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包括接收與執行指令的繩體、與繩體通過無線信號連接的信號中心,繩體包括繩索、設置于繩體上的若干功能模塊、與功能模塊連接的儲電池,功能模塊包括設置于繩體一端的信號收發器、設置于繩體另一端的監測單元、設置于繩體側部的若干執行單元,信號中心通過信號收發器與若干功能模塊連接,若干不同的繩體分別通過無線信號與信號中心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解決了現有傳統的警戒繩功能單一,無法進行協同配合使用,并且使用后難以回收的技術問題,滿足了警示敵艦以及臨時航標引導船舶航行的需要。警示敵艦以及臨時航標引導船舶航行的需要。警示敵艦以及臨時航標引導船舶航行的需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水域防務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智能化、整體協同化的海上警戒繩索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在水域防務領域中,傳統的警戒繩具有多個缺點,具體如下:
[0003](1)不同的警戒繩之間無法進行協同配合,而且功能單一,只是通過顏色進行警戒,最后繩索漂浮在海面上,會對海面航道造成影響;
[0004](2)在海面中固定不動,不具有上升和下降的功能;
[0005](3)目前的警戒繩難以實現回收,容易造成水體污染,一旦被臺風卷走,還會容易卷入船舶的螺旋槳,造成事故損失。
[0006]本方案針對如何使得不同的警戒繩之間進行協同配合的技術問題進行解決。
技術實現思路
[0007]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解決了現有傳統的警戒繩功能單一,且無法進行協同配合使用的技術問題,實現了警戒繩協同化、多功能、可回收的效果。
[0008]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包括可接收與執行指令的繩體、與所述繩體通過無線信號連接的信號中心;
[0009]所述繩體包括繩索、用于實現協同功能的若干功能模塊、與所述功能模塊連接的儲電池,所述功能模塊布設在所述繩索上;
[0010]功能模塊包括設置于繩體一端的信號收發器、設置于繩體另一端的監測單元、設置于繩體側部的若干執行單元,監測單元和執行單元分別通過信號收發器與信號中心連接;
[0011]若干不同的繩體分別通過無線信號與所述信號中心連接,通過信號中心向若干不同繩體的功能模塊發出信號,功能模塊執行操作,使得不同的繩體之間相互配合,協同工作,完成任務。
[0012]所述功能模塊與所述儲電池通過導線束連接,所述導線束設置在由橡膠制成的包塑外套內部,并形成包塑導線。
[0013]所述監測單元包括流速儀和設置在所述流速儀側部的深度儀。
[0014]所述執行單元包括均勻設置于所述繩體側部的漂浮結構和驅動裝置;
[0015]所述漂浮結構包括氣球以及設置于所述氣球上的漂浮件,所述漂浮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氣球內部并分別與所述信號收發器連接的電燈、固定在所述氣球內側壁的煙霧盒、設置在所述氣球內部的加熱盒,所述煙霧盒設置排煙孔,所述氣球下部設置排氣孔,所述加熱盒內設置有氣體發生單元,所述氣體發生單元內部裝設疊氮化物,所述驅動裝置內部設置有槳葉。
[0016]所述繩索為十二股編繩結構且體積密度略低于海水,所述繩索的表面為耐附著防污涂層結構。
[0017]所述繩索的直徑為8
?
12mm,長度為1000m,所述氣球的直徑為 30
?
60cm,相鄰所述氣球的間距90m
?
110m。
[0018]所述繩索使用的原料纖維為片層狀結構,所述繩體的外表的顏色為紅色、紫色、黃色、藍色中的任意一種,所述煙霧盒發出的煙霧顏色為紅色、紫色、黃色、藍色中的任意一種。
[0019]所述漂浮結構不少于1套。
[0020]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使用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0021]步驟S1:在水域設置若干個裝置,將所述繩體懸浮于水面,將信號中心設置在基地的船上,所述流速儀測得水流速度,所述深度儀測得所述繩體的深度,所述流速儀和所述深度儀將測得的數據通過所述包塑導線傳輸至所述信號收發器,所述信號收發器以無線信號形式實時地將數據傳輸至信號中心;
[0022]步驟S2:所述信號中心接收到無線信號,對數據進行處理計算之后,以無線信號形式向所述信號收發器發出信號;
[0023]步驟S3:所述信號收發器向所述加熱盒發出指令,所述加熱盒加熱觸發所述氣體發生單元內部的疊氮化物,疊氮化物反應分解產生氮氣,使所述氣球充氣上升并帶動所述繩體漂浮于水面上;
[0024]步驟S4:所述信號收發器向所述驅動裝置發出指令,通過所述驅動裝置的槳葉旋轉產生與水流方向反向的推力,抵消水流對所述繩體的沖擊力影響,使所述繩體形成直線并保持穩定的狀態;
[0025]步驟S5:當外部船舶進入裝置所在水域時,所述信號中心向所述信號收發器發送無線信號,所述信號收發器向所述煙霧盒發出指令,所述煙霧盒釋放煙霧,進行警示和干擾,在夜間,所述信號中心向所述信號收發器發出無線信號,所述信號收發器向所述電燈發出指令,所述電燈進行點亮、關閉操作,進行警示;
[0026]步驟S6:所述信號收發器向所述驅動裝置發出指令,所述驅動裝置帶動所述繩體整體移動,通過所述繩體的移動進行警示和驅趕;
[0027]步驟S7:所述信號收發器向所述排氣孔發出指令,所述排氣孔打開,所述氣球排出一定量的氮氣,使所述繩體下降;
[0028]步驟S8:所述信號中心與其他所述繩體上的所述信號收發器進行信號傳輸,協同運行。
