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枕頭相關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防疲勞的保健枕頭,包括頭枕部,所述頭枕部內安裝有調節氣泵,所述頭枕部可調節安裝有枕高調節氣囊,所述頭枕部設有肩頸延伸部,所述肩頸延伸部內可調節安裝有脖頸調節氣囊,所述肩頸延伸部對稱可調節安裝有肩部調節氣囊,所述肩頸延伸部安裝有壓敏感應墊;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一種防疲勞的保健枕頭通過肩頸延伸部的設置,在頭枕部前側設置有肩頸延伸部,從而通過肩頸延伸部實現對脖頸及肩膀的平緩支撐效果,避免睡眠過程中頭部枕于頭枕部時肩頸存在懸空部位承受壓力導致疲勞影響睡眠質量的問題。壓力導致疲勞影響睡眠質量的問題。壓力導致疲勞影響睡眠質量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防疲勞的保健枕頭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枕頭相關
,具體為一種防疲勞的保健枕頭。
技術介紹
[0002]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睡眠對于人們越來越重要,充足舒適的睡眠保證人們一天的精神狀態,保健枕頭對于睡眠質量起著關鍵作用,人體頭部躺于常規枕頭進行睡眠過程中,受睡姿及枕頭形狀影響脖頸及肩部存在一定壓力,從而易導致打鼾、落枕等問題造成疲勞且影響睡眠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疲勞的保健枕頭,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
[0004]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5]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防疲勞的保健枕頭,包括頭枕部,所述頭枕部內安裝有調節氣泵,所述頭枕部可調節安裝有枕高調節氣囊,所述頭枕部設有肩頸延伸部,所述肩頸延伸部內可調節安裝有脖頸調節氣囊,所述肩頸延伸部對稱可調節安裝有肩部調節氣囊,所述肩頸延伸部安裝有壓敏感應墊,所述頭枕部與肩頸延伸部之間安裝有軟橡膠隔層,所述軟橡膠隔層置于所述枕高調節氣囊及所述脖頸調節氣囊上側,所述軟橡膠隔層上側安裝有可調節的頭枕功能氣墊,所述頭枕功能氣墊外層設有柔軟接觸層。
[0006]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調節氣泵設有外界連通端,所述調節氣泵設有氣囊連通端,所述氣囊連通端連通安裝有控制連通板,所述控制連通板陣列設有四組連通控制閥,四組所述連通控制閥分別連通于兩個所述肩部調節氣囊、所述脖頸調節氣囊以及所述枕高調節氣囊。
[0007]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頭枕功能氣墊內安裝有彈性支撐墊。
[0008]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彈性支撐墊左側設有空置部,所述空置部側壁設有進氣塞,所述空置部底壁設有泄壓功能板,所述泄壓功能板安裝有泄壓塞。
[0009]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泄壓功能板下側安裝有滑槽板,所述滑槽板滑動安裝有堵塞板,所述堵塞板安裝有復位彈簧。
[0010]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頭枕部內設有調節舒緩腔,所述枕高調節氣囊設置于所述調節舒緩腔內,所述調節舒緩腔腔體體積大于所述枕高調節氣囊,所述調節舒緩腔安裝有傳動拉片,所述傳動拉片連接有傳動拉線,所述傳動拉線末端連接于所述堵塞板。
[0011]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防疲勞的保健枕頭通過肩頸延伸部的設置,在頭枕部前側設置有肩頸延伸部,從而通過肩頸延伸部實現對脖頸及肩膀的平緩支撐效果,避免睡眠過程中頭部枕于頭枕部時肩頸存在懸空部位承受壓力導致疲勞影響睡眠質量的問題,同時在肩頸延伸部內設置有脖頸調節氣囊及一對肩部調節氣囊,從而通過兩部位調節氣囊的設置,可實現
對脖頸及肩部在睡眠過程中實現適應不同姿勢的跟隨調節效果,通過脖頸調節氣囊氣壓調節可實現保證各種睡姿下脖頸下側始終對脖頸部位進行貼合柔軟的支撐效果從而避免落枕等問題,同時肩部調節氣囊實現糾正睡姿不正導致兩肩受力不同造成睡眠過程身體疲勞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防疲勞的保健枕頭通過獨立氣囊組件的設置,通過頭枕部內設置枕高調節氣囊配合肩頸延伸部內調節氣囊及底部壓敏感應墊的配合,由壓敏感應墊實現對壓敏數值進行分析判斷睡姿及壓力分布情況,通過調節氣泵啟動實現對肩部調節氣囊、脖頸調節氣囊以及枕高調節氣囊進行氣壓調節效果,通過調節兩個肩部調節氣囊氣壓分布,實現對肩膀進行柔性支撐調整效果提高舒適感并避免當睡姿不平整使得兩肩膀部位存在傾角導致單側長時間受壓疲勞問題,同時通過對脖頸調節氣囊及枕高調節氣囊的調節可實現對不同人體頭部及脖頸彎曲弧度不同進行適應調節使其貼合支撐的效果,提高枕頭對不同人體的適應性并保證睡眠過程中全程對頭部及肩頸部位進行柔性支撐調節效果保證睡眠質量避免受姿勢及枕頭形狀影響導致疲勞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防疲勞的保健枕頭通過緩沖柔和結構的設置,在脖頸調節氣囊及枕高調節氣囊上側、頭枕功能氣墊下側位置設置有軟橡膠隔層,從而避免在對脖頸調節氣囊及枕高調節氣囊進行調節過程中,對枕頭形狀變形及氣囊調節震動進行濾除及柔性支撐效果從而達到避免調節過程影響睡眠深度的問題,配合枕高調節氣囊的搭載腔體結構傳動實現當枕高調節氣囊調節充氣膨脹過程中,實現對頭枕功能氣墊內氣壓進行調節實現配合枕高調節氣囊膨脹進行一定范圍的收縮效果,從而實現在提高枕頭高度的同時對頭部下側的頭枕功能氣墊進行一定下降從而減少高度調節帶來的差異體感同時使得頭枕功能氣墊柔軟度提高實現避免枕頭高度提高增加對頭部下側壓力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
[0014]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頭枕功能氣墊25的結構放大示意圖;圖4是圖3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圖1
?
