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實施例涉及電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開關電源及計算設備。該開關電源包括:電路板和變壓器;變壓器包括PCB繞組、線圈組件和磁芯;電路板上設有第一通孔;PCB繞組圍繞第一通孔設置于電路板內;線圈組件包括線圈、承載板和第一連接體和第二連接體;承載板開設有第二通孔,線圈圍繞第二通孔固設于承載板的第一表面上;第一連接體和第二連接體至少部分設于承載板的第二表面;第一連接體和第二連接體分別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連接體的第一端與線圈的一端電連接,第二端與電路板電連接;第二連接體的第一端與線圈的另一端電連接,第二端與電路板電連接;磁芯的中柱貫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該開關電源可通過自動化方式制備。該開關電源可通過自動化方式制備。該開關電源可通過自動化方式制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開關電源及計算設備
[0001]本申請涉及電源
,特別涉及一種開關電源及計算設備。
技術介紹
[0002]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對開關電源等開關電源的功率密度越來越高,開關電源的體積越來越小,而開關電源的輸出功率越來越大。并且,能效標準對開關電源的電源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
[0003]目前的開關電源或者難以滿足功率密度和/或電源效率的要求,或者制備工藝復雜。因此,需要即能夠滿足功率密度和電源效率的要求,又易于制備的開關電源。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開關電源及計算設備,該開關電源可以通過自動化方式組裝制備。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開關電源,包括:電路板和變壓器;變壓器包括PCB繞組、線圈組件和磁芯;電路板上設有第一通孔;PCB繞組圍繞第一通孔設置于電路板內;線圈組件設于電路板的上方,線圈組件包括線圈、承載板和第一連接體和第二連接體;承載板包括相背設有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朝向電路板;承載板開設有第二通孔,線圈圍繞第二通孔固設于承載板的第一表面上;第一連接體和第二連接體至少部分設于承載板的第二表面;第一連接體和第二連接體分別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連接體的第一端與線圈的一端電連接,第二端與電路板電連接;第二連接體的第一端與線圈的另一端電連接,第二端與電路板電連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對設置;磁芯包括中柱;中柱貫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0006]在該開關電源中,采用線圈組件的方式,通過承載板將線圈裝配到電路板上,使得線圈和電路板中的PCB繞組、以及磁芯構成變壓器,可實現變壓器的自動化組裝。具體而言,線圈固設在承載板上,承載板可供自動化設備操作,使得自動化設備通過操作承載板,將線圈裝配到電路板上,從而實現了線圈的自動化裝配。
[0007]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線圈由利茲線繞制而成。通過使用利茲線降低線圈交流電阻,進而降低變壓器的損耗。
[0008]在該開關電源中,采用線圈作為變壓器的原邊,使得該變壓器相對于原邊和副邊均為PCB繞組的變壓器,降低原邊的損耗,提高開關電源的效率。
[0009]簡而言之,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開關電源在提高電源效率的同時,實現了自動化自動化裝配,提高了開關電源的生產效率。
[0010]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承載板包括兩個連接通孔;第一連接體通過一個連接通孔貫穿承載板;第二連接體通過另一個連接通孔貫穿承載板;其中,第一連接體的第一端和第二連接體的第一端凸設于承載板的第一表面;第一連接體的第二端和第二連接體的第二端凸設于承載板的第二表面。
[0011]該實施方式中,連接體貫穿承載板,凸設在第一表面的一端連接線圈,凸設在第二表面的一端用于連接電路板,由此,可以方便地將電路板和線圈連接到一起,提高了開關電源的制備效率。
[0012]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承載體包括相對設有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間;其中,承載板的第一側面靠近線圈的出線端,承載板的第二側面遠離線圈的出線端;第一連接體包覆部分第一表面、承載板的第一側面和部分第二表面;第二連接體包覆部分第一表面、承載板的第一側面和部分第二表面;其中,第一連接體的第一端和第二連接體的第一端位于承載板的第一表面;第一連接體的第二端和第二連接體的第二端位于承載板的第二表面。
[0013]該實施方式中,連接體的一端位于第一表面,用于連接線圈,另一端位于第二表面,用于連接電路板,由此,可以方便地將線圈組件通過焊接等方式裝配到電路板,提高了開關電源的組裝效率。
[0014]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承載體包括相對設有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其中,承載板的第一側面靠近線圈的出線端,承載板的第二側面遠離線圈的出線端;第一連接體包覆承載板的第一側面和部分第二表面;第二連接體包覆承載板的第一側面和部分第二表面;其中,第一連接體的第一端和第二連接體的第一端至少部分位于承載板的第一側面;第一連接體的第二端和第二連接體的第二端位于承載板的第二表面。
[0015]該實施方式中,連接體的一端位于第一表面,用于連接線圈,另一端位于第二表面,用于連接電路板,由此,可以方便地將電路板和線圈連接到一起,提高了開關電源的制備效率。
[0016]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線圈組件還包括第一粘接件;第一粘接件用于將線圈粘接于承載板的第一表面。
[0017]在該實施方式中,通過粘接的方式,將線圈固設到承載板上,,提高變壓器工作的穩定性。
[0018]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線圈組件還包括第二粘接件,第二粘接件用于將線圈的出線固定于承載板的第一表面。
[0019]在該實施方式中,通過粘結的方式,將線圈的出線固定在承載板上,避免了線圈的出線的位置不穩對變壓器工作性能的影響。
[0020]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承載板還包括凹槽,線圈設置于凹槽內。
[0021]在該實施方式中,將線圈固設到承載板的凹槽內,提高了線圈組件組裝的效率,以及保障了線圈在承載板上的位置的穩定性。
