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壓力容器氣密性檢測裝置,包括檢測箱,檢測箱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多個分隔板,檢測箱的頂部覆蓋有檢測箱蓋,檢測箱蓋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多個檢測套管,檢測套管的內部活動套接有兩個活塞盤,兩個活塞盤之間固定連接有平衡柱筒,位于頂部的活塞盤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標示桿,標示桿頂部的正面開設有標示槽,標示槽背面兩側的內壁均固定連接有多個標示條。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利用多個分隔板將檢測箱的內部分隔成多個獨立的空間后,放置在獨立空間內的壓力容器泄漏的氣體增加獨立空間內的空氣壓力,使活塞盤在檢測套管的內部向頂部運動,從而使露出限位頭頂端的標示條變化,便于對多個壓力容器同時進行氣密性的檢測工作,效率較高。效率較高。效率較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壓力容器氣密性檢測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氣密性檢測裝置
,更具體地說,本技術涉及一種壓力容器氣密性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在進行氣密性檢測工作時,需要先讓裝置和附加的液體,構成封閉的整體,改變這個整體的溫度,導致壓強的變化,來判斷氣密性好壞,由于裝置的不同,檢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氣密性檢測裝置主要用于汽車發動機、變速箱、車橋、水箱、油箱等對容腔有密封要求的生產中,在進行壓力容器的密封性檢測工作時,主要使用水下試氣和涂泡沫的方法進行測試。
[0003]壓力容器的內部一般盛裝有高壓氣體,通過將壓力容器置于檢測裝置的內部并利用壓差傳感器,可以檢測壓力容器氣密性的好壞,該種方式不利于進行大量壓力容器的氣密性檢測工作,對于檢測人員來說易無法直觀看出氣密性的好壞,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壓力容器氣密性檢測裝置,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將壓力容器置于檢測裝置的內部并利用壓差傳感器檢測壓力容器氣密性的方式,不利于進行大量壓力容器的氣密性檢測工作,對于檢測人員來說易無法直觀看出氣密性的好壞,效率較低。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壓力容器氣密性檢測裝置,包括檢測箱,所述檢測箱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多個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堵條,所述檢測箱的頂部覆蓋有檢測箱蓋,所述檢測箱蓋的內部開設有多個堵條插槽,所述連接堵條插接在堵條插槽的內部,所述檢測箱蓋底部的內側粘貼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底端與檢測箱的頂端相貼合,所述檢測箱蓋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多個檢測套管,所述檢測套管的內部活動套接有兩個活塞盤,兩個所述活塞盤之間固定連接有平衡柱筒,位于頂部的所述活塞盤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標示桿,所述標示桿頂部的正面開設有標示槽,所述標示槽背面兩側的內壁均固定連接有多個標示條,所述檢測套管的頂部螺紋連接有限位頭,所述標示桿活動連接在限位頭的內部。
[0006]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堵條插槽和連接堵條的截面均為梯形,通過將堵條插槽與連接堵條設置成截面為梯形的棱臺條,方便使連接堵條插接至堵條插槽的內部,并保證多個分隔板將檢測箱的內部分隔成多個部分。
[0007]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檢測箱蓋頂端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提拉把手,通過在檢測箱蓋頂端的兩側固定提拉把手,方便將檢測箱蓋向頂部抬起。
[0008]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檢測箱蓋底端的兩側固定連接有左右對稱的兩個C型擋條,所述檢測箱蓋中心底端兩側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連接有一字擋條,所述C型擋條和一字擋條均位于密封圈的內側,通過對一字擋條和C型擋條的使用,可以使密封圈嵌在檢
測箱蓋與一字擋條、C型擋條之間,保證檢測箱蓋與檢測箱之間被密封。
[0009]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檢測套管頂部的兩側均開設有限位插槽,所述標示桿中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活動連接在限位插槽的內部,通過對限位插槽和限位桿的使用,可以防止標示桿在檢測套管的內部轉動。
[0010]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平衡柱筒的內部充有氫氣,通過在平衡柱筒的內部充有氫氣,可以為活塞盤、標示桿和限位桿提供一定的升力。
[0011]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位于兩側的多個所述標示條交錯分布,位于一側的多個標示條為紅色,位于另一側的多個所述標示條為綠色,通過使左右顏色分別為紅色和綠色的多個標示條交錯分布,便于肉眼觀測標示桿的上升程度。
[0012]本技術的技術效果和優點:
[0013]1、本技術通過將檢測箱蓋覆蓋在檢測箱的頂部,利用密封圈密封檢測箱蓋與檢測箱之間的間隙,并使連接堵條插接在堵條插槽的內部,將檢測箱的內部分隔成多個獨立的空間,便于存放多個壓力容器。
[0014]2、本技術通過壓力容器放置在檢測箱內的獨立空間內,在利用檢測箱蓋將檢測箱的頂部密封后,氣密性差的壓力容器內的氣體向外部泄漏從而增加檢測箱獨立空間內的空氣壓力,從而推動活動連接在檢測套管內的活塞盤向頂部運動,使露出限位頭頂端的標示條變化,方便對多個壓力容器同時進行氣密性的檢測工作,效率較高。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的主視圖;
[0016]圖2為本技術檢測箱的俯視圖;
[0017]圖3為本技術檢測箱蓋的仰視圖;
[0018]圖4為本技術標示桿與檢測套管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標記為:1、提拉把手;2、檢測箱蓋;3、連接堵條;4、檢測套管;5、檢測箱;6、標示桿;7、分隔板;8、限位插槽;9、密封圈;10、一字擋條;11、C型擋條;12、堵條插槽;13、限位頭;14、標示條;15、限位桿;16、活塞盤;17、平衡柱筒;18、標示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1]參照說明書附圖1
?
