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自潤滑系統的轉子泵,具體涉及轉子泵領域,包括泵頭、齒輪箱、泵蓋,主動軸,從動軸,安裝在主動軸上的主動轉子、主動齒輪,安裝在從動軸上的從動轉子、從動齒輪,安裝在主動軸上前側和后側的若干主動軸承,安裝在從動軸上前側和后側的若干從動軸承,安裝在主動軸和泵頭上的主動機械密封,安裝在從動軸和泵頭上的從機械密封,安裝在主動軸上的主密封環。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具有自潤滑系統的轉子泵,通過設置的吸液裝置和換液裝置相互配合將齒輪箱內的廢油更換為新油,提高齒輪間的潤滑度,降低摩擦系數,減少磨損度,有效的延長了設備整體的使用壽命,同時換油省時省力,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有自潤滑系統的轉子泵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轉子泵
,特別涉及一種具有自潤滑系統的轉子泵。
技術介紹
[0002]凸輪轉子泵是國際上先進的流體設備之一,其轉子是全橡膠包覆,耐磨損性強,轉子與殼體之間高精間隙配合,具有很強的自吸力和高揚程力,該泵可靠、堅固、節能,可以輸送各種黏稠的或含有顆粒物的介質。效率高,節能,省時,不需要引流、灌泵,可適用于各種復雜的流體介質、干式安裝、在線維修和低成本維護,運行平穩、自吸、耐磨損且不易堵塞。
[0003]轉子泵的齒輪在轉動時會產生摩擦,導致齒輪快速磨損,從而增加了成本費用以及維修費用,一般通過在齒輪箱內添加潤滑油來起到自動潤滑作用,但是潤滑油長時間使用后需要更換,現有的轉子泵齒輪箱進行換油時,需要工作人員首先將齒輪箱中的廢油通過齒輪箱的排油口放出,在齒輪箱進行排出廢油時,基本由重力引導廢油流出,由于齒輪油具有粘性,廢油排出效率低,降低了換油效率,然后需要工作人員手持漏斗對準加油口,另一個人手持油桶進行加油,極為費時費力,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自潤滑系統的轉子泵,可以有效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06]一種具有自潤滑系統的轉子泵,包括泵頭、齒輪箱、泵蓋,主動軸,從軸,安裝在主動軸上的主動轉子、主動齒輪,安裝在從動軸上的從動轉子、從動齒輪,安裝在主動軸上前側和后側的若干主動軸承,安裝在從動軸上前側和后側的若干從動軸承,安裝在主動軸和泵頭上的主動機械密封,安裝在從動軸和泵頭上的從機械密封,安裝在主動軸上的主密封環,安裝在從動軸上的副密封環,所述齒輪箱上設置有換液裝置,所述齒輪箱下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吸液裝置,所述泵頭左端和右端分別設置有進料管和出料管。
[0007]優選的,所述吸液裝置包括廢液箱,所述廢液箱固定安裝在底座上,所述廢液箱上設置有第二電動泵,所述第二電動泵上固定安裝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所述吸液管遠離第二電動泵的一端貫穿齒輪箱并延伸至齒輪箱內腔底部。
[0008]優選的,所述換液裝置包括儲油箱,所述儲油箱固定安裝在齒輪箱上,所述儲油箱上固定安裝有第一電動泵,所述第一電動泵上安裝有進液管,所述進液管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所述進液管遠離第一電動泵的一端貫穿齒輪箱并延伸至齒輪箱上內腔頂端。
[0009]優選的,所述主動機械密封和從機械密封根據泵頭內傳輸介質的不同可任意選用單端面平衡機封、雙端面水冷機封或高溫波紋管機封。
[0010]優選的,三個所述主動軸承在主動軸上分開排列布局,三個所述從動軸承在從動軸分開排列布局。
[0011]優選的,所述主密封環和副密封環位于主動軸和從動軸與齒輪箱的貫穿連接處。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自潤滑系統的轉子泵,通過設置的吸液裝置和換液裝置相互配合將齒輪箱內的廢油更換為新油,提高齒輪間的潤滑度,降低摩擦系數,減少磨損度,有效的延長了設備整體的使用壽命,同時換油省時省力,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專利技術剖切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專利技術另一視角剖切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泵頭;2、齒輪箱;3、泵蓋;4、吸液裝置;5、主動軸;6、從動軸;7、換液裝置;8、底座;51、主動齒輪;52、主動軸承;53、主密封環;54、主動機械密封;55、主動轉子;61、從動齒輪;62、從動軸承;63、副密封環;64、從機械密封;65、從動轉子;71、儲油箱;72、第一電動泵;73、進液管;41、廢液箱;42、第二電動泵;43、吸液管;101、進料管;102、出料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使本專利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
[0019]如圖1
?
