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為一種車窗飾條連接結構,該車窗飾條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飾條,其設置于車窗邊框上的第一位置;第二飾條,其設置于車窗邊框上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與所述第一位置相連;所述第一飾條與所述第二飾條配合卡接或一體連接,以減小或消除所述第一飾條與所述第二飾條之間的裝配公差。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不同車窗位置之間的飾條連接結構復雜、適配性較差的技術問題。問題。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車窗飾條連接結構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車輛配件領域,進一步的,涉及一種車窗飾條連接結構,尤其涉及一種車輛上框飾條與后側窗亮條的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0002]現有車輛(如:車窗無框車輛)中上框飾條20與后側窗(角窗)亮條10的連接方式大多數采用連接件30進行連接。具體如圖1所示,將連接件30采用膠水等固定方式粘接在后側窗亮條10上,再將連接件30與上框飾條20上的卡槽配合卡接,從而達到上框飾條20與后側窗亮條10連接的目的,但連接件30與上框飾條20的卡接無法保證兩者之間的接觸面完全貼合,進而無法保證上框飾條20與后側窗亮條10在裝配后在Z向(車窗上下方向)和Y向(車窗內外方向)上的公差。
[0003]對于上框飾條20與后側窗亮條10的裝配,除連接件10需采用膠水等方式固定在后側窗亮條10上,裝配公差較大之外,還存在如下缺點;
[0004]一、需額外開發裝配工裝和連接件,成本較高;
[0005]二、裝配結構較為復雜,對裝配人員的操作技能具有較高的要求;
[0006]三、由于上框飾條20與后側窗亮條10均為鋁合金,連接件30與鋁合金材料之間存在接觸腐蝕的風險;
[0007]四、連接件30的連接強度無法保證。
[0008]針對相關技術中不同車窗位置之間的飾條連接結構復雜、適配性較差的問題,目前尚未給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0009]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窗飾條連接結構,無需開發額外的零件與工裝即可實現車窗不同位置裝飾條之間的裝配,并且能夠保證裝配公差在允許范圍內,結構簡單、方便裝配。
[0010]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方案來實現:
[0011]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車窗飾條連接結構,包括:
[0012]第一飾條,其設置于車窗邊框上的第一位置;
[0013]第二飾條,其設置于車窗邊框上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與所述第一位置相連;
[0014]所述第一飾條與所述第二飾條配合卡接或一體連接,以減小或消除所述第一飾條與所述第二飾條之間的裝配公差。
[0015]在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飾條上形成有凹部,所述第二飾條上形成有與所述凹部相適配的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與所述第一位置相連位置上,所述第二飾條上的卡接部插入至所述第一飾條上的凹部內并與所述凹部配合卡接。
[0016]在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凹部的內壁上形成有第一接觸面,所述卡接部上形成有第二接觸面,所述第一接觸面與所述第二接觸面相貼合。
[0017]在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觸面通過對所述凹部的內壁銑削成型,或所述第二接觸面通過對所述卡接部的表面銑削成型。
[0018]在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飾條與所述第二飾條一體擠出成型,對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飾條和/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飾條進行銑削處理,以使所述第一飾條和所述第二飾條分別與對應的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適配連接。
[0019]在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飾條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位置上設置有與所述固定部相適配的至少一個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連接。
[0020]在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數量均為多個,各所述第一固定部沿所述第一飾條的延伸方向間隔排布,各所述第二固定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的設置位置與各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對。
[0021]在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對所述第一飾條銑削處理時,在所述第一飾條上銑削出卡接塊,以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位置上預留有豁口,以形成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卡接塊卡接于所述豁口內。
[0022]在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對所述第一飾條銑削處理時,在所述第一飾條上留存有未銑削的凸部,以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位置上設有卡槽,以形成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凸部卡接于所述卡槽內。
[0023]在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飾條與所述第一位置粘接。
[0024]在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飾條通過連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位置。
[0025]在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飾條與所述第二位置之間設置有密封條。
[0026]在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飾條和所述第二飾條均采用鋁合金或不銹鋼制成。
[0027]由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的車窗飾條連接結構的特點及優點是;去除第一飾條與第二飾條之間的連接件,第一飾條與第二飾條之間采用配合卡接或一體連接的方式,能夠減小或消除第一飾條與第二飾條之間的裝配公差,無需開發額外的零件與工裝即可實現車窗不同位置上第一飾條與第二飾條之間的裝配,并且能夠保證裝配公差在允許范圍內,結構簡單、方便裝配。
附圖說明
[0028]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專利技術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專利技術的范圍。
[0029]其中:
[0030]圖1:為現有技術中車輛的上框飾條與后側窗亮條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31]圖2:為本專利技術車窗飾條連接結構中第一飾條與第二飾條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32]圖3:為本專利技術車窗飾條連接結構中第一飾條與第二飾條連接位置的示意圖。
[0033]圖4:為本專利技術車窗飾條連接結構中對第二飾條的表面進行切削處理后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5:為本專利技術車窗飾條連接結構中第一飾條與第二飾條連接位置的橫截面示意圖。
[0035]圖6:為本專利技術車窗飾條連接結構中第二飾條在切削前的橫截面示意圖。
[0036]圖7:為本專利技術車窗飾條連接結構中第二飾條在切削后的橫截面示意圖。
[0037]圖8:為本專利技術車窗飾條連接結構中第一固定部的設置位置示意圖。
[0038]圖9:為本專利技術車窗飾條連接結構中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39]
技術介紹
中的附圖標號為:
[0040]10、后側窗亮條;20、上框飾條;
[0041]30、連接件。
[0042]本專利技術中的附圖標號為:
[0043]1、第一飾條;
????????????????????
101、凹部;
[0044]2、第二飾條;
????????????????????
201、卡接部;
[0045]3、第一固定部;
??????????????????
4、第二固定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6]為了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
[0047]如圖2至圖5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車窗飾條連接結構,該車窗飾條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飾條1和第二飾條2,第一飾條1設置于車窗邊框上的第一位置,第二飾條2設置于車窗邊框上的第二位置,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為車窗邊框上的不同位置,且第二位置與第一位置相連;第一飾條1與第二飾條2配合卡接或一體連接,以減小或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窗飾條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飾條,其設置于車窗邊框上的第一位置;第二飾條,其設置于車窗邊框上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與所述第一位置相連;所述第一飾條與所述第二飾條配合卡接或一體連接,以減小或消除所述第一飾條與所述第二飾條之間的裝配公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窗飾條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飾條上形成有凹部,所述第二飾條上形成有與所述凹部相適配的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與所述第一位置相連位置上,所述第二飾條上的卡接部插入至所述第一飾條上的凹部內并與所述凹部配合卡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窗飾條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內壁上形成有第一接觸面,所述卡接部上形成有第二接觸面,所述第一接觸面與所述第二接觸面相貼合。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窗飾條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觸面通過對所述凹部的內壁銑削成型,或所述第二接觸面通過對所述卡接部的表面銑削成型。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窗飾條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飾條與所述第二飾條一體擠出成型,對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飾條和/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飾條進行銑削處理,以使所述第一飾條和所述第二飾條分別與對應的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適配連接。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車窗飾條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飾條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固定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志,俞裕生,王鵬,張富輝,沙瑞斌,
申請(專利權)人: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