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折疊式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盒,其包括一體成型且互相扣合的盒體和盒蓋,所述盒體為方形,所述盒體包括底板以及順序圍合于所述底板四周的后側板、右側板、前側板以及左側板,其右側板以及左側板設置成具有夾層的雙層結構,并設計矩形的第一插舌、第二插舌與對應夾層的上下邊相抵,使得邊與面的接觸全部呈頂緊狀態,第三插舌插入夾層成起到鎖定和支撐作用,當包裝盒受到擠壓時,邊與邊或邊與面呈全接觸狀態,形成一個整體起到支撐作用,大大提高包裝盒的抗壓強度。大大提高包裝盒的抗壓強度。大大提高包裝盒的抗壓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折疊式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盒
[0001]本技術涉及包裝盒,尤其涉及一種折疊式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盒。
技術介紹
[0002]我國快遞行業業務量保持逐年高速增長。2020年我國快遞量突破千億大關,其中絕大部分用傳統瓦楞紙箱包裝,存在易壞、不能循環使用、抗壓抗沖擊能力差,附加包裝材料如不干膠等不環保的問題,已不符合現代物流業包裝使用要求。
[0003]市場需求也催生了新型物流周轉盒,例如順豐速運推出兀一box可重復使用物流周轉盒,具有防水,防震,耐熱,不使用包裝膠帶等優點。該產品2021年9月率先在杭州,上海等地試點應用。物流巨頭京東對應市場也推出青流箱,采用市場上成熟中空板制作,可重復使用20次以上。無需膠帶封包,在循環使用的同時不產生包裝圾垃。目前,青流箱在全國30余個城市進行使用,已累積使用青流箱1600萬次。
[0004]但目前市場上的幾種物流周轉盒大都采用中空板或蜂窩板制作,由于這種材料厚度較厚不能對折,并且設計的物流周轉盒都是單層結構,抗壓、抗沖擊以及密封性都是有限的,這對用于各種各樣運輸環境,要多次重復使用的物流盒是一個重大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折疊式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盒。
[0006]實現本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折疊式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盒,其包括一體成型且互相扣合的盒體和盒蓋,所述盒體為方形,所述盒體包括底板以及順序圍合于所述底板四周的后側板、右側板、前側板以及左側板,所述右側板上具有第一折痕,所述右側板沿所述第一折痕對折后重疊部分的間隙形成半封閉的右側板夾層,所述左側板上具有第二折痕,所述左側板沿所述第二折痕對折后形成重疊部分的間隙形成半封閉的左側板夾層;所述后側板兩側具有呈矩形的第一插舌,所述第一插舌的高度與所述第一折痕與所述底板之間的間距等長,兩個所述第一插舌分別嵌入所述右側板夾層以及所述左側板夾層,位于所述右側板夾層內的所述第一插舌與所述第一折痕以及所述底板相抵,位于所述左側板夾層內的所述第一插舌與所述第二折痕以及所述底板相抵;所述前側板的兩側具有呈矩形的第二插舌,所述第二插舌的高度與所述第一折痕與所述底板之間的間距等長,兩個所述第二插舌分別嵌入所述右側板夾層以及所述左側板夾層,位于所述右側板夾層內的所述第二插舌與所述第一折痕以及所述底板相抵,位于所述左側板夾層內的所述第二插舌與所述第二折痕以及所述底板相抵;所述盒蓋包括蓋板,所述蓋板的一端與所述盒體相連,所述蓋板的另一端延伸出前蓋板,所述前蓋板兩側分別延伸出第三插舌,所述前蓋板覆蓋于所述前側板上,兩個所述第三插舌分別嵌入所述左側板夾層以及所述右側板夾層內,所述第三插舌具有與所述后側板相抵的第三插舌邊沿,所述蓋板的兩側具有第四插舌,所述第四插舌具有兩相交的第一直角邊和第二直角邊,所述第一直角邊與所述蓋板與所述第四插舌共同的邊沿平行,所述第二直角邊的長度與所述第一折痕與所述底板之間的間距等長,所
述第一直角邊和所述第二直角邊分別與所述后側板以及所述底板相抵。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折痕兩側的所述右側板上對稱安裝有第一魔術貼組件;所述第二折痕兩側的所述左側板上對稱安裝有第二魔術貼組件;所述第一插舌、所述第二插舌以及所述第三插舌上分別開設有給所述第一魔術貼組件和所述第二魔術貼組件讓位的缺口。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插舌和所述第二插舌上分別開設有給所述第一魔術貼組件和所述第二魔術貼組件讓位的鏤空部。
[0009]進一步地,所述前蓋板與所述前側板之間通過封口插舌組件鎖定。
[0010]進一步地,所述封口插舌組件包括開設于所述前側板與所述底板相交的邊沿的中部的第一開口,所述前側板上開設有撕裂區,所述撕裂區與所述第一開口相連并進一步延伸至所述底板上;所述前蓋板的與所述第一開口相對的邊沿向外延伸出與所述第一開口匹配的第五插舌,所述第五插舌上開設有用于固定所述撕裂區的第二開口。
[0011]進一步地,所述盒體和所述盒蓋由PP發泡片材一體成型制得。