[0029]步驟S9:所述信號收發器向所述驅動裝置發出指令,通過所述驅動裝置的槳葉旋轉產生動力,使繩體運動,進行裝置的回收。
[0030]所述信號中心與衛星信號進行通信,并對所述信號收發器發出操控信號。
[0031]本專利技術產生的技術效果:
[0032](1)通過多裝置協同作業,可勝任規模更大更復雜的任務;
[0033](2)設置有漂浮機構,可以實現裝置整體的上升和下降,下降時隱蔽性更強,上升時警示性更強,漂浮機構內部設置有燈光照明和煙霧盒,夜間和惡劣天氣下警示性更強;
[0034](3)設置有驅動裝置,可以實現精準的移動和回收,移動時可實現協同作業,回收
后避免對水體環境的污染;
[0035](4)通過信號中心進行數據分析和計算,發出指令操作,更加智能化;
[0036](5)使用無線信號遠程控制,數據傳輸更快捷,操作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0037]圖1為本專利技術中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中繩體結構示意圖。
[0038]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中信號中心示意圖。
[0039]圖3為本專利技術中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中漂浮結構內部結構示意圖。
[0040]圖4為本專利技術中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中繩索結構示意圖。
[0041]其中,附圖標記為:A、信號中心;B、繩體;1、繩索;2、信號收發器;3、包塑導線;4、驅動裝置;5、氣球;6、電燈;7、煙霧盒;8、加熱盒;9、排氣孔;10、流速儀;11、深度儀;12、儲電池; 13、漂浮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42]為了能更加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0043]實施例1
[0044]參見圖1
?
圖4,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包括接收與執行指令的繩體B、與繩體B通過無線信號連接的信號中心 A;
[0045]繩體B包括繩索1、用于實現協同功能的若干功能模塊、與功能模塊連接的儲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與執行指令的繩體(B)、與所述繩體(B)通過無線信號連接的信號中心(A);所述繩體(B)包括繩索(1)、用于實現協同功能的若干功能模塊、與所述功能模塊連接的儲電池(12),所述功能模塊布設在所述繩索(1)上;所述功能模塊包括設置于所述繩體(B)一端的信號收發器(2)、設置于所述繩體(B)另一端的監測單元、設置于所述繩體(B)側部的若干執行單元,所述監測單元和所述執行單元分別通過所述信號收發器(2)與所述信號中心(A)連接;若干不同的繩體(B)分別通過無線信號與所述信號中心(A)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監測單元包括流速儀(10)和設置在所述流速儀(10)側部的深度儀(1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執行單元包括設置于所述繩體(B)側部的漂浮結構(13)和驅動裝置(4);所述漂浮結構(13)包括氣球(5)以及設置于所述氣球(5)上的漂浮件,所述漂浮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氣球(5)內部并分別與所述信號收發器(2)連接的電燈(6)、固定在所述氣球(5)內側壁的煙霧盒(7)、設置在所述氣球(5)內部的加熱盒(8),所述煙霧盒(7)設置排煙孔,所述氣球(5)下部設置排氣孔(9),所述加熱盒(8)內設置有氣體發生單元,所述氣體發生單元內部裝設疊氮化物;所述驅動裝置(4)內部設置有槳葉、與所述槳葉連接的電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塊與所述儲電池(12)通過導線束連接,所述導線束設置在由橡膠制成的包塑外套內部,并形成包塑導線(3)。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繩索(1)為十二股編繩結構且體積密度略低于海水,所述繩索(1)的表面為耐附著防污涂層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繩索(1)的直徑為8
?
12mm,長度為1000m,所述氣球(5)的直徑為30
?
60cm,相鄰所述氣球(5)的間距90m
?
110m。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陣式可升降協同海上警戒繩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繩索(1)使用的原料纖維為片層狀結構,所述繩體(B)的外表的顏色為紅色、紫色、黃色、藍色中的任意一種,所述煙霧盒(7)發出的煙霧顏色為紅色、紫色、黃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明,劉玉磊,邱延平,余海斌,宋炳濤,劉瑞強,王成成,鞏亮,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魯普耐特繩網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