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李萬松專利>正文

    一種密度均勻的播種機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36692502 閱讀: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1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農業種植設備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密度均勻的播種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側固定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頂部從右到左依次固定有第一驅動電機和減速機。該密度均勻的播種機,通過凹槽對一定量的種子進行收納,通過第一驅動電機、減速機、主動輥和轉動軸之間的傳動,同時帶動傳送帶和滾輪進行轉動,通過料倉的左側壁,對種子進行阻擋,通過彈簧,使得導料管道始終與傳送帶相接觸,通過導料管道,對凹槽內掉落的種子進行收集,并將種子輸送到下料管道的內部,使其掉落到土壤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可能出現種子過多或過少的情況而導致種子播種不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可能對種子的后續生長造成影響。避免了可能對種子的后續生長造成影響。避免了可能對種子的后續生長造成影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密度均勻的播種機


    [0001]本技術涉及農業種植設備
    ,具體為一種密度均勻的播種機。

    技術介紹

    [0002]農業種植需要將種子播種在土壤下面,農作物的種子需要分布均勻,這樣農作物才能正常發芽生長,保證農作物的正常產量,但人工播種是一個非常耗費時間的工作,這時需要用到播種機。
    [0003]傳統的一些播種機裝置:
    [0004]在使用時,種子由播種機上的播種管進行播種,播種管在對種子進行輸送時可能出現種子過多或過少的情況而導致種子播種不均,從而可能對種子的后續生長造成影響。
    [0005]所以我們提出了一種密度均勻的播種機,以便于解決上述中提出的問題。
    [0006]需要說明的是,公開于本技術
    技術介紹
    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技術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0007](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8]針對上述
    技術介紹
    中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密度均勻的播種機,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傳統的一些播種機,存在播種管在對種子進行輸送時可能出現種子過多或過少的情況而導致種子播種不均,從而可能對種子的后續生長造成影響的問題。
    [0009](二)技術方案
    [0010]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11]一種密度均勻的播種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側固定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頂部從右到左依次固定有第一驅動電機和減速機,所述第一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減速機的輸入端固定,所述底座的底部四端均固定有安裝架,四個所述安裝架的底部均安裝有滾輪,左側兩個所述滾輪之間固定有轉動軸,所述底座的頂部右端轉動連接有從動輥,所述底座的頂部左端轉動連接有主動輥,所述主動輥與從動輥之間傳動連接有傳送帶,所述傳送帶的外表面開設有多個凹槽,所述傳送帶的上方設置有料倉,所述料倉的底部與底座的頂部固定,所述料倉的右側下端開設有放料口,所述料倉的前側右端插接有擋料板,所述料倉的右側固定有放料管道,所述減速機的輸出軸固定有第一皮帶輪,所述主動輥的前端貫穿底座并從前到后依次固定有第三皮帶輪和第二皮帶輪,所述第二皮帶輪與第一皮帶輪之間傳動連接有第一皮帶,所述轉動軸的前端貫穿安裝架并固定有第四皮帶輪,所述第四皮帶輪與第三皮帶輪之間傳動連接有第二皮帶,所述底座的左側前端固定有第一支架,所述底座的左側后端固定有第二支架,所述底座的左側設置有移動板和多個下料管道,所述移動板的后端依次貫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移動板的左側后端和右側后端分別與第二支架
    的內壁左側和內壁右側滑動連接,所述移動板的左側前端和右側前端分別與第一支架的內壁左側和內壁右側滑動連接,多個所述下料管道的頂部均貫穿移動板并與其固定,多個所述下料管道的左側下端均固定有耕齒,多個所述下料管道的頂部均插接有導料管道,多個所述導料管道的內側均固定有導料板,多個所述下料管道的內壁右側上端均開設有滑動槽多個所述導料板的左端分別與多個滑動槽的內側滑動連接,相鄰兩個所述導料管道的下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有彈簧,所述彈簧的底部與移動板的頂部固定,所述第二支架的內底壁轉動連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頂部貫穿移動板并與其螺紋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頂部固定有第二驅動電機,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螺柱的頂部固定,所述第一支架的內側固定有導向柱,所述導向柱與移動板插接,四個所述安裝架之間固定有放置板。
    [0012]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呈回形狀,所述耕齒呈三角狀。
    [0013]優選的,所述導料板呈凸形狀,所述放料管道呈L形狀。
    [0014]優選的,所述擋料板的前側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側套接有防滑套,可以通過把手,以便于使用者操作,可以通過防滑套,以增強把手的防滑效果。
