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假肢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包括智能上肢假肢主體,智能上肢假肢主體的頂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連接板,連接板的上表面共同固定連接有超重提醒機構。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不僅具有提運物品超重提醒的功能,還具有殘疾人殘肢端皮膚汗液量自適應調節的功能,保證智能上肢假肢與殘疾人上肢殘端連接的穩定性,同時能夠提高智能上肢假肢中肌電感應片所獲取信息的準確性,而且能夠提升智能上肢假肢內部通風干燥的能力,防止汗液在殘肢端皮膚上累積,提高了智能上肢假肢穿戴工作的舒適性和可靠性,以及能夠保障智能上肢假肢替代殘疾人完成上肢活動的效果。代殘疾人完成上肢活動的效果。代殘疾人完成上肢活動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
[0001]本專利技術屬于假肢
,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
技術介紹
[0002]人類上肢是一種高度復雜并具有很高靈活性的結構,能夠完成多種動作,然而由于事故﹑疾病等原因,每年都有很多人失去上肢,在截肢后上肢殘端仍然保留著運動功能,可以通過肌電感應片采集肌肉活動時皮膚表面傳送的微弱電流信號或肌肉的軟硬程度來推斷人的行為意識,因而截肢者可以使用智能上肢假肢代替部分健康肢體的功能,來完成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活動,對改善殘疾者生存條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0003]目前智能上肢假肢在提運物品過程中,常發生物品過重造成肌電感應片粘貼位置移動,甚至造成智能上肢假肢脫離的情況,進而影響智能上肢假肢工作的可靠性,而且智能上肢假肢長時間運動時,上肢殘端皮膚分泌的汗液會嚴重影響肌電感應片所獲取信息的穩定與準確性,同時影響智能上肢假肢替代殘疾人完成上肢活動的效果,此外智能上肢假肢內部通風干燥的能力較差,導致皮膚分泌的汗液在殘肢端皮膚上累積,并影響智能上肢假肢穿戴使用的舒適性。
[0004]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包括智能上肢假肢主體,所述智能上肢假肢主體的頂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上表面共同固定連接有超重提醒機構,多個所述超重提醒機構的上表面共同固定連接有連接環,所述連接環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假上肢護筒,所述假上肢護筒的內壁固定連接有自適應調節機構,所述假上肢護筒的頂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連接帶,兩個所述連接帶的頂端共同固定連接有固定機構。
[0007]在上述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中,所述超重提醒機構包括與連接板上表面固定連接的圓筒,所述圓筒的內壁開設有凹槽,且凹槽的槽壁固定連接有絕緣條和變阻導電桿,所述圓筒的內壁活動連接有導電塊和密封塊,所述導電塊和密封塊的外壁均與圓筒的內壁活動連接,所述密封塊的下表面與導電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密封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絕緣桿,所述絕緣桿的桿壁活動套接有彈簧,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與圓筒的頂端內壁和密封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絕緣桿的頂端穿過圓筒的頂端內壁,并與連接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的下表面開設有固定通孔,且固定通孔的孔壁固定連接有警示燈。
[0008]在上述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中,所述自適應調節機構包括與假上肢護筒內壁固定連接的連接網筒,所述連接網筒的底端內壁固定連接有氣流分散網片,所述連接網筒的內壁固定連接有硅膠網舒適層,所述連接網筒的底端開設有通孔,且通孔
的孔壁固定連接有軸流風扇,所述連接網筒的內壁開設有多個與智能上肢假肢主體中肌電感應片導線相配合的連接通孔,所述智能上肢假肢主體中多個肌電感應片的背面均固定粘接有雙面膠層,所述雙面膠層的外壁與硅膠網舒適層的內壁固定粘接,所述智能上肢假肢主體的多個肌電感應片間隙處均設有自粘導電布片,所述自粘導電布片的外壁與硅膠網舒適層的內壁固定連接。
[0009]在上述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中,所述假上肢護筒的底端外壁開設有兩個對稱分布的進氣孔,且進氣孔的孔壁固定連接有防塵網。
[0010]在上述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中,所述固定機構包括與兩個與連接帶頂端外壁共同固定連接的U形肩膀限位板,所述U形肩膀限位板的兩側外壁均固定連接有固定布帶,兩個所述固定布帶的外壁均活動套接有橡膠環,兩個所述橡膠環的外壁共同固定連接有U形腋下連接片,兩個所述連接帶的底端外壁均固定連接有防脫帶,所述防脫帶的底端與連接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1]在上述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中,所述假上肢護筒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鋰電池組件,所述假上肢護筒的外壁開設有與鋰電池組件充電接口相配合的充電孔,所述假上肢護筒的外壁固定連接有控制開關,所述假上肢護筒的頂端內壁固定套接有通氣吸汗海綿套。
