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混合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針對現有的技術中存在實際使用時,需要工人頻繁的手動打開閥門進行取料,且直接取料需要停止設備打開閥門,會使機身內的物料堆積并粘附在機身內壁,導致出料口堵塞出料較為困難的問題,現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機身、轉動源、螺旋桿與電機,所述轉動源固定連接在機身的頂部,所述螺旋桿轉動連接在機身的內壁,機身的底部設有出料口,機身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控制箱,所述電機固定連接在控制箱的內壁,電機輸出軸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蝸桿,通過電機與往復機構的配合,實現了控制擋板往復移動,方便定速定量取料的效果,且使用簡單,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具有良好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
[0001]本技術涉及混合機
,尤其涉及一種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
技術介紹
[0002]申請號為:202121628388.1的技術公開一種懸臂雙螺旋錐形混合機,屬于混合設備領域,包括機身,所述機身內部通過調節機構傳動連接螺旋桿,所述調節機構包括伸縮件、滑動座和萬向節,所述萬向節一端固定于機身底部,另一端與螺旋桿固定連接,所述螺旋桿通過驅動件與滑動座滑動連接,所述伸縮件一端與機身轉動源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滑動座固定連接,本技術伸縮件長度發生改變,使得伸縮件拉動螺旋桿繞萬向節向機身中部移動,從而將位于機身中部的物料攪拌,從而讓攪拌不會出現死角,讓物料混合更加均勻減少原材料的浪費同時增加產品的性能。
[0003]但是上述技術方案由于缺乏定量下料的功能,在實際使用時,需要工人頻繁的手動打開閥門進行取料,且直接取料需要停止設備打開閥門,會使機身內的物料堆積并粘附在機身內壁,導致出料口堵塞出料較為困難,所以我們提出一種可以定速定量取料的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解決了上述要工人頻繁的手動打開閥門進行取料,并且出料口堵塞出料較為困難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實際使用時,需要工人頻繁的手動打開閥門進行取料,且直接取料需要停止設備打開閥門,會使機身內的物料堆積并粘附在機身內壁,導致出料口堵塞出料較為困難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包括機身、轉動源、螺旋桿與電機,所述轉動源固定連接在機身的頂部,所述螺旋桿轉動連接在機身的內壁,機身的底部設有出料口,機身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控制箱,所述電機固定連接在控制箱的內壁,電機輸出軸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蝸桿,控制箱的內壁轉動連接有蝸輪,且蝸輪與蝸桿相嚙合,控制箱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擋板,所述擋板的左側延伸至控制箱的外部,擋板與出料口相適配,控制箱的內壁設有往復機構,控制箱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部與機身的外壁固定連接,蝸輪的前側固定連接有連接軸,控制箱的內壁滑動連接有空心板,且空心板的內壁與連接軸的外壁滑動連接。
[0007]優選的,所述往復機構包括斜板、轉動桿、轉輪、連接桿、推桿與滑塊,所述斜板固定連在就空心板的左側,所述轉動桿轉動連接在控制箱的內壁,所述轉輪轉動連接在轉動桿的后側,且轉輪與斜板活動接觸,所述連接桿固定連接在轉動桿的前側,所述推桿轉動連接在連接桿的后側,所述滑塊滑動連接在控制箱的內壁,且滑塊的前側與推桿后側轉動連接,滑塊的頂部與擋板的底部固定連接。
[0008]進一步的,通過往復機構,方便帶動滑塊往復移動使得擋板往復移動,方便控制物
料定速定量排出。
[0009]優選的,所述控制箱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貫穿空心板。
[0010]進一步的,通過固定桿,方便對空心板進行限制,使空心板穩定橫向往復移動。
[0011]優選的,所述控制箱的內壁固定連接有一號彈簧,轉動桿的后側與一號彈簧的前側固定連接。
[0012]進一步的,通過一號彈簧的彈力,方便帶動轉動桿旋轉復位。
[0013]優選的,所述控制箱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引導桿,且引導桿貫穿滑塊。
[0014]進一步的,通過引導桿,方便對于滑塊進行限制,便于擋板穩定移動。
[0015]優選的,所述引導桿的外壁套設有二號彈簧,所述二號彈簧的左側與引導桿的外壁固定連接,滑塊的左側與二號彈簧的右側固定連接。
[0016]進一步的,通過二號彈簧的彈力,起到了輔助滑塊帶動擋板復位的作用。
[0017]有益效果:
[0018]通過電機帶動蝸桿旋轉,可以使蝸輪旋轉帶動空心板往復移動,通過空心板帶動斜板移動推動轉輪與轉動桿旋轉,此時轉動桿帶動連接桿旋轉使推桿移動,通過推桿可以帶動滑塊使得擋板往復移動;
[0019]本技術中:通過電機與往復機構的配合,實現了控制擋板往復移動,方便定速定量取料的效果,且使用簡單,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的主視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的控制箱的主視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的空心板與斜板的三維圖;
[0023]圖4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的轉動桿與轉輪的三維圖。
[0024]圖中:1、機身;2、轉動源;3、螺旋桿;4、出料口;5、控制箱;6、支撐桿;7、電機;8、蝸桿;9、蝸輪;10、空心板;11、固定桿;12、斜板;13、轉動桿;14、轉輪;15、一號彈簧;16、連接桿;17、推桿;18、滑塊;19、二號彈簧;20、引導桿;21、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26]實施例一
[0027]參照圖1
?
