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防輻射建筑工程領域,公開了一種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的工程實施方法,工程設計:將超長厚墻群結構整體受力的傳統方法改為先拆解成由配筋小結構受力、內腔僅填充,后形成大結構、整體受力的方法;施工步驟:施工底板;施工外墻和小結構的受力墻體單元,并在小結構單元間形成的間隙空腔內蓄水養護、檢測裂縫,若有則修補;排空水,跳倉法填筑間隙空腔;施工封頂板,形成整體;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的優點:緩解傳統施工中面臨的自重大、難支模與水化熱高易開裂;便于主要受力部位養護、檢測、修補;錯開的施工縫形成長輻射迷路,增強防輻射效果;小結構和間隙空腔形成的整體,減少鋼筋量及造價、便易管線及工藝預埋、增強防水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的工程實施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防輻射建筑工程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的工程實施方法。
技術介紹
[0002]帶有電離輻射的科研裝置、粒子治療裝置等項目,涉輻射部分的功能通常因輻射防護要求而集中設置,并采用厚墻(防輻射墻厚度1.5m、2m、2.6m、3.9m、4.3m等各種厚墻)和厚板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等屏蔽體將放射源包圍起來,使得輻射劑量通過屏蔽體后衰減到安全標準的允許值內,有的甚至因輻射屏蔽要求設置輻射長迷路或為避免施工通縫削弱屏蔽輻射的效果要求盡量一次性施工成型的超長厚墻群結構,造成了上述功能建筑需具有少設置臨時縫的超長、超厚的大體積混凝土問題。另外,上述結構在傳統的施工工藝做法中易開裂,不利于保證涉輻射空間的防水安全,存在地下水進入涉輻射空間后被活化和空間內大耗電的昂貴精密設備被損毀的風險。
[0003]這種超長的大體積混凝土厚墻群結構在工程上會帶來如下技術難題:
[0004]1、超厚混凝土在中心的水化溫度高難消散,而混凝土表面溫度低與環境有溫度交換,因此混凝土構件形成較大的里外溫差,造成混凝土溫控養護難度增大、極易產生溫度及收縮裂縫,造成防輻射系統閉環失效,甚至造成滲漏水事故,增大了環境水進入涉輻射空間后被活化污染等風險;
[0005]2、超長(超過現有規范限制長度)及因輻射屏蔽要求而不允許設置后澆帶及后澆施工通縫等大體積混凝土構件,在施工中,一次性澆筑混凝土量較大、施工支撐的結構自重大,(如類似于粒子治療裝置Gantry治療室等面積巨大、空間高度達到二三十米的空間,施工支撐結構豎向高度巨大且難以支撐上部現澆混凝土的重量,又如直加治療室頂板厚達2m以上,施工支撐結構難度巨大等),施工難度大,易造成事故,質量風險和安全風險較高;
[0006]3、這種超長超厚整體結構若出現貫通裂縫前期不易檢測,后期使用發現后再進行補救,返工造成經濟代價巨大,大大拖延建設進度和使用計劃;
[0007]4、現有常規混凝土施工工序上(澆筑順序為:底板、厚墻、頂板等),不可避免地出現貫通施工縫,缺少防輻射迷路,造成了物理輻射防護上的困難,在工程上不得不為此增加額外的做法用以彌補防護缺失的強度;
[0008]5、因防輻射墻體厚度大,為滿足現行規范配筋率要求,厚墻厚板的結構的鋼筋量大且布置密度大,設備專業及工藝專業的管線和各類孔洞預留預埋困難,混凝土澆筑振搗困難,施工振搗過程中亦無法保證高精度預埋件的精度要求。
[0009]對于鋼筋混凝土結構超長、超厚結構,防裂縫、防滲漏水,一直是混凝土學的難題,業內技術的各種措施及方法僅為減輕影響,最有利的方法還是盡量避免此類結構或者采取措施消散其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0010]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符合輻射防護設計整體完整有效、鋼筋工程造價減少、受力合理、施工便易、管線及工藝預埋方便、有利于保證防水安全的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的工程實施方法。
[0011]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的工程實施方法,包括設計步驟和施工步驟,
[0012]所述設計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0013]設計步驟1、將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整體分解成鋼筋混凝土厚底板、若干間隔布置的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受力外墻、封頂板,以及填筑在封頂板、受力外墻、鋼筋混凝土厚底板與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之間的間隙形成間隙空腔內的填充料;
[0014]設計步驟2、對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進行受力設計,確保各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能獨立承載填充料自重和施工過程荷載;
[0015]設計步驟3,對鋼筋混凝土厚底板、受力外墻、封頂板進行受力設計,對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整體進行計算分析,使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整體滿足受力性能設計要求;
[0016]所述施工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0017]施工步驟1、施工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
[0018]施工步驟2、在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上施工所有所述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和所述受力外墻,所述受力外墻圍設在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的外周邊緣,緊鄰所述受力外墻的所述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與所述受力外墻之間以及相鄰的兩個所述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之間均設有墻體間隙,所有的所述墻體間隙形成間隙空腔;其中,所述受力外墻的高度高于所述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的高度,所述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與所述受力外墻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所述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包括四周側墻和頂板;
[0019]施工步驟3、在所述受力外墻與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圍合形成的間隙空腔注水進行蓄水養護,再檢測受力墻體、受力外墻與底板的裂縫與滲漏情況,檢測完畢后排出水,并對存在裂縫處與滲漏處進行補漏修復;
