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經椎弓根固定的脊柱彈力人工關節系統,適用于各種原因所致的人體頸、胸、腰和骶椎失穩癥的減壓、復位及關節突關節功能重建術。它主要由棒形彈簧加椎弓根螺釘結構組成,其特征是椎弓根釘之間使用棒形彈簧連接,棒形彈簧內芯可調節棒形彈簧彈性,以適應不同個體不同椎節的強度要求。該器械結構簡單,手術方便,安全;椎弓根螺釘提供堅強的內固定基礎;棒形彈簧具有伸縮扭屈特性,既可穩定椎節,又可重建脊柱的前屈后伸側屈旋轉等功能,恢復脊柱的生理活動,符合生物力學要求,達到延緩病變椎節及其相鄰椎節進一步退變的目的。(*該技術在201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一種用于修復人體脊柱失穩的經椎弓根復位內固定脊柱彈力人工關節系統。目前,臨床用于修復人體脊柱失穩的常用方法是脊柱復位,內固定,植骨融合。其優點是能有效地復位固定失穩的椎節,即刻解除臨床癥狀。其缺點是脊柱融合節段失去活動功能,其相鄰節段所承受的應力增加,從而加速相鄰椎節的退變,引發新的脊柱病損和臨床癥狀。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給骨科醫師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既能有效地修復失穩脊柱的穩定性,又能保留脊柱融合節段活動功能的脊柱彈力人工關節系統。本技術采用了兩條棒形彈簧及4---20枚椎弓根螺釘。詳見附圖及附圖說明。下面以一種用于人體第四頸椎失穩癥的脊柱彈力人工關節系統植入術為例說明本技術的制作、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這種規格的脊柱彈力人工關節系統的組成部件如下(1)棒形彈簧選用直徑1.2mm的醫用鈦合金絲冷卷制成一式兩條棒形彈簧,棒形彈簧長30mm,直徑4mm,其中部有效圈數9圈,總圈數27圈。(2)椎弓根螺釘一式4支,長36mm,其前段24mm,直徑3mm,制成松質骨螺釘式樣,螺紋距1.5mm,深度0.3mm。后段9mm,直徑9mm,釘粗細過渡區制成長3mm的斜坡狀,釘的粗端開槽4.3×7.5mm,槽的近中心端為直徑4.3mm的園弧形,開槽呈U形,該槽的近中心端為與棒形彈簧直徑相適應的半園弧形,槽底制成粗糙面;螺釘后段外制成M9×1規格的普通螺紋。(3)椎弓根釘螺帽制成厚度3.5mm,與M9×1規格的普通螺紋相適應的六角螺帽。(4)棒形彈簧內芯用直徑1.2mm的醫用鈦合金絲制成“L”形,其長段35mm,短段2mm;內芯的另一端8mm制成M1.5×0.5規格的普通螺紋。(5)內芯螺帽制成厚度2.5mm,與M1.5×0.5規格的普通螺紋相適應的六角螺帽。本技術具有經脊柱“三柱”復位內固定和重建脊柱多軸關節活動功能的特點。其工作原理如下(1)通過使用帶有羥基磷灰石及納米技術涂層處理的椎弓根釘提供堅強的內固定基礎。(2)棒形彈簧具有伸縮扭屈特性,既可限制脊椎在水平方向移動,穩定椎節,又可重建脊柱的前屈后伸側屈旋轉等功能,恢復脊柱的生理活動,更符合生物力學要求,達到延緩或防止病變椎節及其相鄰椎節進一步退變的目的。(3)棒形彈簧內芯可調節棒形彈簧彈性,以適應不同個體不同椎節的強度要求。使用時,分別按現有技術將4支椎弓根螺釘置入C4、C5椎骨內。椎管成形和根管減壓后,在脊柱左右各置一條棒形彈簧,并將棒形彈簧分別套入上下椎節螺釘的開槽內,然后再將螺帽擰緊,連接穩定失穩椎節。不必植骨融合,保留椎節的活動功能。然后,縫合切口,術畢。 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裝配圖圖2·棒形彈簧和棒形彈簧內芯圖3·椎弓根螺釘圖中 1.椎弓根釘螺帽 2.棒形彈簧內芯 3.棒形彈簧4.椎弓根螺釘 5.形彈簧內芯及其橫斷面圖 6.棒形彈簧及其橫斷面圖 7.椎弓根螺釘及其粗端的橫斷面圖 8.椎弓根螺釘縱剖圖棒在圖1中,通過擰緊椎弓根釘的螺帽(1),使棒形彈簧及其內芯(2)(3)和椎弓根螺釘(4)固定為一體。在圖2中,棒形彈簧(6)的中心空間直徑與棒形彈簧內芯(5)的直徑相適應,可將棒形彈簧內芯(5)放入棒形彈簧(6)內。在圖3中,椎弓根螺釘縱剖圖(8)椎弓根螺釘粗端的橫斷面圖(7)顯示出棒形彈簧(6)與椎弓根螺釘(8)連接的U形口。本技術除適用于本案例病人外,還可用于各種原因所致的人體頸、胸、腰和骶椎失穩癥的減壓,復位及關節突關節功能重建術。其椎弓根螺釘,棒形彈簧和棒形彈簧內芯的長度、直徑和螺釘多少可根據脊柱所需重建的節段而定,制成各種不同規格的脊柱彈力人工關節假體。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有以下優點1·零部件少,制做工藝簡單。2·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只需擰緊螺帽,既可完成失穩脊柱的功能重建。3·既能有效地修復失穩脊柱的穩定性,又能保留脊柱融合節段的活動功能。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人體脊柱失穩的經椎弓根復位內固定脊柱彈力人工關節系統,其特征是椎弓根釘之間使用棒形彈簧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彈力人工關節系統,其特征是使用棒形彈簧內芯置于棒形彈簧內,內芯一端制成“L”形,另一端制成普通螺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彈力人工關節系統,其特征是椎弓根螺釘前段制成松質骨螺釘式樣,后段制成U形開口槽,該槽的近中心端為與棒形彈簧直徑相適應的半園弧形,槽底制成粗糙面,釘外制成普通螺紋。專利摘要本技術是一種經椎弓根固定的脊柱彈力人工關節系統,適用于各種原因所致的人體頸、胸、腰和骶椎失穩癥的減壓、復位及關節突關節功能重建術。它主要由棒形彈簧加椎弓根螺釘結構組成,其特征是椎弓根釘之間使用棒形彈簧連接,棒形彈簧內芯可調節棒形彈簧彈性,以適應不同個體不同椎節的強度要求。該器械結構簡單,手術方便,安全;椎弓根螺釘提供堅強的內固定基礎;棒形彈簧具有伸縮扭屈特性,既可穩定椎節,又可重建脊柱的前屈后伸側屈旋轉等功能,恢復脊柱的生理活動,符合生物力學要求,達到延緩病變椎節及其相鄰椎節進一步退變的目的。文檔編號A61B17/56GK2529612SQ0220356公開日2003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02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2年2月25日專利技術者譚明生 申請人:譚明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人體脊柱失穩的經椎弓根復位內固定脊柱彈力人工關節系統,其特征是:椎弓根釘之間使用棒形彈簧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明生,
申請(專利權)人:譚明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1[中國|北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