[0012]本技術通過在所述右側板以及所述左側板設置成具有夾層的雙層結構,并設計矩形的第一插舌、第二插舌與夾層的上下邊相抵,使得邊與面的接觸全部呈頂緊狀態,第三插舌插入夾層成起到鎖定和支撐作用,當包裝盒受到擠壓時,邊與邊或邊與面呈全接觸狀態,形成一個整體起到支撐作用,大大提高包裝盒的抗壓強度。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折疊式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盒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折疊式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盒的部分折疊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右側板夾層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作詳細說明:
[0017]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折疊式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盒,其包括由pp發泡材料一體成型且互相扣合的盒體1和盒蓋2,所述盒體1為方形,所述盒體包括底板11以及順序圍合于所述底板11四周的后側板12、右側板13、前側板14以及左側板15,所述右側板13上具有第一折痕131,所述右側板13沿所述第一折痕131對折后重疊部分的間隙形成半封閉的右側板夾層132,所述第一折痕131兩側的所述右側板13上對稱安裝有兩組第一魔術貼組件16;所述左側板15上具有第二折痕151,所述第二折痕與所述第一折痕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左側板15沿所述第二折痕151對折后重疊部分的間隙形成半封閉的左側板夾層,所述第二折痕151兩側的所述左側板15上對稱安裝有兩組第二魔術貼組件17;所述后側板12兩側具有呈矩形的第一插舌121,兩個所述第一插舌121分別嵌入所述右側板夾層132以及所述左側板夾層,所述第一插舌121的高度A與所述第一折痕131與所述底板11之間的間距B等長,位于所述右側板夾層132內的所述第一插舌121與所述第一折痕131以及所述底板11相抵,位于所述左側板夾層內的所述第一插舌121與所述第二折痕151以及所述底板11相抵;所述前側板14的兩側具有呈矩形的第二插舌141,所述第二插舌141的高度C與所述第一折痕131與所述底板
11之間的間距B等長,兩個所述第二插舌141分別嵌入所述右側板夾層132以及所述左側板夾層,位于所述右側板夾層132內的所述第二插舌141與所述第一折痕131以及所述底板11相抵,位于所述左側板夾層內的所述第二插舌141與所述第二折痕151以及所述底板11相抵;所述第一插121舌上開設有給所述第一魔術貼組件16和所述第二魔術貼組件17讓位的鏤空部1211,所述第二插舌141上開設有給所述第一魔術貼組件16和所述第二魔術貼組件17讓位的鏤空部1411。
[0018]所述盒蓋2包括蓋板21,所述蓋板21的一端與所述盒體1相連,所述蓋板的21另一端延伸出前蓋板22,所述前蓋板22兩側分別延伸出第三插舌221,所述前蓋板22覆蓋于所述前側板14上,兩個所述第三插舌221分別嵌入所述右側板夾層132以及所述左側板夾層內,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折疊式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盒,其包括一體成型且互相扣合的盒體和盒蓋,所述盒體為方形,所述盒體包括底板以及順序圍合于所述底板四周的后側板、右側板、前側板以及左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側板上具有第一折痕,所述右側板沿所述第一折痕對折后重疊部分的間隙形成半封閉的右側板夾層,所述左側板上具有第二折痕,所述左側板沿所述第二折痕對折后形成重疊部分的間隙形成半封閉的左側板夾層;所述后側板兩側具有呈矩形的第一插舌,所述第一插舌的高度與所述第一折痕與所述底板之間的間距等長,兩個所述第一插舌分別嵌入所述右側板夾層以及所述左側板夾層,位于所述右側板夾層內的所述第一插舌與所述第一折痕以及所述底板相抵,位于所述左側板夾層內的所述第一插舌與所述第二折痕以及所述底板相抵;所述前側板的兩側具有呈矩形的第二插舌,所述第二插舌的高度與所述第一折痕與所述底板之間的間距等長,兩個所述第二插舌分別嵌入所述右側板夾層以及所述左側板夾層,位于所述右側板夾層內的所述第二插舌與所述第一折痕以及所述底板相抵,位于所述左側板夾層內的所述第二插舌與所述第二折痕以及所述底板相抵;所述盒蓋包括蓋板,所述蓋板的一端與所述盒體相連,所述蓋板的另一端延伸出前蓋板,所述前蓋板兩側分別延伸出第三插舌,所述前蓋板覆蓋于所述前側板上,兩個所述第三插舌分別嵌入所述左側板夾層以及所述右側板夾層內,所述第三插舌具有與所述后側板相抵的第三插舌邊沿,所述蓋板的兩側具有第四插舌,所述第四...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洪凌,
申請(專利權)人:張洪凌,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