4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其中,為敘述方便,現對下文所說的方位規定如下:下文所說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與圖1本身投影關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0016]結合附圖 1
?
4所述的一種防疲勞的保健枕頭,包括頭枕部11,頭枕部11內安裝有調節氣泵12,頭枕部11可調節安裝有枕高調節氣囊21,頭枕部11設有肩頸延伸部15,肩頸延伸部15內可調節安裝有脖頸調節氣囊20,肩頸延伸部15對稱可調節安裝有肩部調節氣囊
19,肩頸延伸部15安裝有壓敏感應墊18,頭枕部11與肩頸延伸部15之間安裝有軟橡膠隔層26,軟橡膠隔層26置于枕高調節氣囊21及脖頸調節氣囊20上側,軟橡膠隔層26上側安裝有可調節的頭枕功能氣墊25,頭枕功能氣墊25外層設有柔軟接觸層29。
[0017]使用時,通過肩頸延伸部15實現對脖頸及肩膀的平緩支撐效果,避免睡眠過程中頭部枕于頭枕部11時肩頸存在懸空部位承受壓力導致疲勞影響睡眠質量的問題,同時壓敏感應墊18實現對壓敏數值進行分析判斷睡姿及壓力分布情況,通過調節氣泵12啟動實現對肩部調節氣囊19、脖頸調節氣囊20以及枕高調節氣囊21進行氣壓調節效果,通過調節兩個肩部調節氣囊19氣壓分布,實現對肩膀進行柔性支撐調整效果提高舒適感并避免當睡姿不平整使得兩肩膀部位存在傾角導致單側長時間受壓疲勞問題,同時通過對脖頸調節氣囊20及枕高調節氣囊21的調節可實現對不同人體頭部及脖頸彎曲弧度不同進行適應調節使其貼合支撐的效果,從而保證睡眠過程中全程對頭部及肩頸部位進行柔性支撐調節效果保證睡眠質量避免受姿勢及枕頭形狀影響導致疲勞的問題,同時在脖頸調節氣囊20及枕高調節氣囊21上側、頭枕功能氣墊25下側位置設置有軟橡膠隔層26,從而避免在對脖頸調節氣囊20及枕高調節氣囊21進行調節過程中,對枕頭形狀變形及氣囊調節震動進行濾除及柔性支撐效果從而達到避免調節過程影響睡眠深度的問題,配合枕高調節氣囊21的搭載腔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疲勞的保健枕頭,包括頭枕部,所述頭枕部內安裝有調節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頭枕部可調節安裝有枕高調節氣囊,所述頭枕部設有肩頸延伸部,所述肩頸延伸部內可調節安裝有脖頸調節氣囊,所述肩頸延伸部對稱可調節安裝有肩部調節氣囊,所述肩頸延伸部安裝有壓敏感應墊,所述頭枕部與肩頸延伸部之間安裝有軟橡膠隔層,所述軟橡膠隔層置于所述枕高調節氣囊及所述脖頸調節氣囊上側,所述軟橡膠隔層上側安裝有可調節的頭枕功能氣墊,所述頭枕功能氣墊外層設有柔軟接觸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疲勞的保健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氣泵設有外界連通端,所述調節氣泵設有氣囊連通端,所述氣囊連通端連通安裝有控制連通板,所述控制連通板陣列設有四組連通控制閥,四組所述連通控制閥分別連通于兩個所述肩部調節氣囊、所述脖頸調節氣囊以及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凱,
申請(專利權)人:吳凱,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