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養豬場排泄物處理裝置,涉及養豬場環境處理技術領域。包括處理池,所述處理池一側固定連接有側箱,處理池與側箱相連通,處理池內壁固定連接有濾板,所述側箱一端固定連接有與側箱內部相連通的尾框,側箱內設置有絞龍桿一,且絞龍桿一末端設置于側箱內部,所述處理池一端還設置有收集池,收集池一端位于尾框正下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處理池、側箱和收集池等的設置,該裝置在使用時直接將養豬場排泄物傾倒在濾板上,排泄物會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側箱中,側箱中的絞龍桿一會將排泄物轉移至收集池內,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干濕分離,液體從一側的濾孔中排入處理池中,該裝置使用過程中,絞龍桿和制動的部件均可以直觀看到。看到。看到。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養豬場排泄物處理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養豬場環境處理
,具體為一種養豬場排泄物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授權公告號為CN207391130U的一種禽畜糞便處理裝置公開了兩根碎料
[0003]輥在驅動力作用下反向同步旋轉,碎料輥上設置有碎料刀片,進料口的側面連接有進料管。本技術在進料口的側面設置了進料管,液態糞便上料時,可通過污泥泵和外接軟管將糞便直接泵送至進料口,可徹底杜絕糞便濺出造成的污染。另外,液態糞便上料時,將所述的插板關閉可進一步保證糞便不會從進料槽濺出。
[0004]上述專利通過螺桿與殼體的配合實現糞便的干濕分離,但是該裝置內部空間幾乎是密封的,內部無法清理,在長時間的使用后,內部還容易生銹腐蝕,因此該裝置的使用壽命難以保證,為此,本技術提出一種新型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養豬場排泄物處理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養豬場排泄物處理裝置,包括處理池,所述處理池一側固定連接有側箱,處理池與側箱相連通,處理池內壁固定連接有濾板;
[0007]所述側箱一端固定連接有與側箱內部相連通的尾框,側箱內設置有絞龍桿一,且絞龍桿一末端設置于側箱內部;
[0008]所述處理池一端還設置有收集池,收集池一端位于尾框正下方。
[0009]優選的,所述濾板朝向處理池和側箱連通處傾斜,其中,側箱與處理池連接處壁開設有兩端連通的濾孔。
[0010]優選的,所述處理池一端固定連接有數控油缸,數控油缸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蓋板,蓋板一端與尾框相適配;
[0011]處理池另一端設置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輸出端固定連接于絞龍桿一一端。
[0012]優選的,所述收集池兩側內壁之間轉動連接有絞龍桿二,絞龍桿二設置于尾框正下方,其中,絞龍桿二的一側還設置有轉動連接于收集池兩側內壁之間的撥動槳。
[0013]優選的,所述收集池一側外壁分別轉動連接有與絞龍桿二和撥動槳旋轉軸的兩個連接軸,兩個連接軸之間通過傳動帶相連接;
[0014]收集池一側還固定連接有安裝板,安裝板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輸出端固定連接于其中一個連接軸一端,安裝板呈直角狀。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6]該養豬場排泄物處理裝置通過處理池、側箱和收集池等的設置,該裝置在使用時直接將養豬場排泄物傾倒在濾板上,排泄物會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側箱中,側箱中的絞龍桿
一會將排泄物轉移至收集池內,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干濕分離,液體從一側的濾孔中排入處理池中,該裝置使用過程中,絞龍桿和制動的部件均可以直觀看到,便于后期的維修,方便使用。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技術的頂部視角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技術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技術的左軸側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處理池;2、側箱;3、濾板;4、濾孔;5、絞龍桿一;6、第一電機;7、尾框;8、數控油缸;9、蓋板;10、收集池;11、撥動槳;12、絞龍桿二;13、安裝板;14、第二電機;15、連接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3]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技術的描述中,術語“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所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4]此外,應當理解,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所示出的各個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實際的比例關系繪制,例如某些層的厚度或寬度可以相對于其他層有所夸大。
[0025]應注意的是,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或說明,則在隨后的附圖的說明中將不需要再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具體討論和描述。
[0026]如圖1至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養豬場排泄物處理裝置,包括處理池1,處理池1一側固定連接有側箱2,處理池1與側箱2相連通,處理池1內壁固定連接有濾板3;
[0027]側箱2一端固定連接有與側箱2內部相連通的尾框7,側箱2內設置有絞龍桿一5,且絞龍桿一5末端設置于側箱2內部;
[0028]處理池1一端還設置有收集池10,收集池10一端位于尾框7正下方,通過處理池1、側箱2和收集池10等的設置,該裝置在使用時直接將養豬場排泄物傾倒在濾板3上,排泄物會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側箱2中,側箱2中的絞龍桿一5會將排泄物轉移至收集池10內,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干濕分離,液體從一側的濾孔4中排入處理池1中。
[0029]為保證該實施例的順利實施,需要了解的是,濾板3朝向處理池1和側箱2連通處傾斜,其中,側箱2與處理池1連接處壁開設有兩端連通的濾孔4,通過該結構的設置,排泄物中
大量的液體通過濾板3流入處理池1中,并在重力作用下,排泄物落在側箱2中,側箱2一側的濾孔4同樣會將排泄物中的水分排入處理池1中,處理池1可外接水管,用于將液體排出,可充當廢料使用。
[0030]關于該方案需要了解的是,處理池1一端固定連接有數控油缸8,數控油缸8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蓋板9,蓋板9一端與尾框7相適配,通過該結構的設置,排泄物在落至收集池10前,通過絞龍桿一5的轉動,將逐漸擠壓排泄物,將排泄物中的大量水分擠出,并通過濾孔4排入處理池1中,實現對排泄物的干濕分離,隨后通過數控油缸8打開蓋板9將排泄物在收集池10內收集,以此重復,能夠不斷地對排泄物實現干濕分離,處理池1另一端設置有第一電機6,第一電機6輸出端固定連接于絞龍桿一5一端。
[0031]更進一步的,收集池10兩側內壁之間轉動連接有絞龍桿二12,絞龍桿二12設置于尾框7正下方,其中,絞龍桿二12的一側還設置有轉動連接于收集池10兩側內壁之間的撥動槳11,該結構的設置,能夠避免排泄物堆積在收集池10的一側,在處理的過程中,絞龍桿二12會不斷的旋轉,排泄物在處理之后基本會呈團塊狀,當排泄物落在絞龍桿二12上,將其打散,并不斷的攪動,由于其沒有限位,排泄物會向兩側移動,此時撥動槳11可以將排泄物向另一側撥動,避免排泄物在收集池10一側堆積
[0032]其中,關于該方案需要了解的是,收集池10一側外壁分別轉動連接有與絞龍桿二1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養豬場排泄物處理裝置,包括處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池(1)一側固定連接有側箱(2),處理池(1)與側箱(2)相連通,處理池(1)內壁固定連接有濾板(3);所述側箱(2)一端固定連接有與側箱(2)內部相連通的尾框(7),側箱(2)內設置有絞龍桿一(5),且絞龍桿一(5)末端設置于側箱(2)內部;所述處理池(1)一端還設置有收集池(10),收集池(10)一端位于尾框(7)正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養豬場排泄物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板(3)朝向處理池(1)和側箱(2)連通處傾斜,其中,側箱(2)與處理池(1)連接處壁開設有兩端連通的濾孔(4)。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養豬場排泄物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池(1)一端固定連接有數控油缸(8),數控油缸(8)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蓋板(9),蓋板(9)一端與尾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藝銀,旺祥加,褚建明,
申請(專利權)人:玉溪旺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