4,一種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包括機身1、轉動源2、螺旋桿3與電機7,轉動源2通過焊接固定連接在機身1的頂部,螺旋桿3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機身1的內壁,機身1的底部設有出料口4,機身1的右側通過焊接固定連接有控制箱5,電機7通過焊接固定連接在控制箱5的內壁,電機7輸出軸的底部通過焊接固定連接有蝸桿8,控制箱5的內壁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蝸輪9,且蝸輪9與蝸桿8相嚙合,控制箱5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擋板21,擋板21的左側延伸至控制箱5的外部,擋板21與出料口4相適配,控制箱5的內壁設有往復機構,控制
箱5的頂部通過焊接固定連接有支撐桿6,支撐桿6的頂部與機身1的外壁通過焊接固定連接,蝸輪9的前側通過焊接固定連接有連接軸,控制箱5的內壁滑動連接有空心板10,且空心板10的內壁與連接軸的外壁滑動連接,往復機構包括斜板12、轉動桿13、轉輪14、連接桿16、推桿17與滑塊18,斜板12固定連在就空心板10的左側,轉動桿13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控制箱5的內壁,轉輪14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轉動桿13的后側,且轉輪14與斜板12活動接觸,連接桿16通過焊接固定連接在轉動桿13的前側,推桿17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連接桿16的后側,滑塊18滑動連接在控制箱5的內壁,且滑塊18的前側與推桿17后側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滑塊18的頂部與擋板21的底部通過焊接固定連接。
[0028]借由上述機構:通過轉動源2方便帶動螺旋桿3旋轉攪拌混合物料,通過擋板21,方便限制物料流出,通過電機7,方便帶動蝸桿8旋轉使得蝸輪9旋轉,通過蝸輪9可以帶動空心板10往復移動,通過空心板10與斜板12的配合,當空心板10移動時可以帶動斜板12往復移動,通過斜板12可以推動轉輪14使得轉動桿13旋轉,通過轉動桿13與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包括機身(1)、轉動源(2)、螺旋桿(3)與電機(7),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源(2)固定連接在機身(1)的頂部,所述螺旋桿(3)轉動連接在機身(1)的內壁,機身(1)的底部設有出料口(4),機身(1)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控制箱(5),所述電機(7)固定連接在控制箱(5)的內壁,電機(7)輸出軸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蝸桿(8),控制箱(5)的內壁轉動連接有蝸輪(9),且蝸輪(9)與蝸桿(8)相嚙合,控制箱(5)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擋板(21),所述擋板(21)的左側延伸至控制箱(5)的外部,擋板(21)與出料口(4)相適配,控制箱(5)的內壁設有往復機構,控制箱(5)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桿(6),所述支撐桿(6)的頂部與機身(1)的外壁固定連接,蝸輪(9)的前側固定連接有連接軸,控制箱(5)的內壁滑動連接有空心板(10),且空心板(10)的內壁與連接軸的外壁滑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懸臂錐形混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復機構包括斜板(12)、轉動桿(13)、轉輪(14)、連接桿(16)、推桿(17)與滑塊(18),所述斜板(12)固定連在就空心板(10)的左側,所述轉動桿(13)轉動連接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春江,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潤錦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