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合空氣懸架的氣囊提升機構總成,包括提升氣囊上支架和提升氣囊下支架,提升氣囊的上下端分別與升氣囊上支架和提升氣囊下支架固定連接,升氣囊上支架和提升氣囊下支架的兩端分別貫穿有安裝孔,提升氣囊兩側的連桿分別貫穿各側上下的安裝孔,且連桿的上端擰有用于限位的螺母,下端邊沿固定有凸起于連桿本體的環形限位擋塊,使提升氣囊下支架的兩端下表面支撐在環形限位擋塊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環形限位擋塊進行氣囊提升后的限位,防止氣囊被進一步向下拉升,避免了氣囊因為過度拉伸造成的早期損壞;采用環形限位擋塊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免維護與免更換橡膠塊的限位設計,降低運行與維護成本。與維護成本。與維護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復合空氣懸架的氣囊提升機構總成
[0001]本技術涉及空氣懸架
,具體是一種復合空氣懸架的氣囊提升機構總成。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市場上氣囊提升裝置總成主要結構形式為氣囊提升后采用外部緩沖塊進行限位,外部緩沖塊采用矩形管與橡膠緩沖塊拼焊。該結構增加了懸架整體零部件的數量與重量,隨著橡膠塊的長期磨損,將影響懸架的穩定性。另外現有的氣囊上支架采用鈑金件拼焊式結構,存在焊接變形與焊接開裂的風險,容易造成提升后左右輪心高度不一致,導致結構失穩,影響懸架穩定性和承載能力。
[0003]以上現狀,現有的氣囊提升機構存在提升后輪心高度不一致隱患,影響懸架穩定性與承載能力,同時使用外部限位塊的重量大,影響整車的輕量化與節能環保的功能。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復合空氣懸架的氣囊提升機構總成。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復合空氣懸架的氣囊提升機構總成,包括提升氣囊上支架和提升氣囊下支架,提升氣囊的上下端分別與升氣囊上支架和提升氣囊下支架固定連接,升氣囊上支架和提升氣囊下支架的兩端分別貫穿有安裝孔,提升氣囊兩側的連桿分別貫穿各側上下的安裝孔,且連桿的上端擰有用于限位的螺母,下端邊沿固定有凸起于連桿本體的環形限位擋塊,使提升氣囊下支架的兩端下表面支撐在環形限位擋塊處。
[0006]進一步地,每條連桿的下端分別固定有連接鏈條。
[0007]進一步地,提升氣囊下支架的長度長于提升氣囊上支架。
[0008]進一步地,提升氣囊下支架的兩側分別固定有安裝角鋼,每條安裝角鋼的兩端垂直邊分別通過連板固定連接。
[0009]進一步地,提升氣囊上支架或提升氣囊下支架主體為板狀結構,板狀結構的前后邊沿分別設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狀加強筋。
[0010]進一步地,提升氣囊的上下兩端固定端分別通過螺栓與提升氣囊上支架和提升氣囊下支架固定連接。
[0011]進一步地,各側安裝角鋼的其中一邊分別通過螺栓螺母與提升氣囊下支架兩端固定連接。
[0012]通過以上設置,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0013]1、利用環形限位擋塊進行氣囊提升后的限位,防止氣囊被進一步向下拉升,避免了氣囊因為過度拉伸造成的早期損壞;
[0014]2、取消了氣囊提升后外部限位塊結構,采用環形限位擋塊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免
維護與免更換橡膠塊的限位設計,降低運行與維護成本;
[0015]3、提升氣囊上支架或提升氣囊下支架采用常用鈑金板狀結構成型制作,代替拼焊件,有效避免了焊接變形與焊接開裂的風險,并在螺栓打緊時便于裝配,板狀結構的前后邊沿分別設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狀加強筋,增加了結構的穩定可靠性,成本低。
附圖說明
[0016]現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技術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技術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如圖1
?
3所示,一種復合空氣懸架的氣囊提升機構總成,包括提升氣囊上支架1和提升氣囊下支架2,提升氣囊上支架1或提升氣囊下支架2主體為板狀結構,且提升氣囊下支架2的長度長于提升氣囊上支架1,板狀結構的前后邊沿分別設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狀加強筋10,提升氣囊3的上下端分別與升氣囊上支架1和提升氣囊下支架2固定連接;
[0021]升氣囊上支架1和提升氣囊下支架2的兩端分別貫穿有安裝孔,提升氣囊3兩側的連桿4分別貫穿各側上下的安裝孔,且連桿4的上端擰有用于限位的螺母5,下端邊沿固定有凸起于連桿4本體的環形限位擋塊6,使提升氣囊下支架2的兩端下表面支撐在環形限位擋塊6處,每條連桿4的最下端分別固定有連接鏈條7;
[0022]提升氣囊下支架2的兩側分別固定有安裝角鋼8,每條安裝角鋼8的兩端垂直邊分別通過連板9固定連接,各側安裝角鋼8的其中一邊分別通過螺栓螺母與提升氣囊下支架2兩端固定連接,提升氣囊3的上下兩端固定端分別通過螺栓與提升氣囊上支架1和提升氣囊下支架2固定連接。
[0023]本技術工作原理:利用環形限位擋塊6進行提升氣囊3提升后的限位,防止提升氣囊3被進一步向下拉升,避免了氣囊因為過度拉伸造成的早期損壞;取消了提升氣囊3提升后外部限位塊結構,采用環形限位擋塊6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免維護與免更換橡膠塊的限位設計,降低運行與維護成本;提升氣囊上支架1或提升氣囊下支架2采用常用鈑金板狀結構成型制作,代替拼焊件,有效避免了焊接變形與焊接開裂的風險,并在螺栓打緊時便于裝配,板狀結構的前后邊沿分別設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狀加強筋10,增加了結構的穩定可靠性,成本低。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復合空氣懸架的氣囊提升機構總成,包括提升氣囊上支架(1)和提升氣囊下支架(2),提升氣囊(3)的上下端分別與升氣囊上支架(1)和提升氣囊下支架(2)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升氣囊上支架(1)和提升氣囊下支架(2)的兩端分別貫穿有安裝孔,提升氣囊(3)兩側的連桿(4)分別貫穿各側上下的安裝孔,且連桿(4)的上端擰有用于限位的螺母(5),下端邊沿固定有凸起于連桿(4)本體的環形限位擋塊(6),使提升氣囊下支架(2)的兩端下表面支撐在環形限位擋塊(6)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空氣懸架的氣囊提升機構總成,其特征在于:每條連桿(4)的下端分別固定有連接鏈條(7)。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空氣懸架的氣囊提升機構總成,其特征在于:提升氣囊下支架(2)的長度長于提升氣囊上支架(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志浩,曹森棚,陳暖,王欣,張國棟,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美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