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玻璃貼合治具,包括支撐架(30)、氣缸(20)、下壓結構(10)以及用于支撐第一曲面玻璃(500)的治具模(40);下壓結構包括定位塊(110)、連接塊(120)、第一型腔塊(160)、第二型腔塊(161)、第一彈簧(150)、第二彈簧(151)以及用于安裝第二曲面玻璃(510)的硅膠型腔模(190);硅膠型腔模在氣缸的作用下可分離地作用于治具模上,用于將其間的第二曲面玻璃與第一曲面玻璃貼合在一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玻璃貼合治具將仿形治具拆分成三部分,當此組合型腔治具下降后,左右型腔塊會帶著玻璃張開;由于這種可變型腔的仿形治具技術的改進,可以低成本地實現兩個大斜度曲面玻璃或倒扣曲面玻璃的貼合。貼合。貼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玻璃貼合治具
[0001]本技術涉及生產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玻璃貼合治具。
技術介紹
[0002]現有玻璃貼合治具采用上治具仿形模吸附一玻璃,采用下治具仿形模支撐設置另一玻璃,采用氣缸驅動上治具仿形模將其吸附的玻璃下壓貼附在下治具仿形模所支撐的另一玻璃上,實現兩塊玻璃的貼合。
[0003]在上述現有技術中,上治具仿形模是剛性穩定結構,導致現有玻璃貼合治具只適用于平面貼合或帶較小曲率的曲面玻璃的貼合,當用于兩塊大斜度大側面曲率玻璃的貼合時,容易造成貼合不良,甚至玻璃碎裂。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一種玻璃貼合治具。
[0005]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0006]本技術提出了一種玻璃貼合治具,包括支撐架、氣缸、下壓結構以及用于支撐第一曲面玻璃的治具模;
[0007]下壓結構包括定位塊、連接塊、第一型腔塊、第二型腔塊、第一彈簧、第二彈簧以及用于安裝第二曲面玻璃的硅膠型腔模;
[0008]定位塊呈倒U型,定位塊頂部開設有第一通孔,連接塊穿設于該第一通孔中;氣缸的缸體固定地安裝于支撐架上,氣缸的活塞桿與連接塊頂部固定連接;第一型腔塊、第二型腔塊分別可轉動地安裝于定位塊上;第一彈簧壓縮地設置于第一型腔塊和定位塊之間;第二彈簧壓縮地設置于第二型腔塊和定位塊之間;硅膠型腔模與連接塊底部連接,并夾設在第一型腔塊、第二型腔塊之間;
[0009]硅膠型腔模在氣缸的作用下可分離地作用于治具模上,用于將其間的第二曲面玻璃與第一曲面玻璃貼合在一起。
[0010]本技術上述的玻璃貼合治具中,下壓結構還包括分別固定穿設在倒U型的定位塊兩側部的轉軸;轉軸有兩個;
[0011]第一型腔塊可轉動地套設在其中一個轉軸上,第二型腔塊可轉動地套設在另一個轉軸上。
[0012]本技術上述的玻璃貼合治具中,支撐架包括底板、支撐板以及多個立柱;支撐板位于底板上方,支撐板分別通過多個立柱安裝在底板上;
[0013]支撐板上開設有第二通孔;氣缸的缸體固定地安裝于支撐板上,氣缸的活塞桿可活動地穿設于第二通孔中;
[0014]底板頂面上開設有供治具模定位的定位槽。
[0015]本技術上述的玻璃貼合治具中,硅膠型腔模包括倒U型主體以及凸出形成于倒U型主體頂部的連接部;
[0016]連接塊底部與連接部固定連接。
[0017]本技術上述的玻璃貼合治具中,連接部呈T型,連接塊底部開設有對應的T型槽,連接部嵌設在連接塊底部的T型槽中。
[0018]本技術上述的玻璃貼合治具中,倒U型主體上均勻開設有多個真空吸附孔;
[0019]第一型腔塊和第二型腔塊內部均形成有空腔,并均具有與倒U型主體對應的貼合曲面;
[0020]第一型腔塊的空腔在第一型腔塊的貼合曲面上具有第一開口;
[0021]第二型腔塊的空腔在第二型腔塊的貼合曲面上具有第二開口;
[0022]倒U型主體分別與第一型腔塊的貼合曲面和第二型腔塊的貼合曲面相貼合;倒U型主體上的多個真空吸附孔,一部分通過第一開口與第一型腔塊的空腔連通,另一部分通過第二開口與第二型腔塊的空腔連通;
[0023]第一型腔塊外側和第二型腔塊外側還分別開設有與各自內部的空腔連通的抽真空孔。
[0024]本技術上述的玻璃貼合治具中,下壓結構還包括可分離地安裝在抽真空孔中的密封螺絲。
[0025]本技術上述的玻璃貼合治具中,下壓結構還包括將連接塊和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在一起的固定螺絲以及套設在固定螺絲上并被夾設在固定螺絲頭部和連接塊之間的鋁柱。
[0026]本技術的玻璃貼合治具在現有固定的型腔仿形治具的基礎上,將仿形治具拆分成三部分,當此組合型腔治具下降后,左右型腔塊會帶著玻璃張開;且張開尺寸與時機可控;由于這種可變型腔的仿形治具技術的改進,可以低成本地實現兩個大斜度曲面玻璃或倒扣曲面玻璃的貼合。
附圖說明
[0027]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28]圖1示出了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玻璃貼合治具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2示出了圖1所示的玻璃貼合治具在另一方向上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3示出了圖1所示的玻璃貼合治具的爆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了使本技術的技術目的、技術方案以及技術效果更為清楚,以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和實施本技術,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32]如圖1
?
