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建筑樁基施工中的灌漿裝置;包括承載板(1)、驅動電機(5)、灌漿管(10),支撐板(2),加固桿(3),安裝架(4),連接盤(6),凸出桿(7),調向機構(8),在調向機構(8)的內部連接有灌漿管(10),通過控制連接盤(6)帶動凸出桿(7)旋轉,控制凸出桿(7)擠壓內部開設有導向槽的安裝桿(801)帶動灌漿管(10)進行小幅度的往復式擺動。本建筑樁基施工灌漿裝置在通過灌漿管進行建筑樁基灌漿的過程中,可啟動驅動電機,控制連接盤帶動凸出桿持續旋轉,凸出桿能夠擠壓內部開設有導向槽的安裝桿往復式擺動,對灌漿管的底部出料口方向進行調節,解決混凝土漿料灌入時出現中心堆積呈錐形的情況,造成灌漿不充分、容易存在空洞的問題。容易存在空洞的問題。容易存在空洞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建筑樁基施工中的灌漿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土木工程的施工
,具體是一種建筑樁基施工中的灌漿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樁基礎是建筑基礎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是通過承臺把若干根樁的頂部聯結成整體,共同承受動靜荷載的一種深基礎,在樁基礎的施工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鋼筋安裝,隨后需要在鋼筋的外圍綁扎模板,最后需要使用混凝土進行灌漿澆筑成型,在灌漿澆筑的過程中,基于降低施工負擔的需要,因此會使用灌漿裝置為建筑樁基施工提供幫助,但是目前市場上的建筑樁基施工灌漿裝置還是存在以下的問題:在進行灌漿的過程中,混凝土泥漿的灌輸方向恒定不便,混凝土漿料在灌入至頂部時容易出現中心堆積呈錐形的情況,從而容易造成灌漿不充分,容易存在空洞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種能夠避免灌漿不充分切不容易產生空洞問題的灌漿裝置。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
[0005]一種建筑樁基施工中的灌漿裝置,包括承載板(1)、驅動電機(5)、灌漿管(10),在承載板(1)的左上方還設置有支撐板(2),在承載板(1)的右上方安裝有加固桿(3),加固桿(3)的兩端分別與承載板(1)和支撐板(2)固定相連,且承載板(1)、支撐板(2)和加固桿(3)三者之間構成三角形結構,并且驅動電機(5)通過安裝架(4)固定安裝在支撐板(2)的右端,在驅動電機(5)的輸出端設置有連接盤(6),在連接盤(6)的左側連接有凸出桿(7),在凸出桿(7)的外側設置有調向機構(8),驅動電機(5)的輸出端貫穿支撐板(2)并與連接盤(6)固定相連,且連接盤(6)與凸出桿(7)固定相連,并且調向機構(8)通過凸出桿(7)構成前后往復式擺動結構;所述調向機構(8)包括安裝桿(801)、固定軸(802)、防磨塊(803)和固定夾持套(804),且固定軸(802)轉動連接于安裝桿(801)的頂端內部,固定軸(802)的一端固定在支撐板(2)的頂部左端壁上,防磨塊(803)轉動連接于安裝桿(801)的底部右側,固定夾持套(804)固定安裝在安裝桿(801)背離防磨塊(803)的一端,在安裝桿(801)的上端內部開設有導向槽,且凸出桿(7)遠離連接盤(6)的一端延伸至安裝桿(801)內部的導向槽中,在調向機構(8)的內部連接有灌漿管(10),通過控制連接盤(6)帶動凸出桿(7)旋轉,能夠控制凸出桿(7)擠壓內部開設有導向槽的安裝桿(801)帶動灌漿管(10)進行小幅度的往復式擺動,能夠對灌漿管(10)的底部出漿口角度進行調節。
[0006]所述的建筑樁基施工中的灌漿裝置,在安裝桿(801)的底部右側轉動連接防磨塊(803),在防磨塊(803)的外側位于支撐板(2)的底部左側壁上安裝有導向條(9),導向條(9)的縱截面呈弧形,且導向條(9)的內部開設有弧形限位槽,防磨塊(803)位于導向條(9)的內部弧形限位槽中,導向條(9)的圓心與固定軸(802)的圓心重合,通過導向條(9)能夠對安裝
桿(801)的擺動過程中提供支撐和限位作用,通過與安裝桿(801)轉動相連的防磨塊(803),提高安裝桿(801)擺動的流暢性。
[0007]該建筑樁基施工灌漿裝置,在通過灌漿管進行建筑樁基灌漿的過程中,可啟動驅動電機,控制連接盤帶動凸出桿持續旋轉,凸出桿能夠擠壓內部開設有導向槽的安裝桿以固定軸為圓心進行往復式擺動,從而能夠對灌漿管的底部出料口方向進行調節,能夠對混凝土漿料的出料方向進行調整,能夠解決混凝土漿料灌入時出現中心堆積呈錐形的情況,造成灌漿不充分、容易存在空洞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技術整體右視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技術整體左視結構示意圖。
