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顆粒生物有機肥及其生產工藝,涉及商品有機肥技術領域。在本發明專利技術中,顆粒生物有機肥的生產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將煤渣打碎成合適粒度的煤渣粒,將竹渣與秸稈分別打碎、球磨成長度及粗細合適的竹渣短纖維與秸稈短纖維;將適量煤渣粒、竹渣短纖維、秸稈短纖維與豬糞混合,混合后的物料在密閉條件下發酵腐熟;將具有多孔結構的骨料用功能性菌劑浸潤;將適量骨料與腐熟物料通過盤式造粒機或滾筒造粒機制成合適粒度的肥料顆粒;將肥料顆粒在合適溫度下進行烘干處理,最終得到顆粒生物有機肥成品。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的生產工藝具有發酵周期短的優點,制備得到的生物有機肥顆粒肥力強,抗壓性好,儲存與運輸都非常方便。儲存與運輸都非常方便。儲存與運輸都非常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顆粒生物有機肥及其生產工藝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商品有機肥
,特別涉及一種顆粒生物有機肥及其生產工藝。
技術介紹
[0002]高品質的有機肥應當滿足以下條件:1、肥力高。2、不產生二次發酵(即在土壤中不發熱)3、有害成分含量低。發酵工藝是影響有機肥品質的關鍵因素之一。對于顆粒有機肥而言,產品的抗壓強度會對儲存與運輸便利性產生顯著影響,因而也是企業重點關注的指標,一般情況下,顆粒有機肥的抗壓強度是通過烘干工藝來保證,高溫烘干有利于提高肥料顆粒的抗壓強度。
[0003]中國專利文獻CN102010237A公開了一種利用廢棄物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工藝,生產過程主要包括兩級發酵、造粒與烘干工序。其中,兩級發酵又包括厭氧初次發酵與有氧二次發酵(有氧發酵工序中添加生物菌劑),厭氧發酵使得物料中保留了大量有機質及有益微生物菌群,而有氧發酵過程中添加的生物菌劑使得物料能夠充分發酵腐熟,并縮短了生產周期,但由于其在造粒后采用低溫烘干工藝(60℃以下),會使得成品顆粒的抗壓強度值偏低。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的目的之一是改進顆粒生物有機肥的生產工藝,以提高產品肥效以及肥料顆粒的抗壓強度。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中顆粒生物有機肥的生產工藝主要包括以下步驟:一、將煤渣打碎成合適粒度的煤渣粒,將竹渣與秸稈分別打碎、球磨成長度及粗細合適的竹渣短纖維與秸稈短纖維;二、將適量煤渣粒、竹渣短纖維、秸稈短纖維與豬糞混合,混合后的物料在密閉條件下發酵腐熟;三、將熬膠后的廢棄龜甲塊打碎成合適粒度的龜甲粒,龜甲粒用功能性菌劑浸潤后作為骨料;四、將適量骨料與腐熟物料通過盤式造粒機或滾筒造粒機制成合適粒度的肥料顆粒;五、將肥料顆粒在合適溫度下進行烘干處理,得到顆粒生物有機肥成品。
[0006]其中,在步驟一中,所述煤渣粒的粒度為70~150目。
[0007]其中,在步驟一中,所述竹渣短纖維與秸稈短纖維的長度為1~1.5mm。
[0008]其中,在步驟三中,所述龜甲粒的粒度為20~30目。
[0009]其中,在步驟四中,所述肥料顆粒的粒度為4~5目。
[0010]優選地,步驟二中,所述豬糞的含水率為35~45%,所述煤渣粒、竹渣短纖維、秸稈短纖維與豬糞的體積比(1~1.5):(0.5~1):(1.5~2):(14~16)。
[0011]優選地,步驟四中,所述骨料與腐熟物料的體積比為1:(25~30)。
[0012]另外,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顆粒生物有機肥,生物有機肥顆粒主要由骨料、煤渣粒、
短竹纖維、短秸稈纖維、腐熟豬糞及功能性菌群構成;所述骨料為由熬膠后的廢棄龜甲塊打碎而成,其具有多孔結構且在其孔隙內分布有功能性菌群;所述煤渣粒具有多孔結構;所述骨料、煤渣粒與短竹纖維與短秸稈纖維形成立體交聯結構,至少部分短竹纖維與短秸稈纖維進入骨料與煤渣粒的孔隙中,所述骨料以及煤渣粒的孔隙未被腐熟豬糞完全填充滿,并于其中形成若干個體積更小的微腔室。
[0013]進一步地,所述生物有機肥顆粒施加到土壤后,能夠通過短竹纖維、短秸稈纖維的毛細作用以及微腔室形成保溫、保濕效果,由此為其中的功能性菌群的繁殖提供有利條件。
[0014]其中,所述骨料的粒度為20~30目,所述煤渣粒的粒度為70~150目,所述短竹纖維與短秸稈纖維的長度為1~1.5mm。
[0015]具體而言,上述生物有機肥顆粒是采用前述所述的生產工藝制備而成。
