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屬于棘輪扳手技術領域,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殼體上部、下部均設置開口,殼體下部開口位置設置轉動蓋,轉動蓋與殼體轉動連接,轉動蓋上部中心位置設置主動蝸桿,主動蝸桿位于殼體內部,轉動蓋上方設置中座,中座下部設置下連接部,中座上部設置上連接部,下連接部、上連接部與中座均為一體結構,下連接部、上連接部內側均設置內螺紋,下連接部通過自身內側的內螺紋與主動蝸桿螺紋連接,上連接部貫穿殼體上部開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效地滿足了“使棘輪扳手既能在常規的工作場景使用,也能在狹小且具備一定深度的空間內使用”的使用需求。的使用需求。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
[0001]本技術涉及棘輪扳手
,具體是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
技術介紹
[0002]扳手是生產生活中常用的裝配、維修工具,給使用者帶去了很大便利,但作為一種基礎的工具,扳手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受部分工作場景的限制,扳手沒有足夠的空間持續轉動,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將扳手脫離螺栓或螺母并重新卡接,才能繼續對螺栓或螺母進行松緊,很不方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技術人員研制出棘輪扳手,只需將棘輪部分與螺栓或螺母卡接,即可持續反復轉動棘輪扳手,而無需將扳手脫離螺栓或螺母并重新卡接,如此在狹小空間內也能高效使用,這雖然解決了傳統扳手在狹小空間內難以操作的問題,但仍要面對另一個類似的問題:部分工作場景不僅空間狹小,也具備一定的深度,需要棘輪扳手具備足夠的長度才能進行對螺栓或螺母的松緊,這類場景并不常見,卻也對現有棘輪扳手的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這種情況,如何才能使棘輪扳手既能在常規的工作場景使用,也能在狹小且具備一定深度的空間內使用,越來越成為相關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
[0004]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部、下部均設置開口,所述殼體下部開口位置設置轉動蓋,所述轉動蓋與所述殼體轉動連接,所述轉動蓋上部中心位置設置主動蝸桿,所述主動蝸桿位于所述殼體內部,所述轉動蓋上方設置中座,所述中座下部設置下連接部,所述中座上部設置上連接部,所述下連接部、上連接部與所述中座均為一體結構,所述下連接部、上連接部內側均設置內螺紋,所述下連接部通過自身內側的內螺紋與所述主動蝸桿螺紋連接,所述上連接部貫穿所述殼體上部開口。
[0005]進一步的,所述上連接部、中座、下連接部的外徑相等。
[0006]進一步的,所述殼體上部開口位置固定設置第二密封圈,所述上連接部的外側表面與所述第二密封圈貼合。
[0007]進一步的,所述殼體下部內側設置定位圈,所述轉動蓋上部、主動蝸桿外圍設置連接環,所述連接環與所述轉動蓋固定連接,所述連接環外側表面設置環形通槽,所述連接環通過所述環形通槽與所述定位圈活動卡接。
[0008]進一步的,所述中座、下連接部相同一側均設置定位槽,所述中座、下連接部位置的定位槽均在垂直方向上等距平行設置,所述殼體上部與所述定位槽相同一側設置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與所述殼體活動卡接,所述定位柱的直徑與所述定位槽的內徑相等,所述定
位柱遠離所述定位槽一端固定設置隔板。
[0009]進一步的,所述殼體上部外側固定設置罩環,所述罩環位于所述定位柱外圍,所述罩環端部固定設置橡膠套,所述橡膠套內側中心位置固定設置過渡塊,所述過渡塊與所述隔板固定連接,所述橡膠套外側中心位置固定設置壓板。
[0010]進一步的,未按壓狀態下,所述定位柱的端面與所述中座的外側表面頂觸,按壓狀態下,所述定位柱的端面與所述定位槽的內側端面貼合,所述隔板與所述殼體的外側表面頂觸。
[0011]進一步的,所述殼體與所述定位柱的卡接位置設置透視罩,所述透視罩與所述殼體固定連接。
[0012]進一步的,所述殼體與所述定位柱的卡接位置設置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與所述透視罩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柱的外側表面與所述第一密封圈貼合。
[0013]進一步的,所述殼體外側表面固定設置防滑圈。
[0014]本技術的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的有益效果為:
[0015]1、使用者只需將適配規格的棘輪扳手與上連接部螺紋連接,即可完成棘輪扳手與本伸縮管套的連接,在常規工作場景中可以直接使用,當工作過程中面對狹小且具備一定深度的空間時,只需轉動轉動蓋,即可通過主動蝸桿推動下連接部、中座、上連接部作為一個整體外伸,直至棘輪扳手與本伸縮管套的長度之和滿足使用需求,由此有效地滿足了“使棘輪扳手既能在常規的工作場景使用,也能在狹小且具備一定深度的空間內使用”的使用需求;
[0016]2、橡膠套的彈性特性,定位柱與殼體的活動卡接,定位柱與定位槽的配合,為完成棘輪扳手與本伸縮管套的長度調整后對棘輪扳手的定位提供了很好的結構基礎,隔板與定位槽內側端面,為按壓狀態下對定位柱的精確限位提供了雙重保證,由此進一步滿足了“使棘輪扳手既能在常規的工作場景使用,也能在狹小且具備一定深度的空間內使用”的使用需求;
[0017]3、定位圈、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有效地保證了殼體的密封性,同時,第一密封圈有效地保證了定位柱的移動精度,第二密封圈有效地保證了上連接部、中座、下連接部作為一個整體的移動精度,結合防滑圈在使用者握持過程中提供的防滑效果,有效地提升了本伸縮管套的使用體驗。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但并不是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制。
[0019]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1]圖3為圖1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2]圖4為圖1中C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3]其中,1
?
定位槽,2
?
轉動蓋,3
?
連接環,4
?
主動蝸桿,5
?
下連接部,6
?
防滑圈,7
?
中座,8
?
殼體,9
?
上連接部,10
?
罩環,11
?
壓板,12
?
過渡塊,13
?
隔板,14
?
橡膠套,15
?
第一密封
圈,16
?
定位柱,17
?
透視罩,18
?
定位圈,19
?
第二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使說明更加清楚,結合說明書附圖圖1至圖4,對本技術的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作進一步描述。
[0025]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包括殼體8,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8上部、下部均設置開口,所述殼體8下部開口位置設置轉動蓋2,所述轉動蓋2與所述殼體8轉動連接,所述轉動蓋2上部中心位置設置主動蝸桿4,所述主動蝸桿4位于所述殼體8內部,所述轉動蓋2上方設置中座7,所述中座7下部設置下連接部5,所述中座7上部設置上連接部9,所述下連接部5、上連接部9與所述中座7均為一體結構,所述下連接部5、上連接部9內側均設置內螺紋,所述下連接部5通過自身內側的內螺紋與所述主動蝸桿4螺紋連接,所述上連接部9貫穿所述殼體8上部開口。
[0026]進一步的,所述上連接部9、中座7、下連接部5的外徑相等。
[0027]進一步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部、下部均設置開口,所述殼體下部開口位置設置轉動蓋,所述轉動蓋與所述殼體轉動連接,所述轉動蓋上部中心位置設置主動蝸桿,所述主動蝸桿位于所述殼體內部,所述轉動蓋上方設置中座,所述中座下部設置下連接部,所述中座上部設置上連接部,所述下連接部、上連接部與所述中座均為一體結構,所述下連接部、上連接部內側均設置內螺紋,所述下連接部通過自身內側的內螺紋與所述主動蝸桿螺紋連接,所述上連接部貫穿所述殼體上部開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部、中座、下連接部的外徑相等。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部開口位置固定設置第二密封圈,所述上連接部的外側表面與所述第二密封圈貼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下部內側設置定位圈,所述轉動蓋上部、主動蝸桿外圍設置連接環,所述連接環與所述轉動蓋固定連接,所述連接環外側表面設置環形通槽,所述連接環通過所述環形通槽與所述定位圈活動卡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棘輪扳手的易于調整型伸縮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座、下連接部相同一側均設置定位槽,所述中座、下連接部位置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曉陽,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余杭松良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