[0012]在上述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中,兩個所述連接帶的外壁共同套接有橡膠限位環。
[0013]在上述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中,所述智能上肢假肢主體的頂端外壁和假上肢護筒的底端外壁共同固定連接有橡膠保護套,所述連接板和連接環相對的一側共同固定套接有橡膠延伸套。
[0014]與現有的技術相比,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的優點在于:
[0015]1、該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通過設置的超重提醒機構、固定機構和連接帶,當智能上肢假肢需要穿戴工作的時候,首先把固定機構的U形肩膀限位板套在殘疾人殘肢端的肩膀上,而且系緊固定布帶,達到固定安裝智能上肢假肢的目的,接著在智能上肢假肢主體提運物品時,若物品重量超重的時候,圓筒隨著智能上肢假肢主體中連接板下移過程中導電塊與變阻導電桿接觸,同時警示燈點亮發出超重提醒,而且物品重量越大,導電塊越往變阻導電桿頂部移動,此時警示燈越亮,以便于患者判斷提重狀態,而傳統的只能依靠患者感受判斷,進而能夠避免物品重量過大造成智能上肢假肢主體的肌電感應片與殘疾人上肢殘端脫離,該機構使智能上肢假肢具有提運物品超重提醒的功能,保證智能上肢假肢與殘疾人上肢殘端連接的穩定,而且能夠保證智能上肢假肢中肌電感應片獲取信息的準確性,進而提高智能上肢假肢工作的可靠性。
[0016]2、該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通過設置的自適應調節機構,當殘疾人啟動智能上肢假肢進行活動時,啟動控制開關連通鋰電池組件與智能上肢假肢內自粘導電布片和軸流風扇的電路,此時軸流風扇輸送空氣到殘疾人殘肢處,盡可能的避免殘疾人上肢殘肢端分泌大量汗液,若隨著殘疾人殘肢運動量增大,殘疾人殘肢端皮膚分泌的汗液浸濕自粘導電布片,自粘導電布片在汗液的輔助下具有更低的電阻,并能夠輸送更多的氣流吹干殘疾人殘肢端皮膚上汗液,通過自適應調節能夠避免汗液過多而影響肌電感應片所獲取信息的穩定與準確性,該機構使智能上肢假肢內部具有殘疾人殘肢端皮膚汗液量自適應調
節的功能,不僅能夠提升智能上肢假肢中肌電感應片所獲取信息的穩定與準確性,還能夠提升智能上肢假肢內部通風干燥的能力,防止汗液在殘肢端皮膚上累積,提高了智能上肢假肢穿戴使用的舒適性,以及保障智能上肢假肢替代殘疾人完成上肢活動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中超重提醒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中自適應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中自適應調節機構局部的放大圖;
[0021]圖5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中部分放大的結構示意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包括智能上肢假肢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上肢假肢主體(1)的頂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連接板(2),所述連接板(2)的上表面共同固定連接有超重提醒機構(7),多個所述超重提醒機構(7)的上表面共同固定連接有連接環(3),所述連接環(3)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假上肢護筒(4),所述假上肢護筒(4)的內壁固定連接有自適應調節機構(8),所述假上肢護筒(4)的頂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連接帶(5),兩個所述連接帶(5)的頂端共同固定連接有固定機構(9)。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重提醒機構(7)包括與連接板(2)上表面固定連接的圓筒(71),所述圓筒(71)的內壁開設有凹槽,且凹槽的槽壁固定連接有絕緣條(72)和變阻導電桿(73),所述圓筒(71)的內壁活動連接有導電塊(74)和密封塊(75),所述導電塊(74)和密封塊(75)的外壁均與圓筒(71)的內壁活動連接,所述密封塊(75)的下表面與導電塊(74)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密封塊(7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絕緣桿(76),所述絕緣桿(76)的桿壁活動套接有彈簧(77),所述彈簧(77)的兩端分別與圓筒(71)的頂端內壁和密封塊(7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絕緣桿(76)的頂端穿過圓筒(71)的頂端內壁,并與連接板(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2)的下表面開設有固定通孔,且固定通孔的孔壁固定連接有警示燈(78)。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自適應調節的智能上肢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適應調節機構(8)包括與假上肢護筒(4)內壁固定連接的連接網筒(81),所述連接網筒(81)的底端內壁固定連接有氣流分散網片(86),所述連接網筒(81)的內壁固定連接有硅膠網舒適層(82),所述連接網筒(81)的底端開設有通孔,且通孔的孔壁固定連接有軸流風扇(83),所述連接網筒(81)的內壁開設有多個與智能上肢假肢主體(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寧,張秀峰,陳茜茜,
申請(專利權)人: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