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輔助護理領域,具體為一種手外科手術后輔助護理裝置,包括座椅,座椅的前端兩側均固定安裝有扶手,上升扶手的前端面固定連接有鍛煉球殼,扶手的內部開設有內腔,內腔與鍛煉球殼相互連通,內腔的內部后端滑動連接有調節塊,扶手的外表面左端開設有槽口,槽口與內腔相互連通,調節塊的左端面固定安裝有套筒,套筒的左端滑動連接有滑柱,扶手的左端設置有調節桿,滑柱貫穿槽口并固定連接在扶手的右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通過向外拔出檔位桿,挪動檔位桿至下一檔位槽,即可調整彈簧的伸縮長度,從而調整患者的鍛煉強度,使患者的每個階段的鍛煉效果都能達到最佳,相對提升了患者的鍛煉效果。患者的鍛煉效果?;颊叩腻憻捫Ч?br/>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手外科手術后輔助護理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輔助護理
,尤其是涉及一種手外科手術后輔助護理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手,是指腕部以遠的部分,由腕部,手掌部及手指部構成:手的功能復雜,意義重大,是人類使用最為頻繁,最為重要的器官之一,手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手的勞動更是促進了人類的進步,可以想象,沒有雙手的人是多么艱難,正因為手在人的勞動中使用的頻率極高,所以手部受傷、患病的概率就相應的增高了,都需要外科來治療,而手由于其結構的復雜,治療難度大,手術要求的精度高,不能簡單的對待,所以手外科學就應運而生了,現在手外科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后,手部在恢復過程中,手指難以彎曲,或者手部肌肉難以支撐手掌對物體進行抓取,在此過程中患者需要一種輔助護理裝置使手術的患者快速使手部恢復到術前狀態,提高手部康復的效率。
[0003]現有專利(公開號:CN215915547U)一種手外科手術輔助護理裝置,通過電機帶動活塞板進行活塞運動進而對手部氣囊進行膨脹收縮,使患者手部跟隨氣囊的膨脹收縮進行鍛煉,其次另設電機帶動按摩組塊對患者背部進行按摩從而促進患者血液循環,但是隨著患者手部的緩慢痊愈,氣囊的鍛煉強度逐漸不滿足患者需要,不能對患者的手部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
[0004]為此,提出一種手外科手術后輔助護理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外科手術后輔助護理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手外科手術后輔助護理裝置,包括座椅,所述座椅的前端兩側均固定安裝有扶手,上升扶手的前端面固定連接有鍛煉球殼,所述扶手的內部開設有內腔,所述內腔與鍛煉球殼相互連通,所述內腔的內部后端滑動連接有調節塊,所述扶手的外表面左端開設有槽口,所述槽口與內腔相互連通,所述調節塊的左端面固定安裝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左端滑動連接有滑柱,所述扶手的左端設置有調節桿,所述滑柱貫穿槽口并固定連接在扶手的右端,所述扶手的左端面上下端對應調節桿開設有檔位槽,所述調節塊的前端面設置有活動盤,所述內腔的內部右側開設有滑軌,所述活動盤的右端面對應滑軌固定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滑動連接在滑軌的內部,所述活動盤的前端面與內腔的內部前端面之間固定連接有彈簧,所述活動盤的前端面中部固定安裝有主繩,所述鍛煉球殼的內部與內腔之間固定安裝有擋板,所述擋板的前端面設置有連接板,所述主繩貫穿擋板并延伸至鍛煉球殼的內部與連接板的后端面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的前端面固定安裝有副繩,所述鍛煉球殼的外表面前端固定安裝有穿插套筒,所述穿插套筒的前端設置有卡板,所述副繩貫穿穿插套筒并固定連接在卡板的后端面,所述卡板的前端面
固定安裝有指環。
[0007]優選的,所述調節桿呈弓字形設置,所述調節桿的上下端均卡接入檔位槽的內部。
[0008]優選的,所述檔位槽設置有多組,多組所述檔位槽依次排列在扶手的左端面上下端。
[0009]優選的,所述副繩、穿插套筒、卡板與指環分別對應五指設置有五組,五組所述副繩的一端均固定連接在連接板的前端面。
[0010]優選的,所述活動盤的前端面與擋板的后端面之間固定安裝有氣囊,所述擋板與鍛煉球殼的內部均對應氣囊開設有連接管,所述鍛煉球殼的上端面固定安裝有活塞套,所述活塞套的內部滑動連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端面固定安裝有按摩塊。
[0011]優選的,所述氣囊為螺紋折疊氣囊,并車環形設置,所述氣囊套接在主繩的外表面。
[0012]優選的,所述氣囊通過連接管與氣囊相互連通,所述活塞套、活塞與按摩塊設置有多組,并均勻的分散在鍛煉球殼的上端面,所述按摩塊為彈性硅膠材料。