圖3所示,圖1示出了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玻璃貼合治具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圖1所示的玻璃貼合治具在另一方向上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3示出了圖1所示的玻璃貼合治具的爆炸示意圖。
[0034]玻璃貼合治具包括支撐架30、氣缸20、下壓結構10以及用于支撐第一曲面玻璃500的治具模40;
[0035]下壓結構10包括定位塊110、連接塊120、第一型腔塊160、第二型腔塊161、第一彈
簧150、第二彈簧151以及用于安裝第二曲面玻璃510的硅膠型腔模190;
[0036]定位塊110呈倒U型,定位塊110頂部開設有第一通孔,連接塊120穿設于該第一通孔中;氣缸20的缸體固定地安裝于支撐架30上,氣缸20的活塞桿與連接塊120頂部固定連接;第一型腔塊160、第二型腔塊161分別可轉動地安裝于定位塊110上;第一彈簧150壓縮地設置于第一型腔塊160和定位塊110之間;第二彈簧151壓縮地設置于第二型腔塊161和定位塊110之間;硅膠型腔模190與連接塊120底部連接,并夾設在第一型腔塊160、第二型腔塊161之間;
[0037]硅膠型腔模190在氣缸20的作用下可分離地作用于治具模40上,用于將其間的第二曲面玻璃510與第一曲面玻璃500貼合在一起。
[0038]以上技術方案為基礎方案,氣缸20接受指令,驅動氣缸20的活塞桿下壓,連接塊120帶動第一型腔塊160、第二型腔塊161以及定位塊110下降,第一型腔塊160在第一彈簧150的彈力作用下會張開,第二型腔塊161在第二彈簧151的彈力作用下會張開,從而導致硅膠型腔模190的口部也張開,使得安裝在硅膠型腔模190上的第二曲面玻璃510的口部跟著張開,以滿足第二曲面玻璃510貼合第一曲面玻璃500的空間要求。
[0039]當第二曲面玻璃510接觸到第一曲面玻璃500后,第二曲面玻璃510會收到第一曲面玻璃500的反作用力,該反作用力會傳遞給第一彈簧150和第二彈簧151;第一型腔塊160、第二型腔塊161會回收,第一型腔塊160、第二型腔塊161同時配合通過硅膠型腔模190施力于第二曲面玻璃510,以使第二曲面玻璃510全面緊貼第一曲面玻璃500,導致第二曲面玻璃510和第一曲面玻璃500貼合膠粘得更牢固。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玻璃貼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架(30)、氣缸(20)、下壓結構(10)以及用于支撐第一曲面玻璃(500)的治具模(40);下壓結構(10)包括定位塊(110)、連接塊(120)、第一型腔塊(160)、第二型腔塊(161)、第一彈簧(150)、第二彈簧(151)以及用于安裝第二曲面玻璃(510)的硅膠型腔模(190);定位塊(110)呈倒U型,定位塊(110)頂部開設有第一通孔,連接塊(120)穿設于該第一通孔中;氣缸(20)的缸體固定地安裝于支撐架(30)上,氣缸(20)的活塞桿與連接塊(120)頂部固定連接;第一型腔塊(160)、第二型腔塊(161)分別可轉動地安裝于定位塊(110)上;第一彈簧(150)壓縮地設置于第一型腔塊(160)和定位塊(110)之間;第二彈簧(151)壓縮地設置于第二型腔塊(161)和定位塊(110)之間;硅膠型腔模(190)與連接塊(120)底部連接,并夾設在第一型腔塊(160)、第二型腔塊(161)之間;硅膠型腔模(190)在氣缸(20)的作用下可分離地作用于治具模(40)上,用于將其間的第二曲面玻璃(510)與第一曲面玻璃(500)貼合在一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貼合治具,其特征在于,下壓結構(10)還包括分別固定穿設在倒U型的定位塊(110)兩側部的轉軸(180);轉軸(180)有兩個;第一型腔塊(160)可轉動地套設在其中一個轉軸(180)上,第二型腔塊(161)可轉動地套設在另一個轉軸(180)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貼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支撐架(30)包括底板(310)、支撐板(320)以及多個立柱(330);支撐板(320)位于底板(310)上方,支撐板(320)分別通過多個立柱(330)安裝在底板(310)上;支撐板(320)上開設有第二通孔;氣缸(20)的缸體固定地安裝于支撐板(320)上,氣缸(2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建彪,畢哲哲,王峰,洪嘉樂,呂君南,袁北平,
申請(專利權)人:伯恩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