3所示,一種具有自潤滑系統的轉子泵,包括泵頭1、齒輪箱2、泵蓋3,主動軸5,從動軸6,安裝在主動軸5上的主動轉子55、主動齒輪51,安裝在從動軸6上的從動轉子65、從動齒輪61,安裝在主動軸5上前側和后側的若干主動軸承52,安裝在從動軸6上前側和后側的若干從動軸承62,安裝在主動軸5和泵頭1上的主動機械密封54,安裝在從動軸6和泵頭1上的從機械密封64,安裝在主動軸5上的主密封環53,安裝在從動軸6上的副密封環63,所述齒輪箱2上設置有換液裝置7,所述齒輪箱2下設置有底座8,所述底座8上設置有吸液裝置4,所述泵頭1左端和右端分別設置有進料管101和出料管102。
[0020]所述吸液裝置4包括廢液箱41,所述廢液箱41固定安裝在底座8上,所述廢液箱41上設置有第二電動泵42,所述第二電動泵42上固定安裝有吸液管43,,所述吸液管43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所述吸液管43遠離第二電動泵42的一端貫穿齒輪箱2并延伸至齒輪箱2內腔底部;所述換液裝置7包括儲油箱71,所述儲油箱71固定安裝在齒輪箱2上,所述儲油箱71上固定安裝有第一電動泵72,所述第一電動泵72上安裝有進液管73,所述進液管73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所述進液管73遠離第一電動泵72的一端貫穿齒輪箱2并延伸至齒輪箱2上內腔頂端。
[0021]所述主動機械密封54和從機械密封64根據泵頭1內傳輸介質的不同可任意選用單端面平衡機封、雙端面水冷機封或高溫波紋管機封,確保零泄露,且各種密封形式可通用互換。
[0022]三個所述主動軸承52在主動軸5上分開排列布局,三個所述從動軸承62在從動軸6分開排列布局,六個分開排列布局的軸承使機泵運行更加穩定,極大增加了機械密封的使用壽命。
[0023]所述主密封環53和副密封環63位于主動軸5和從動軸6與齒輪箱2的貫穿連接處,在齒輪箱2前后密封處增加軸的長度,使密封環可以前后移動或通過改變密封環厚度,進而
延長軸的使用壽命。
[0024]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為:本轉子泵在換油時,打開第二電磁閥,啟動第二電動泵42,通過吸液管43將齒輪箱2內的廢油抽吸到廢液箱41內,齒輪箱2內廢油抽取完成后,關閉第二電磁閥,打開第一電磁閥,啟動第一電動泵72,將儲油箱71內的新油通過進液管73輸送到齒輪箱2內,從而實現快速換油,同時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0025]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專利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專利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專利技術范圍內。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自潤滑系統的轉子泵,包括泵頭(1)、齒輪箱(2)、泵蓋(3),主動軸(5),從動軸(6),安裝在主動軸(5)上的主動轉子(55)、主動齒輪(51),安裝在從動軸(6)上的從動轉子(65)、從動齒輪(61),安裝在主動軸(5)上前側和后側的若干主動軸承(52),安裝在從動軸(6)上前側和后側的若干從動軸承(62),安裝在主動軸(5)和泵頭(1)上的主動機械密封(54),安裝在從動軸(6)和泵頭(1)上的從機械密封(64),安裝在主動軸(5)上的主密封環(53),安裝在從動軸(6)上的副密封環(63),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箱(2)上設置有換液裝置(7),所述齒輪箱(2)下設置有底座(8),所述底座(8)上設置有吸液裝置(4),所述泵頭(1)左端和右端分別設置有進料管(101)和出料管(10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自潤滑系統的轉子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裝置(4)包括廢液箱(41),所述廢液箱(41)固定安裝在底座(8)上,所述廢液箱(41)上設置有第二電動泵(42),所述第二電動泵(42)上固定安裝有吸液管(43),所述吸液管(43)上設置有第二電磁閥,所述吸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偉超,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科技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