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體是一種腳手架立桿安裝裝置,解決了現有手動對接腳手架的立桿時存在勞動強度大、危險系數高的問題。一種腳手架立桿安裝裝置,包括矩形支撐架,矩形支撐架的四個角端部均固定有豎撐桿;矩形支撐架的后上方設置有工字型安裝架,工字型安裝架通過連接機構與矩形支撐架固定連接;每根橫桿上均安裝有抓夾機構,抓夾機構包括條形孔、縱調節桿、抓夾箍;橫桿上開設有鎖定孔,鎖定孔內穿有鎖定螺栓;抓夾箍包括兩個抓夾片,抓夾片包括抓夾柄和抓夾頭;兩個抓夾柄之間設置有彈性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對接腳手架的立桿時省時省力的目的,提高了搭設效率;同時減小了搭設過程中的危險系數;進一步地,具有結構簡單、安裝及制作簡便的優點。作簡便的優點。作簡便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腳手架立桿安裝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建筑工程
,具體是一種腳手架立桿安裝裝置。
技術介紹
[0002]腳手架是為了保證各施工過程順利進行而搭設的工作平臺。在搭設腳手架的過程中,需要作業人員手動搬運并舉起鋼管進行搭設,尤其是腳手架的立桿需要加長對接時,作業人員往往需要舉起高度為3m
?
6m的鋼管并迅速與已搭設完成的立桿對接,同時迅速擰緊對接扣件,對接過程中勞動強度大、危險系數高。
[0003]因此,有必要專利技術一種腳手架立桿安裝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為了解決現有手動對接腳手架的立桿時存在勞動強度大、危險系數高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腳手架立桿安裝裝置。
[0005]本技術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6]一種腳手架立桿安裝裝置,包括由四根橫撐桿和兩根縱撐桿圍合而成的矩形支撐架,矩形支撐架的四個角端部均固定有豎撐桿,每根豎撐桿的底端均安裝有萬向輪;矩形支撐架的后上方設置有由兩根橫桿和兩根豎桿組成的工字型安裝架,工字型安裝架通過連接機構與矩形支撐架固定連接;每根橫桿上均安裝有若干個沿左右分布的抓夾機構,且位于上排的抓夾機構與位于下排的抓夾機構位置匹配;位于前側的兩根橫撐桿上搭設有若干個配重塊;
[0007]每個抓夾機構均包括開設于橫桿側壁且前后貫通的條形孔、穿于條形孔的可伸縮的縱調節桿、安裝于縱調節桿的端部且相對設置的兩個抓夾箍;每個條形孔的上孔壁與橫桿的側壁之間均貫通開設有若干個沿左右等距分布的鎖定孔,每個鎖定孔內均穿有其尾端部抵觸于縱調節桿外側壁的鎖定螺栓;
[0008]所述抓夾箍包括兩個抓夾片,每個抓夾片均包括抓夾柄和與抓夾柄一體設置且呈弧形設置的抓夾頭;兩個抓夾片通過貫穿于兩者中部的銷軸轉動連接,且兩個抓夾頭呈相向設置;兩個抓夾柄之間設置有彈性件。
[0009]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機構包括兩根豎連接桿、兩根縱連接桿和兩根斜連接桿;兩根豎連接桿的底端均與位于中部后側的橫撐桿固定連接;兩根縱連接桿的前端分別與兩根豎連接桿的頂端固定連接;兩根縱連接桿的后端分別與兩根豎桿的中部固定連接;兩根斜連接桿的底端均與位于中部前側的橫撐桿固定連接;兩根斜連接桿的中部分別與兩根豎連接桿的頂端固定連接;兩根斜連接桿的頂端分別與兩根豎桿的頂端固定連接。
[0010]進一步地,所述縱調節桿包括位于中部的外管和螺紋連接于外管兩端的內管。
[0011]進一步地,所述抓夾箍的末端安裝有扣鎖機構;所述扣鎖機構包括轉動連接于其中一個抓夾柄上的扣鎖環和開設于另一個抓夾柄上且與扣鎖環位置匹配的扣鎖槽。
[0012]進一步地,位于左前側的萬向輪為帶有輪轂電機的萬向輪。
[0013]進一步地,所述彈性件為彈簧。
[0014]本技術結構設計合理可靠,實現了對接腳手架的立桿時省時省力的目的,提高了搭設效率;同時減小了搭設過程中的危險系數,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進一步地,具有結構簡單、安裝及制作簡便的優點。本裝置適用于樓層外側的腳手架的立桿搭設過程。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技術抓夾立桿時的示意圖。
[0017]圖3是本技術中立桿對接時的示意圖。
[0018]圖中:1
?
橫撐桿,2
?
縱撐桿,3
?
豎撐桿,4
?
萬向輪,5
?
橫桿,6
?
豎桿,7
?
配重塊,8
?
條形孔,9
?
鎖定螺栓,10
?
抓夾柄,11
?
抓夾頭,12
?
銷軸,13
?
彈性件,14
?
豎連接桿,15
?
縱連接桿,16
?
斜連接桿,17
?
外管,18
?
內管,19
?
立桿,20
?
