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事故池除臭系統,包括事故池、氧化裝置以及除臭裝置;事故池為密封結構,在事故池的底部開設有廢水出水口,在事故池的頂部開設有多個呼吸口,每個呼吸口均通過管線與引風機的進風口連通,引風機的出風口通過管線與氧化裝置的進氣口連通,氧化裝置的出氣口通過管線與除臭裝置的進氣口連通,除臭裝置的出氣口與大氣連通。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除臭裝置的箱體內從上至下依次設有無煙煤層、樺樹皮層以及火山巖層,可以為活性污泥提供停留空間,避免活性污泥直接隨水流從箱體流出,以提高活性污泥的吸附效果;通過循環水泵將水打至除臭裝置內,以保持除臭裝置內的微生物正常繁殖,以保證微生物的吸附效果。果。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事故池除臭系統
:
[0001]本技術涉及事故池除臭技術,尤其涉及一種事故池除臭系統。
技術介紹
:
[0002]煤化工企業在生產運行過程中,各個生產系統在異常情況下物料反應不完全,此時排放的有機廢水,通常多數會進入半密閉的收集池內,進行統一收集后送入廢水處理單元進行集中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在半密閉的事故池內,隨著溫度的升高,非甲烷總烴類物質揮發出來,事故池內的VOC會聚集,造成VOC超標無組織排放,大多數VOC有毒、有惡臭,不僅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還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巨大影響,安全隱患極大。也有利用火炬對排放氣進行燃燒的,但燃燒能源消耗巨大,且仍無法保證煙囪排放達標。
技術實現思路
: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事故池除臭系統。
[0004]本技術由如下技術方案實施:
[0005]事故池除臭系統,包括事故池、氧化裝置以及除臭裝置;
[0006]所述事故池為密封結構,在所述事故池的底部開設有廢水出水口,在所述事故池的頂部開設有多個呼吸口,每個所述呼吸口均通過管線與引風機的進風口連通,所述引風機的出風口通過管線與所述氧化裝置的進氣口連通,所述氧化裝置的出氣口通過管線與所述除臭裝置的進氣口連通,所述除臭裝置的出氣口與大氣連通;
[0007]在所述廢水出水口處設有廢水出水閥。
[0008]進一步的,所述除臭裝置包括密閉的箱體,在所述箱體內從上至下依次設有無煙煤層、樺樹皮層以及火山巖層;在所述箱體的底部分別開設有進氣口和循環水出水口,在所述箱體的頂部開設有出氣口和循環水進水口和進泥口;
[0009]水箱的出水口通過管線與所述箱體的循環水進水口連通,所述箱體的循環水出水口通過管線與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聯通;在連通所述水箱與所述箱體的管線上設有循環水泵。
[0010]進一步的,所述無煙煤層、所述樺樹皮層以及所述火山巖層的厚度均為50
?
70cm。
[0011]進一步的,在連通呼吸口與引風機的管線上設有氣體流量閥。
[0012]本技術的優點:
[0013]通過在事故池的頂部開設多個呼吸口,可將事故池內揮發出來的VOC收集后通過管線進入氧化裝置對氣體進行初步氧化;氧化后的氣體送至除臭裝置內,利用活性污泥吸收VOC,使氣體達標后由出氣口排出。
[0014]本技術通過在除臭裝置的箱體內從上至下依次設有無煙煤層、樺樹皮層以及火山巖層,可以為活性污泥提供停留空間,避免活性污泥直接隨水流從箱體流出,以提高活性污泥的吸附效果;通過循環水泵將水打至除臭裝置內,以保持除臭裝置內的微生物正常繁殖,以保證微生物的吸附效果。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為本實施例的系統連接示意圖;
[0017]圖中:事故池1、廢水出水口2、廢水出水閥3、呼吸口4、氧化裝置5、除臭裝置6、箱體61、無煙煤層62、樺樹皮層63、火山巖層64、引風機7、水箱8、循環水泵9、氣體流量閥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9]實施例1:
[0020]如圖1所示的事故池除臭系統,包括事故池1、氧化裝置5以及除臭裝置6;
[0021]事故池1為密封結構,在事故池1的底部開設有廢水出水口2,事故池1內的廢水進入后續的廢水處理單元進行處理后可實現水資源的回用。在事故池1的頂部開設有多個呼吸口4,每個呼吸口4均通過管線與引風機7的進風口連通,引風機7的出風口通過管線與氧化裝置5的進氣口連通,氧化裝置5的出氣口通過管線與除臭裝置6的進氣口連通,除臭裝置6的出氣口與大氣連通;在廢水出水口2處設有廢水出水閥3。本實施例中,氧化裝置5為臭氧反應器。
[0022]除臭裝置6包括密閉的箱體61,在箱體61內從上至下依次設有無煙煤層62、樺樹皮層63以及火山巖層64,無煙煤層62、樺樹皮層63以及火山巖層64的厚度均為60cm,無煙煤層62、樺樹皮層63以及火山巖層64可以為活性污泥提供停留空間,避免活性污泥直接隨水流從箱體61流出。
[0023]在箱體61的底部分別開設有進氣口和循環水出水口,在箱體61的頂部開設有出氣口和循環水進水口和進泥口;可通過進泥口向箱體61內添加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用以吸收VOC。
[0024]水箱8的出水口通過管線與箱體61的循環水進水口連通,箱體61的循環水出水口通過管線與水箱8的出水口聯通;在連通水箱8與箱體61的管線上設有循環水泵9。
[0025]在連通呼吸口4與引風機7的管線上設有氣體流量閥10,可控制VOC的流量大小。
[0026]本實施例中,管線均采用玻璃鋼材質,可避免有機氣體對管線造成的腐蝕。
[0027]工作說明:
[0028]通過在事故池1的頂部開設多個呼吸口4,可將事故池1內揮發出來的VOC收集后通過管線進入氧化裝置5對氣體進行初步氧化,氧化后的氣體送至除臭裝置6內,利用活性污泥吸收VOC,使氣體達標后由出氣口排出。同時,通過循環水泵9將水打至除臭裝置6內,以保持除臭裝置6內的微生物正常繁殖,以保證微生物的吸附效果。
[0029]同時,在除臭裝置6的出氣口需要定期采樣除臭裝置6的出氣,如檢測出其中的硫
化氫、非甲烷總烴的成分超標時,說明活性污泥的吸附效果減弱,則由進泥口投加活性污泥。
[0030]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事故池除臭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事故池、氧化裝置以及除臭裝置;所述事故池為密封結構,在所述事故池的底部開設有廢水出水口,在所述事故池的頂部開設有多個呼吸口,每個所述呼吸口均通過管線與引風機的進風口連通,所述引風機的出風口通過管線與所述氧化裝置的進氣口連通,所述氧化裝置的出氣口通過管線與所述除臭裝置的進氣口連通,所述除臭裝置的出氣口與大氣連通;在所述廢水出水口處設有廢水出水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事故池除臭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裝置包括密閉的箱體,在所述箱體內從上至下依次設有無煙煤層、樺樹皮層以及火山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曉,張慶海,劉鑫,邵永飛,盧振林,趙敏,王冰,張峰,
申請(專利權)人:內蒙古久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