4,該實施例的一種壓力容器氣密性檢測裝置,包括檢測箱5,檢測箱5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多個分隔板7,分隔板7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堵條3,檢測箱5的頂部覆蓋有檢測箱蓋2,檢測箱蓋2的內部開設有多個堵條插槽12,堵條插槽12和連接堵條3的截面均為梯形,通過將堵條插槽12與連接堵條3設置成截面為梯形的棱臺條,方便使連接堵條3插接至堵條插槽12的內部,并保證多個分隔板7將檢測箱5的內部分隔成多個部分,連接堵條3插接在堵條插槽12的內部,檢測箱蓋2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多個檢測套管4,檢測套管4頂部的兩側均開設有限位插槽8,標示桿6中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限位桿15,限位桿15活
動連接在限位插槽8的內部,通過對限位插槽8和限位桿15的使用,可以防止標示桿6在檢測套管4的內部轉動,檢測套管4的內部活動套接有兩個活塞盤16,兩個活塞盤16之間固定連接有平衡柱筒17,平衡柱筒17的內部充有氫氣,通過在平衡柱筒17的內部充有氫氣,可以為活塞盤16、標示桿6和限位桿15提供一定的升力,位于頂部的活塞盤16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標示桿6,標示桿6頂部的正面開設有標示槽18,標示槽18背面兩側的內壁均固定連接有多個標示條14,位于兩側的多個標示條14交錯分布,位于一側的多個標示條14為紅色,位于另一側的多個標示條14為綠色,通過使左右顏色分別為紅色和綠色的多個標示條14交錯分布,便于肉眼觀測標示桿6的上升程度,檢測套管4的頂部螺紋連接有限位頭13,標示桿6活動連接在限位頭13的內部。
[0022]實施場景具體為:
[0023]在進行本技術的使用過程中,在檢測箱5的內部放置多個內部充有氣體的壓力容器,通過固定在檢測箱5內部的分隔板7使每個壓力容器擁有獨立的空間,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壓力容器氣密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檢測箱(5),所述檢測箱(5)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多個分隔板(7),所述分隔板(7)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連接堵條(3),所述檢測箱(5)的頂部覆蓋有檢測箱蓋(2),所述檢測箱蓋(2)的內部開設有多個堵條插槽(12),所述連接堵條(3)插接在堵條插槽(12)的內部,所述檢測箱蓋(2)底部的內側粘貼有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的底端與檢測箱(5)的頂端相貼合,所述檢測箱蓋(2)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多個檢測套管(4),所述檢測套管(4)的內部活動套接有兩個活塞盤(16),兩個所述活塞盤(16)之間固定連接有平衡柱筒(17),位于頂部的所述活塞盤(16)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標示桿(6),所述標示桿(6)頂部的正面開設有標示槽(18),所述標示槽(18)背面兩側的內壁均固定連接有多個標示條(14),所述檢測套管(4)的頂部螺紋連接有限位頭(13),所述標示桿(6)活動連接在限位頭(13)的內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壓力容器氣密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條插槽(12)和連接堵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一剛,石國民,吳良云,張志鳴,徐健,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融匯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