[0016]與傳統有機肥生產工藝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本專利技術將煤渣粒、竹渣短纖維、秸稈短纖維與豬糞一同在密閉條件下發酵腐熟,由于煤渣粒具有多孔結構且在其微孔中儲存有空氣,而豬糞中加入竹渣短纖維與秸稈短纖維混合后,能夠使得混合物料的結構變得疏松,進而增加混合物料中的空氣含量。借助于上述煤渣粒中儲存的空氣以及疏松混合物料中包含的空氣,本專利技術能夠在密閉條件下形成半有氧發酵環境(物料內部有氧微環境+外部無氧大環境),從而在一次發酵過程中實現有氧發酵(好氧發酵)與無氧發酵(厭氧發酵)兩種發酵形式,有利于縮短物料腐熟周期,而煤渣粒經過發酵可以使其后期更易于分解,有機肥長期施用也不會導致土壤過于疏松,不影響土壤的保水性。在上述形成的半有氧發酵環境下,前期的有氧發酵能夠使得物料溫度快速升高,促進有機物礦質化、腐熟化并殺滅其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蟲,形成大量腐殖質;在后期的無氧發酵過程中,由于物料已經過前期的有氧發酵,氨、硫化氫等揮發性臭味物質(這些揮發性物質的產生也導致了肥效流失)生成量大幅減少,發酵產物以有機酸為主,有機酸與竹渣短纖維、秸稈短纖維(表面因發酵形成生物炭)一同作用,能夠通過吸附與螯合的方式固定物料中的砷及重金屬離子,從而減少最終得到的有機肥成品中的游離有害元素含量。
[0017]其次,本專利技術將熬膠后的龜甲(龜甲膠生產企業的廢棄物)打碎成粒,再經功能性菌劑浸潤作為骨料(由于龜甲中的膠質被熬出后形成有多孔結構并且龜甲已充分熟化,不會二次發酵也不影響后續功能性菌群的繁殖且更易分解),以上述龜甲粒為骨料造粒得到的肥料顆粒干燥后,粒徑一大一小的龜甲粒骨料、煤渣粒(尺寸小于骨料)與竹渣短纖維、秸稈短纖維形成空間立體交聯結構,部分纖維進入骨料以及煤渣粒的孔隙中,由于短纖維的存在,骨料以及煤渣粒的孔隙不易被腐熟豬糞完全填充滿,烘干過程中,孔隙中的腐熟豬糞干燥收縮,借助于孔隙結構自身的支撐作用以及短纖維的交織作用,從而在原本的孔隙中形成若干體積更小的微腔室,肥料顆粒施加到土壤后,短纖維的毛細作用以及微腔室的提供的保溫、保濕效果能夠為后續有益菌群的繁殖提供有利條件,從而促進肥力的發揮與提升。同時,上述煤渣粒、骨料與短纖維形成的立體交連結構也可以提高肥料顆粒的抗壓強度,使得顆粒即便受壓產生裂紋也不易散碎,更便于儲存與運輸。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實施例中生物有機肥的生產工藝流程圖。
[0019]圖2為各實施例與對比例制備的有機肥顆粒的抗壓強度對比圖,圖中A
?
I按順序分別為實施例1~4、對比例1
?
5的檢測結果。
[0020]圖3為各實施例與對比例制備的試樣中鉛含量對比圖,圖中A
?
C分別為實施例1~3的檢測結果,E
?
I分別為對比例1
?
5的檢測結果。
[0021]圖4為各實施例與對比例制備的試樣中鉻含量對比圖,圖中A
?
C分別為實施例1~3的檢測結果,E
?
I分別為對比例1
?
5的檢測結果。
[0022]圖5為各實施例與對比例制備的試樣中砷含量對比圖,圖中A
?
C分別為實施例1~3的檢測結果,E
?
I分別為對比例1
?
5的檢測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圖1示出了各實施例中生物有機肥的生產工藝流程,總的來說,本專利技術制備顆粒生物有機肥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將煤渣打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顆粒生物有機肥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一、將煤渣打碎成合適粒度的煤渣粒,將竹渣與秸稈分別打碎、球磨成長度及粗細合適的竹渣短纖維與秸稈短纖維;二、將適量煤渣粒、竹渣短纖維、秸稈短纖維與豬糞混合,混合后的物料在密閉條件下發酵腐熟;三、將熬膠后的廢棄龜甲塊打碎成合適粒度的龜甲粒,龜甲粒用功能性菌劑浸潤后作為骨料;四、將適量骨料與腐熟物料通過盤式造粒機或滾筒造粒機制成合適粒度的肥料顆粒;五、將肥料顆粒在合適溫度下進行烘干處理,得到顆粒生物有機肥成品。2.如權利要求1所述顆粒生物有機肥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煤渣粒的粒度為70~150目。3.如權利要求1所述顆粒生物有機肥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竹渣短纖維與秸稈短纖維的長度為1~1.5mm。4.如權利要求1所述顆粒生物有機肥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所述龜甲粒的粒度為20~30目。5.如權利要求1所述顆粒生物有機肥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四中,所述肥料顆粒的粒度為4~5目。6.如權利要求1所述顆粒生物有機肥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豬糞的含水率為35~45%,所述煤渣粒、竹渣短纖維、秸稈短纖維與豬糞的體積比(1~1.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彬,劉艷紅,周棋亮,劉振興,劉洪,劉秀英,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樂晨有機肥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