[0013]優選的,所述座椅的下端面固定安裝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外表面下端滑動連接有伸縮套,所述伸縮套的下端面固定連接有底盤,所述底盤的下端面固定安裝有多組萬向輪。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術通過彈簧與調節桿,患者可通過將五指扣入指環通過伸縮五指拉動彈簧進行鍛煉,為使患者每個階段的鍛煉效果達到最佳,本技術可以通過向外拔出檔位桿,挪動檔位桿至下一檔位槽,即可調整彈簧的伸縮長度,從而調整患者的鍛煉強度,使患者的每個階段的鍛煉效果都能達到最佳,相對提升了患者的鍛煉效果;
[0016]2.本技術通設置氣囊與按摩塊,利用患者進行鍛煉的時候帶動活動盤往復運動的同時同步擠壓回放氣囊,使氣囊內的氣體經連接管排入吸出活塞套當中,使活塞攜帶按摩塊同步進行往復運動,從而達到對患者的手掌進行按摩的作用,促進患者手部的血液循環,加快康復效率。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視圖;
[0019]圖2為本技術的圖1中A處放大示意圖;
[0020]圖3為本技術的扶手的剖面圖;
[0021]圖4為本技術的圖3中B處放大示意圖;
[0022]圖5為本技術的圖3中C處放大示意圖;
[0023]圖6為本技術的按摩塊的剖面圖。
[0024]附圖標記說明:
[0025]1、座椅;2、扶手;3、鍛煉球殼;4、內腔;5、調節塊;6、槽口;7、套筒;8、滑柱;9、調節
桿;10、檔位槽;11、活動盤;12、滑軌;13、滑塊;14、彈簧;15、主繩;16、擋板;17、連接板;18、副繩;19、穿插套筒;20、卡板;21、指環;22、氣囊;23、連接管;24、活塞套;25、活塞;26、按摩塊;27、伸縮桿;28、伸縮套;29、底盤;30、萬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7]請參閱圖1至圖6,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0028]一種手外科手術后輔助護理裝置,包括座椅1,座椅1的前端兩側均固定安裝有扶手2,上升扶手2的前端面固定連接有鍛煉球殼3,扶手2的內部開設有內腔4,內腔4與鍛煉球殼3相互連通,內腔4的內部后端滑動連接有調節塊5,扶手2的外表面左端開設有槽口6,槽口6與內腔4相互連通,調節塊5的左端面固定安裝有套筒7,套筒7的左端滑動連接有滑柱8,扶手2的左端設置有調節桿9,滑柱8貫穿槽口6并固定連接在扶手2的右端,扶手2的左端面上下端對應調節桿9開設有檔位槽10,調節塊5的前端面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手外科手術后輔助護理裝置,包括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的前端兩側均固定安裝有扶手(2),上升扶手(2)的前端面固定連接有鍛煉球殼(3),所述扶手(2)的內部開設有內腔(4),所述內腔(4)與鍛煉球殼(3)相互連通,所述內腔(4)的內部后端滑動連接有調節塊(5),所述扶手(2)的外表面左端開設有槽口(6),所述槽口(6)與內腔(4)相互連通,所述調節塊(5)的左端面固定安裝有套筒(7),所述套筒(7)的左端滑動連接有滑柱(8),所述扶手(2)的左端設置有調節桿(9),所述滑柱(8)貫穿槽口(6)并固定連接在扶手(2)的右端,所述扶手(2)的左端面上下端對應調節桿(9)開設有檔位槽(10),所述調節塊(5)的前端面設置有活動盤(11),所述內腔(4)的內部右側開設有滑軌(12),所述活動盤(11)的右端面對應滑軌(12)固定連接有滑塊(13),所述滑塊(13)滑動連接在滑軌(12)的內部,所述活動盤(11)的前端面與內腔(4)的內部前端面之間固定連接有彈簧(1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外科手術后輔助護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盤(11)的前端面中部固定安裝有主繩(15),所述鍛煉球殼(3)的內部與內腔(4)之間固定安裝有擋板(16),所述擋板(16)的前端面設置有連接板(17),所述主繩(15)貫穿擋板(16)并延伸至鍛煉球殼(3)的內部與連接板(17)的后端面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17)的前端面固定安裝有副繩(18),所述鍛煉球殼(3)的外表面前端固定安裝有穿插套筒(19),所述穿插套筒(19)的前端設置有卡板(20),所述副繩(18)貫穿穿插套筒(19)并固定連接在卡板(20)的后端面,所述卡板(20)的前端面固定安裝有指環(2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手外科手術后輔助護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忠衛,張巧云,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