一側與箱體1之間均設置有轉動限位機構7,通過轉動限位機構7能夠對蓋板6進行限位。
[0022]轉動限位機構7包括上板71和下板72,上板71固定在蓋板6一側,下板72固定在箱體1上方一側,上板71上開設有矩形孔74,下板72上方固定有上桿73,上桿73一端穿過矩形孔74并轉動連接有限位轉板75,且限位轉板75放置在上板71上方,當需要將煙塵監測儀主
體3從箱體1內取出時,只需要先將限位轉板75轉動九十度,再向上轉動蓋板6,使限位轉板75順著矩形孔74移出,在拉動拉把手8便能夠將煙塵監測儀主體3從箱體1內取出。
[0023]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僅為本技術的優選例,并不用來限制本技術,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包括箱體(1)和煙塵監測儀主體(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內放置有泡沫槽板(2),所述泡沫槽板(2)上方放置有環形擋板(4),所述環形擋板(4)兩側與箱體(1)之間均設置有限位機構(5),所述煙塵監測儀主體(3)放置在泡沫槽板(2)內,所述箱體(1)側壁兩側均連接有背帶(9),所述箱體(1)上方一側轉動連接有蓋板(6),所述蓋板(6)一側與箱體(1)之間均設置有轉動限位機構(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于攜帶的煙塵監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機構(5)包括限位槽(51)和凹槽(52),所述限位槽(51)開設在箱體(1)內壁一側,所述凹槽(52)開設在環形擋板(4)側壁,所述凹槽(52)內插設有限位板(53),所述限位板(53)一端穿過凹槽(52)并插設在限位槽(51)內,所述限位板(53)另一端固定有多個彈簧(54),所述彈簧(54)一端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怡兵,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賽藍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