[0010]圖3為本技術調向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1]圖4為本技術擺動狀態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承載板;2、支撐板;3、加固桿;4、安裝架;5、驅動電機;6、連接盤;7、凸出桿;8、調向機構;801、安裝桿;802、固定軸;803、防磨塊;804、固定夾持套;9、導向條;10、灌漿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技術。
[0014]如圖1~圖4所示,一種建筑樁基施工灌漿裝置,包括承載板1、驅動電機5和灌漿管10,為了方便對混凝土漿料的灌輸方向進行調節,可在承載板1的左上方設置有支撐板2,在承載板1的右上方安裝有加固桿3,加固桿3的兩端分別與承載板1和支撐板2固定相連,且承載板1、支撐板2和加固桿3三者之間構成三角形結構,并且驅動電機5通過安裝架4固定安裝在支撐板2的右端,在驅動電機5的輸出端設置有連接盤6,在連接盤6的左側連接有凸出桿7,在凸出桿7的外側設置有調向機構8,驅動電機5的輸出端貫穿支撐板2并與連接盤6固定相連,且連接盤6與凸出桿7固定相連,并且調向機構8通過凸出桿7構成前后往復式擺動結構,調向機構8包括安裝桿801、固定軸802、防磨塊803和固定夾持套804,且固定軸802轉動連接于安裝桿801的頂端內部,固定軸802的一端固定在支撐板2的頂部左端壁上,防磨塊803轉動連接于安裝桿801的底部右側,固定夾持套804固定安裝在安裝桿801背離防磨塊803的一端,在安裝桿801的上端內部開設有導向槽,且凸出桿7遠離連接盤6的一端延伸至安裝桿801內部的導向槽中,在調向機構8的內部連接有灌漿管10,通過控制連接盤6帶動凸出桿7旋轉,能夠控制凸出桿7擠壓內部開設有導向槽的安裝桿801帶動灌漿管10進行小幅度的往復式擺動,能夠對灌漿管10的底部出漿口角度進行調節,能夠對混凝土漿料的出料方向進行調整,能夠解決混凝土漿料灌入時出現中心堆積呈錐形的情況,造成灌漿不充分、容易存在空洞的問題。
[0015]為了提高安裝桿801擺動時的穩定性,提高灌漿效率,可在安裝桿801的底部右側轉動連接防磨塊803,在防磨塊803的外側位于支撐板2的底部左側壁上安裝有導向條9,導向條9的縱截面呈弧形,且導向條9的內部開設有弧形限位槽,防磨塊803位于導向條9的內部弧形限位槽中,導向條9的圓心與固定軸802的圓心重合,通過導向條9能夠對安裝桿801
的擺動過程中提供支撐和限位作用,通過與安裝桿801轉動相連的防磨塊803,能夠提高安裝桿801擺動的流暢性,便于裝置使用。
[0016]上述結構中,
[0017]優選的,所述加固桿的兩端分別與承載板和支撐板固定相連,且承載板、支撐板和加固桿三者之間構成三角形結構,并且驅動電機通過安裝架固定安裝在支撐板的右端。
[0018]優選的,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貫穿支撐板并與連接盤固定相連,且連接盤與凸出桿固定相連,并且調向機構通過凸出桿構成前后往復式擺動結構。
[0019]優選的,所述調向機構包括安裝桿、固定軸、防磨塊和固定夾持套,且固定軸轉動連接于安裝桿的頂端內部,固定軸的一端固定在支撐板的頂部左端壁上,所述防磨塊轉動連接于安裝桿的底部右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樁基施工中的灌漿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承載板(1)、驅動電機(5)、灌漿管(10),在承載板(1)的左上方還設置有支撐板(2),在承載板(1)的右上方安裝有加固桿(3),加固桿(3)的兩端分別與承載板(1)和支撐板(2)固定相連,且承載板(1)、支撐板(2)和加固桿(3)三者之間構成三角形結構,并且驅動電機(5)通過安裝架(4)固定安裝在支撐板(2)的右端,在驅動電機(5)的輸出端設置有連接盤(6),在連接盤(6)的左側連接有凸出桿(7),在凸出桿(7)的外側設置有調向機構(8),驅動電機(5)的輸出端貫穿支撐板(2)并與連接盤(6)固定相連,且連接盤(6)與凸出桿(7)固定相連,并且調向機構(8)通過凸出桿(7)構成前后往復式擺動結構;所述調向機構(8)包括安裝桿(801)、固定軸(802)、防磨塊(803)和固定夾持套(804),且固定軸(802)轉動連接于安裝桿(801)的頂端內部,固定軸(802)的一端固定在支撐板(2)的頂部左端壁上,防磨塊(803)轉動連接于安裝桿(801)的底部右側,固定夾持套(...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泳鍵,管聰聰,王敏,曾斌,吳愛成,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