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建筑結構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包括建筑外模塊、建筑內模塊;所述建筑外模塊包括整流器和儲能箱,所述建筑內模塊包括基板、外墻、散熱板、散熱柱、風能孔、風能組件和保溫棉;利于風能孔引風帶動風能組件產生風能,再將風能儲存于儲能箱;通過進風孔將流動空氣引入散熱柱,循環后在通過出風孔導出,起到散熱作用;保溫棉可以減少室內溫度流失;借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將建筑外的風力轉換成能源并儲存起來,減少能源浪費,還能起到散熱與保溫的作用,作用頗多。多。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建筑結構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
技術介紹
[0002]隨著時代工業化、商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城市人口劇增,造成城市生產和生活用房緊張,地價昂貴,高層建筑成為了城市最普遍的建筑形式。
[0003]由于高層建筑承受的風荷載遠比低多層建筑要大,高層建筑最主要的水平荷載,如傳統建筑結構中框架、剪力墻結構結合目前常用的外墻保溫體系,雖能同時兼顧保溫性與散熱性,卻不能有效合理的利用風能,使風能流失造成能源浪費,而目前提倡可持續發展戰略,對節能環保十分重視,不能對能源浪費置之不理。
[0004]綜上所知,現有技術在實際使用上顯然存在不便與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0005]針對上述缺陷,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其可以將建筑外的風力轉換成能源并儲存起來,減少能源浪費,還能起到一定散熱與保溫的作用。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機構,包括建筑外模塊、建筑內模塊;
[0007]所述建筑外模塊包括整流器和儲能箱,所述整流器與儲能箱連接;
[0008]所述建筑內模塊包括基板、外墻、散熱板、散熱柱、風能孔、風能組件和保溫棉;
[0009]所述基板的觸風面設有風能孔,所述基板的內部設有通風管,所述風能孔與通風管連通,所述通風管的輸出端接通室內,所述通風管內設有風能組件,所述風能組件與整流器連接;
[0010]所述外墻的觸風面設有若干進風孔、出風孔,所述外墻的內部設有散熱板和保溫棉,所述散熱板的內部設有散熱通道和若干散熱柱,所述散熱通道與進風孔接通,所述散熱柱一端接通散熱通道,另一端接通出風孔。
[0011]根據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所述風能組件包括扇葉與發電機,所述扇葉設于通風管的輸出端正上方,所述扇葉與發電機連通。
[0012]根據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所述散熱片為陶瓷材質。
[0013]根據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所述風能孔、進風孔上設有濾網。
[0014]根據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所述進風孔與通風管的輸出端設有電磁閥。
[0015]根據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所述出風孔上設有可活動的阻片與擋階,所述阻片向內轉動時受擋階阻擋。
[0016]根據本技術所述的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所述保溫棉設于外墻最內
端,所述保溫棉靠近外墻觸風面的一面設有鋁箔單層隔熱棉,所述鋁箔單層隔熱棉包括隔熱棉與鋁箔層,所述鋁箔單層隔熱棉帶有鋁箔層的一面與保溫棉靠近外墻觸風面的一面貼合。
[0017]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通過在基板上設置風能孔和與風能孔連接的通風管,可將建筑外的風能引入建筑內,起到降溫通風的作用;在通風管內設置風能組件,當風力引入通風管內時,流動的空氣會帶動風能組件運轉,產生交流電,再通過整流器將交流電轉換為可以使用的直流電并儲存在儲能箱內,合理利用風能,減少資源浪費;通過在外墻上設置進風孔與出風孔,并在外墻內部設置與進風孔與出風孔連通的散熱柱,可在外墻內部形成流動空氣,提高外墻的散熱能力;另外在外墻內部還設有保溫棉,保溫棉上附有鋁箔單層隔熱棉,能夠隔音阻燃,減少室內的溫度流失;總的來說,本技術可以將建筑外的風力轉換成電能并儲存起來,減少能源浪費,還能起到良好的散熱與保溫作用。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技術整體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本技術散熱片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本技術建筑外模塊與風能組件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本技術出風孔結構示意圖;
[0023]圖6是本技術濾網結構示意圖;
[0024]圖7是本技術電磁閥工作原理結構示意圖;
[0025]在圖中,1
?
建筑外模塊,11
?
整流器,12
?
儲能箱,2
?
建筑內模塊,21
?
基板,211
?
通風管,22
?
外墻,221
?
進風孔,222
?
出風孔,223
?
阻片,224
?
擋階,23
?
散熱板,231
?
散熱通道,24
?
散熱柱,25
?
風能孔,251
?
濾網,26
?
風能組件,261
?
扇葉,262
?
發電機,27
?
保溫棉,271
?
鋁箔單層隔熱棉,272
?
隔熱棉,273
?
鋁箔層,28
?
電磁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27]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技術的描述中,術語“上”、“下”、“左”、“右”、“內”、“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關系的術語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向或位置關系,這僅僅是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8]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可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29]參見圖1至圖7,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包括建筑外模塊1、建筑內模塊2;
[0030]所述建筑外模塊1包括整流器11和儲能箱12,所述整流器11與儲能箱12連接;整流器11可將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并將直流電儲存到儲能箱12內;
[0031]所述建筑內模塊2包括基板21、外墻22、散熱板23、散熱柱24、風能孔25、風能組件26和保溫棉27;
[0032]所述基板21的觸風面設有風能孔25,所述基板21的內部設有通風管211,所述風能孔25與通風管211連通,所述通風管211的輸出端接通室內,可將建筑外的風能引入建筑內,起到降溫通風的作用;所述通風管211內設有風能組件26,所述風能組件26包括扇葉261和發電機262,所述扇葉261設于通風管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外模塊、建筑內模塊;所述建筑外模塊包括整流器和儲能箱,所述整流器與儲能箱連接;所述建筑內模塊包括基板、外墻、散熱板、散熱柱、風能孔、風能組件和保溫棉;所述基板的觸風面設有風能孔,所述基板的內部設有通風管,所述風能孔與通風管連通,所述通風管的輸出端接通室內,所述通風管內設有風能組件,所述風能組件與整流器連接;所述外墻的觸風面設有若干進風孔、出風孔,所述外墻的內部設有散熱板和保溫棉,所述散熱板的內部設有散熱通道和若干散熱柱,所述散熱通道與進風孔接通,所述散熱柱一端接通散熱通道,另一端接通出風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保節能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能組件包括扇葉與發電機,所述扇葉設于通風管的輸出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建成,馬海霞,王立秀,朱永凱,韓圣利,焦漢卿,羅民舉,孟凡超,侯雅娣,
申請(專利權)人:濰坊昌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