[0022]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承載板的第一表面設有吸附區域,吸附區域位于線圈的兩個出線之間;吸附區域用于裝配設備吸附承載板。
[0023]在該實施方式中,可以通過吸附的方式操作承載板,從而可以便捷的吸取、卸下承載板,提高了自動化制備的效率。
[0024]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電路板還包括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兩側,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設于一列;磁芯還包括兩個邊柱;兩個邊柱中的一者貫穿第三通孔,另一者貫穿第四通孔。
[0025]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變壓器為降壓變壓器,線圈用作變壓器的原邊線圈,
PCB繞組用作變壓器的副邊線圈,;其中,線圈的匝數大于PCB繞組的線圈匝數。
[0026]采用線圈作為變壓器的原邊,使用利茲線來降低線圈交流電阻,以降低原邊的功率損耗,進而降低開關電源的整體功率損耗。
[0027]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設備,計算設備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種可能實施方式中涉及的開關電源和負載,開關電源和負載電連接,開關電源用于為負載供電。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開關電源的頂視圖;
[0029]圖2是圖1所示開關電源的側視圖;
[0030]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裝配了線圈的承載板的頂視圖;
[0031]圖4A是圖3所示承載板的側視圖;
[0032]圖4B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裝配了線圈的承載板的側視圖;
[0033]圖4C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裝配了線圈的承載板的側視圖;
[0034]圖4D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裝配了線圈的承載板的側視圖;
[0035]圖5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于開關電源中的變壓器的制備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描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開關電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電路板和變壓器;所述變壓器包括PCB繞組、線圈組件和磁芯;所述電路板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PCB繞組圍繞所述第一通孔設置于所述電路板內;所述線圈組件設于所述電路板的上方,所述線圈組件包括線圈、承載板和第一連接體和第二連接體;所述承載板包括相背設有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電路板;所述承載板開設有第二通孔,所述線圈圍繞所述第二通孔固設于所述承載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連接體和所述第二連接體至少部分設于所述承載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連接體和所述第二連接體分別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連接體的第一端與所述線圈的一端電連接,第二端與所述電路板電連接;所述第二連接體的第一端與線圈的另一端電連接,第二端與所述電路板電連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對設置;所述磁芯包括中柱;所述中柱貫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關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板包括兩個連接通孔;所述第一連接體通過一個所述連接通孔貫穿所述承載板;所述第二連接體通過另一個所述連接通孔貫穿所述承載板;其中,所述第一連接體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連接體的第一端凸設于所述承載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連接體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連接體的第二端凸設于所述承載板的第二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關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體包括相對設有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間;其中,所述承載板的第一側面靠近所述線圈的出線端,所述承載板的第二側面遠離所述線圈的出線端;所述第一連接體包覆部分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承載板的第一側面和部分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連接體包覆部分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承載板的第一側面和部分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連接體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連接體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承載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連接體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連接體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承載板的第二表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關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體包括相對設有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其中,所述承載板的第一側面靠近所述線圈的出線端,所述承載板的第二側面遠離所述線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焦海清,童建利,
申請(專利權)人: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