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一種通訊蜂音器,包括:不導電的磁性件,它具有底壁部和從底壁部向上伸出的主壁部:牢固固定到底壁部的可磁化軸,與主壁部同心地向上伸出;圍繞可磁化軸裝配的電磁起動器,在向它供電流時磁化可磁化軸,切斷電流時便可磁化軸退磁;導電件具有露在外的第一端,與電磁起動器接觸的第二端,和穿過底壁部的中部;和振動板,它與可磁化軸的上端離開預定距離,在可磁化軸反復磁化和退磁時振動板振動,產生聲波。(*該技術在2019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訊蜂音器,特別涉及,在移動電話、尋呼機等通訊裝置中,用于通告接收一個呼叫的通訊蜂音器。一般來說,在小型通訊裝置中用的直流蜂音器的功能是通知接收一個呼叫。直流蜂音器在移動電話、尋呼機等通訊裝置中起一個基本組件的作用。近來,為了便于攜帶使用方便,通訊裝置繼續朝著結構小型化發展,它的組件也逐漸小型化。見附圖說明圖1,在此示出一個現有技術通訊蜂音器結構的剖面圖。直流通訊蜂音器11包括一個印刷電路板(PCB)2,它具有導線1。在印刷電路板2的上面放置底板3。在印刷電路板2和底板3的中心部安裝一個軸4,使得通過它們向上伸出。圍繞向上伸出的軸4裝配電磁起動器5。例如,使用在鐵芯上纏繞一個線圈制備的一個芯體作為電磁起動器5。電磁起動器5的兩端通過錫焊等方法分別連接到印刷電路板2的正負電極。在底板3的上面圍繞電磁起動器5設有一個磁性件6,以預定的徑向距離與它分開。另外,在底板3的邊緣上設有一個圓柱形的振動板支撐件7,使得它包圍磁性件6。振動板8位于振動板支撐件7的圓周內表面上端附近的臺階上。最后,圍繞振動板支撐件7裝配一個外殼9,它封閉振動板支撐件7的上端,在振動板支撐件7和印刷電路板2之間的間隙中填入填料,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通訊蜂音器11。在上述結構的通訊蜂音器11中,在振動板8振動時,產生聲波,其過程描述如下首先,磁性件6產生的磁力被由金屬材料制成的底板3吸收,然后,傳到軸4。通過底板3接受了磁力的軸4,向下吸引振動板8并使其彎曲。在此狀態中,當電流經導線1流到印刷電路板2時,軸4通過電磁起動器5磁化,進一步向下吸引振動板8并使其彎曲。然后,當印刷電路板2的電流瞬間斷開時,被向下吸引并彎曲的振動板8返回到它的原彎曲位置。因此,重復并交變地使電流接通和斷開,振動板8在進一步向下彎曲和返回到原彎曲位置之間振動,從而產生聲波。但是,現有技術的通訊蜂音器11具有以下缺點,因為加到電磁起動器5上的電流會通過導電底板3漏電,因此必須使用另外的印刷電路板2,這樣一來,制造成本提高,并增加組裝印刷電路板2和底板3的時間。特別是,由于現有技術的通訊蜂音器11具有幾個組件,組裝時間進一步加長,產品的小型化也是困難的。即,為了將通訊蜂音器小型化和縮短組裝時間,組件的大小必須減小,通訊蜂音器的整個結構必須簡化。盡管如此,在現有技術的通訊蜂音器11中,因為印刷電路板2和底板3是彼此組合的,軸4安裝到印刷電路板2和底板3上,電磁起動器5和磁性件6設在底板3的上面,彼此分開預定的徑向距離,為放置振動板8的振動板支撐件7是分開制造的,并固定在磁性件6的周圍,使得增加了組件數目,組裝程序復雜,從而延長了組裝時間,造成組件小型化上的限制。而且,在電磁起動器5和磁性件6間的徑向距離不保持固定時,振動板支撐件7會偏離軸4的中心。如果振動板支撐件7偏斜,因為振動板8也從軸4的中心偏斜,就不能確保振動板8的可靠工作。因此,必須小心地進行通訊蜂音器的組裝,這使組裝時間更變長,生產率下降。另外,在現有技術的通訊蜂音器中,雖然應將軸4的上端和振動板8間的距離保持固定,但因為軸4是通過一個壓力擠壓而安裝于印刷電路板2和底板3上的,會產生組裝誤差。因此,不可能保證軸4的上端和振動板8間的距離固定。因此,本專利技術旨在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結構簡單的通訊蜂音器,即減少組件數目,從而降低制造成本、縮短組裝時間和提高生產率。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能確保組裝精度的通訊蜂音器,使組件最少、尺寸小型化。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的通訊蜂音器包括一個不導電的磁性件,它具有大體杯形結構,即具有一個底壁部和一個從底壁部向上伸出的主壁部;一個可磁化軸,牢固固定到不導電的磁性件的底壁部,并與不導電的磁性件的主壁部同心地向上伸;一個電磁起動器,圍繞可磁化的軸裝配,在向它供電流時可磁化軸磁化,切斷電流時可磁化軸退磁;一個導電件,形成連接到電磁起動器的電流通路,導電件具有一個露在外的第一端,一個與電磁起動器接觸的第二端,和一個穿過不導電的磁性件底壁部的中部;和一個振動板,它與可磁化軸的上端離開預定距離,在可磁化軸反復磁化和退磁時振動板振動,從而產生聲波。