[0020]施工步驟4、采用跳倉法對所述受力外墻與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圍合形成的內腔填筑填充料,所述填充料包括填筑在所述墻體間隙的第一填料層和連接在所述第一填料層的上方的第二填料層,所述第二填料層延伸至防輻射室的頂板的上方;
[0021]施工步驟5、施工封頂板,所述封頂板的外周邊與所述受力外墻的頂端連接,所述封頂板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0022]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方案,在所述施工步驟1中,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采用跳倉法進行施工,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包括多個底板單元,相鄰的底板單元之間的跳倉施工縫上設有止水鋼板或止水帶。
[0023]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方案,在所述施工步驟1中,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上設有與所述四周側墻配合的側墻導墻和與所述受力外墻配合的外墻導墻。
[0024]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方案,在所述施工步驟2中,所述四周側墻與所述側墻導墻之間的施工縫設有止水鋼板或止水帶,所述外墻導墻與所述受力外墻之間的施工縫設有止水鋼板或止水帶。
[0025]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方案,相鄰的所述防輻射室中的四周側墻與側墻導墻之間的施工縫為錯縫設置。
[0026]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方案,在所述施工步驟3中,完成檢測與補漏修復后,對受力外墻的內側面、受力墻體的外側面、底板的頂面涂抹滲透結晶防水涂料。
[0027]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方案,在所述施工步驟3中,在受力墻體與受力外墻達到終凝時間時再進行蓄水養護至設計齡期,且蓄水水位高于頂板的高度。
[0028]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方案,所述填充料為屏蔽輻射材料。
[0029]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方案,所述屏蔽輻射材料為混凝土。
[0030]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二填料層的端部設有企口縫。
[003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種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的工程實施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32]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根據屏蔽防輻射需求、受力需求、施工需求,將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整體大結構,分解為若干受力獨立且尺寸合理、便于施工工序展開的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小結構)、鋼筋混凝土厚底板、封頂板、受力外墻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的工程實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設計步驟和施工步驟,所述設計步驟包括以下步驟:設計步驟1、將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整體分解成鋼筋混凝土厚底板、若干間隔布置的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受力外墻、封頂板,以及填筑在封頂板、受力外墻、鋼筋混凝土厚底板與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之間所形成間隙空腔內的填充料;設計步驟2、對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進行受力設計,確保各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能獨立承載填充料自重和施工過程荷載;設計步驟3,對鋼筋混凝土厚底板、受力外墻、封頂板進行受力設計,對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整體進行計算分析,使超長鋼筋混凝土防輻射厚墻群結構整體滿足受力性能設計要求;所述施工步驟包括以下步驟:施工步驟1、施工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施工步驟2、在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上施工所有所述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和所述受力外墻,所述受力外墻圍設在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的外周邊緣,緊鄰所述受力外墻的所述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與所述受力外墻之間以及相鄰的兩個所述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之間均設有墻體間隙,所有的所述墻體間隙形成間隙空腔;其中,所述受力外墻的高度高于所述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的高度,所述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與所述受力外墻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所述防輻射室的受力墻體單元包括四周側墻和頂板;施工步驟3、在所述受力外墻與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圍合形成的間隙空腔注水進行蓄水養護,再檢測受力墻體、受力外墻與底板的裂縫與滲漏情況,檢測完畢后排出水,并對存在裂縫處與滲漏處進行補漏修復;施工步驟4、采用跳倉法對所述受力外墻與所述鋼筋混凝土厚底板圍合形成的間隙空腔填筑填充料,所述填充料包括填筑在所述墻體間隙的第一填料層和連接在所述第一填料層的上方的第二填料層,所述第二填料層延伸至防輻射室的頂板的上方;施工步驟5、施工封頂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健,朱乃偉,袁作春,魏澤,陳舒婷,王松帆,趙松林,管小飛,周茁,張燦輝,馬凌蕓,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