    [0015]進一步的,所述料倉的底部與傳送帶的頂部相接觸,所述導料管道的頂部右端與傳送帶的底部相接觸。
    [0016]進一步的,多個所述凹槽呈等距分布,所述放置板的頂部與底座的底部之間留有間隙,可以通過呈等距分布的凹槽,以實現對種子的均勻輸送。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密度均勻的播種機:
    [0019]在使用時,通過凹槽對一定量的種子進行收納,通過第一驅動電機、減速機、主動輥和轉動軸之間的傳動,同時帶動傳送帶和滾輪進行轉動,通過料倉的左側壁,對種子進行阻擋,通過彈簧,使得導料管道始終與傳送帶相接觸,通過導料管道,對凹槽內掉落的種子進行收集,并將種子輸送到下料管道的內部,使其掉落到土壤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可能出現種子過多或過少的情況而導致種子播種不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可能對種子的后續生長造成影響。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技術密度均勻的播種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技術密度均勻的播種機的主視外觀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技術密度均勻的播種機的下料管道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本技術密度均勻的播種機的下料管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本技術密度均勻的播種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6為本技術密度均勻的播種機的底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6]圖中:1、底座;2、安裝板;3、第一驅動電機;4、減速機;51、安裝架;52、滾輪;53、轉動軸;61、傳送帶;62、主動輥;63、從動輥;7、凹槽;8、料倉;9、放料口;10、擋料板;11、放料管道;12、第一皮帶輪;13、第二皮帶輪;14、第一皮帶;15、第三皮帶輪;16、第四皮帶輪;17、第二皮帶;18、第一支架;19、第二支架;20、移動板;21、下料管道;211、滑動槽;22、耕齒;23、導料管道;24、導料板;25、固定板;26、彈簧;27、螺柱;28、第二驅動電機;29、導向柱;30、放置
    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8]請參閱圖1
    ?
    6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密度均勻的播種機;包括底座1,底座1的前側固定有安裝板2,安裝板2的頂部從右到左依次固定有第一驅動電機3和減速機4,第一驅動電機3的輸出軸與減速機4的輸入端固定,底座1的底部四端均固定有安裝架51,四個安裝架51的底部均安裝有滾輪52,可以通過滾輪52,以實現播種機的移動,左側兩個滾輪52之間固定有轉動軸53,底座1的頂部右端轉動連接有從動輥63,底座1的頂部左端轉動連接有主動輥62,主動輥62與從動輥63之間傳動連接有傳送帶6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密度均勻的播種機,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前側固定有安裝板(2),所述安裝板(2)的頂部從右到左依次固定有第一驅動電機(3)和減速機(4),所述第一驅動電機(3)的輸出軸與減速機(4)的輸入端固定,所述底座(1)的底部四端均固定有安裝架(51),四個所述安裝架(51)的底部均安裝有滾輪(52),左側兩個所述滾輪(52)之間固定有轉動軸(53),所述底座(1)的頂部右端轉動連接有從動輥(63),所述底座(1)的頂部左端轉動連接有主動輥(62),所述主動輥(62)與從動輥(63)之間傳動連接有傳送帶(61),所述傳送帶(61)的外表面開設有多個凹槽(7),所述傳送帶(61)的上方設置有料倉(8),所述料倉(8)的底部與底座(1)的頂部固定,所述料倉(8)的右側下端開設有放料口(9),所述料倉(8)的前側右端插接有擋料板(10),所述料倉(8)的右側固定有放料管道(11),所述減速機(4)的輸出軸固定有第一皮帶輪(12),所述主動輥(62)的前端貫穿底座(1)并從前到后依次固定有第三皮帶輪(15)和第二皮帶輪(13),所述第二皮帶輪(13)與第一皮帶輪(12)之間傳動連接有第一皮帶(14),所述轉動軸(53)的前端貫穿安裝架(51)并固定有第四皮帶輪(16),所述第四皮帶輪(16)與第三皮帶輪(15)之間傳動連接有第二皮帶(17),所述底座(1)的左側前端固定有第一支架(18),所述底座(1)的左側后端固定有第二支架(19),所述底座(1)的左側設置有移動板(20)和多個下料管道(21),所述移動板(20)的后端依次貫穿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19),所述移動板(20)的左側后端和右側后端分別與第二支架(19)的內壁左側和內壁右側滑動連接,所述移動板(20)的左側前端和右側前端分別與第一支架(18)的內壁左側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萬松
    申請(專利權)人:李萬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色欲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精品国产性色无码AV网站|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无码专区6080yy国产电影|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高潮视频|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曰产无码久久久久久精品|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区免费|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碰|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 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成影院|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