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的一種通訊蜂音器包括一個不導電磁性件,它具有一個有通孔的底壁部,和一個從底壁部向上伸出的主壁部;一個可磁化中心件,它的底部牢固固定到不導電磁性件的底壁部上,使得它封閉底璧部的通孔,并具有一個軸部,從底部向上伸出;一個電磁起動器,圍繞可磁化中心件的軸部裝配,在給其供電流時磁化可磁化中心件,電流切斷時使可磁化中心件退磁;一個導電件,提供連接到電磁起動器的一個電流通路,導電件具有一個露在外的第一端,一個與電磁起動器接觸的第二端,和一個穿過不導電磁性件的中部;和一個振動板,它與可磁化中心件的軸部的上端離開預定距離,在可磁化中心件反復磁化和退磁時振動板振動,從而產生聲波。結合附圖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將更清楚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和其特征和優點。圖1是現有技術通訊蜂音器結構的剖面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通訊蜂音器的結構的分解透視圖;圖3是在組裝狀態的圖2的通訊蜂音器的剖面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通訊蜂音器結構的剖面圖;圖5是與圖3相似的剖面圖,但具有一個改制的軸,作為本專利技術通訊蜂音器的一構件;圖6是與圖3相似的剖面圖,但具有另一個改制的軸,作為本專利技術通訊蜂音器的一構件;圖7是與圖3相似的剖面圖,但具有再一個改制的軸,作為本專利技術通訊蜂音器的一構件;圖8是本專利技術再一實施例的通訊蜂音器結構的剖面圖;圖9是圖8中通訊蜂音器的側視剖面圖。現在較詳細地說明在附圖中示出的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各圖和說明中相同的參考數字用以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件。見圖2,在此示出的分解透視圖示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通訊蜂音器的結構。圖3是在組裝狀態中的圖2中通訊蜂音器的剖面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通訊蜂音器的結構的剖面圖。如圖所示,本專利技術的通訊蜂音器包括磁性件24,它基本具有一個杯形結構。磁性件24包括一個由鍶鐵氧體和聚亞苯基硫制造的不導電磁性小球。磁性件24具有一主壁部21和一底壁部22。底壁部22構成磁性件24的下部,在底壁部22的邊緣部上一體地形成主壁部21,使它向上伸。在磁性件24的主壁部21的圓周內表面的上端附近形成一個臺階23,一個軸26安裝到磁性件24的底壁部22上,穿過磁性件24向上伸。軸26的下部嵌入底壁部22中,牢固固定其上,與主壁部21同心對準。軸26可由磁性件24磁化。在底壁部22上圍繞軸26裝配電磁起動器5,取決于電流的通斷,使軸26磁化和退磁。例如,可使用在鐵芯上纏繞線圈制備的芯體作為電磁起動器5。磁性件24帶有導電件25,它限定一個連接到電磁起動器5的電流通路。導電件25與磁性件24的底壁部22一體模制成。導電件25具有一個露在外的第一端25a,一個與電磁起動器5接觸的第二端25b,和中部25c,它橫穿磁性件24的底壁部22。導電件25的功能是分別通過向電磁起動器5供電流和切斷電流,使軸26磁化和退磁。另一方面,振動板8位于在主壁部21的圓周內表面上端附近的臺階23上,與軸26的上端離開預定距離。在軸26反復磁化和退磁時,軸振動板8產生聲波。最終,圍繞磁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通訊蜂音器,包括: 一個不導電的磁性件,它大體具有杯形結構,即具有一個底壁部和一個從底壁部向上伸出的主壁部; 一個可磁化軸,牢固固定到不導電的磁性件的底壁部,并與不導電的磁性件的主壁部同心地向上伸出; 電磁起動器,圍繞可磁化的軸裝配,在向它供電流時磁化可磁化軸,切斷電流時使可磁化軸退磁; 一個導電件,形成與電磁起動器相連通的電流通路,導電件具有露在外的一個第一端,與電磁起動器接觸的一個第二端,和穿過不導電的磁性件底壁部的一個中部;和 一個振動板,它與可磁化軸的上端分開一預定距離,在可磁化軸反復磁化和退磁時振動板振動,從而產生聲波。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銖炯,
申請(專利權)人:李銖炯,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KR[韓國]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