已搭設完成的立桿,21
?
對接扣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一種腳手架立桿安裝裝置,如附圖1、附圖2所示,包括由四根橫撐桿1和兩根縱撐桿2圍合而成的矩形支撐架,矩形支撐架的四個角端部均固定有豎撐桿3,每根豎撐桿3的底端均安裝有萬向輪4;矩形支撐架的后上方設置有由兩根橫桿5和兩根豎桿6組成的工字型安裝架,工字型安裝架通過連接機構與矩形支撐架固定連接;每根橫桿5上均安裝有若干個沿左右分布的抓夾機構,且位于上排的抓夾機構與位于下排的抓夾機構位置匹配;位于前側的兩根橫撐桿1上搭設有若干個配重塊7;
[0020]每個抓夾機構均包括開設于橫桿5側壁且前后貫通的條形孔8、穿于條形孔8的可伸縮的縱調節桿、安裝于縱調節桿的端部且相對設置的兩個抓夾箍;每個條形孔8的上孔壁與橫桿5的側壁之間均貫通開設有若干個沿左右等距分布的鎖定孔,每個鎖定孔內均穿有其尾端部抵觸于縱調節桿外側壁的鎖定螺栓9;
[0021]所述抓夾箍包括兩個抓夾片,每個抓夾片均包括抓夾柄10和與抓夾柄10一體設置且呈弧形設置的抓夾頭11;兩個抓夾片通過貫穿于兩者中部的銷軸12轉動連接,且兩個抓夾頭11呈相向設置;兩個抓夾柄10之間設置有彈性件13。
[0022]本技術中工字型安裝架為抓夾機構提供了安裝空間;抓夾箍的抓夾力由彈性件13的彈力提供,由抓夾箍抓夾立桿19代替了作業人員舉起立桿19的操作,減輕了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減小了腳手架搭設過程中的危險系數;上下兩排的抓夾箍使得本裝置抓夾立桿19時更加牢固,抓夾力更強;萬向輪4的結構設計實現了本裝置的行走功能,使得本裝置前行或后退時省時省力;配重塊7的結構設計能夠平衡工字型安裝架和立桿19的重量,避免本裝置發生傾覆。
[0023]工作時,首先通過左右移動縱調節桿來調整相鄰抓夾機構的間距,使得沿左右方向上相鄰抓夾箍的間距與已搭設完成的沿左右方向上相鄰立桿的間距相匹配;然后調整縱調節桿的長度,使得沿前后方向上相鄰抓夾箍的間距與已搭設完成的沿前后方向上相鄰立桿的間距相匹配;然后工作人員用力握住抓夾柄10,使得抓夾頭11張開,同時工作人員將立桿19放入抓夾頭11并放開抓夾柄10,此時,立桿19被抓夾箍固定,重復上述步驟,利用抓夾箍將其余立桿19一一固定;接著作業人員利用萬向輪4將本裝置推行至樓層邊,使得立桿19
位于已搭設完成的立桿20的正上方;然后作業人員利用對接扣件21將立桿19與已搭設完成的立桿20對接固定;接著作業人員解除立桿19與抓夾箍的固定,同時將本裝置推行至旁側,以此類推,重復上述操作;由此完成了腳手架立桿的安裝;克服了現有手動對接腳手架的立桿時存在勞動強度大、危險系數高的問題。
[0024]如附圖1、附圖2所示,所述連接機構包括兩根豎連接桿14、兩根縱連接桿15和兩根斜連接桿16;兩根豎連接桿14的底端均與位于中部后側的橫撐桿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腳手架立桿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四根橫撐桿(1)和兩根縱撐桿(2)圍合而成的矩形支撐架,矩形支撐架的四個角端部均固定有豎撐桿(3),每根豎撐桿(3)的底端均安裝有萬向輪(4);矩形支撐架的后上方設置有由兩根橫桿(5)和兩根豎桿(6)組成的工字型安裝架,工字型安裝架通過連接機構與矩形支撐架固定連接;每根橫桿(5)上均安裝有若干個沿左右分布的抓夾機構,且位于上排的抓夾機構與位于下排的抓夾機構位置匹配;位于前側的兩根橫撐桿(1)上搭設有若干個配重塊(7);每個抓夾機構均包括開設于橫桿(5)側壁且前后貫通的條形孔(8)、穿于條形孔(8)的可伸縮的縱調節桿、安裝于縱調節桿的端部且相對設置的兩個抓夾箍;每個條形孔(8)的上孔壁與橫桿(5)的側壁之間均貫通開設有若干個沿左右等距分布的鎖定孔,每個鎖定孔內均穿有其尾端部抵觸于縱調節桿外側壁的鎖定螺栓(9);所述抓夾箍包括兩個抓夾片,每個抓夾片均包括抓夾柄(10)和與抓夾柄(10)一體設置且呈弧形設置的抓夾頭(11);兩個抓夾片通過貫穿于兩者中部的銷軸(12)轉動連接,且兩個抓夾頭(11)呈相向設置;兩個抓夾柄(10)之間設置有彈性件(1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腳手架立桿安裝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白文清,李寶玉,李韶青,趙雪,李曉燕,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八建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