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轉動結構和拍攝輔助裝置,轉動結構包括:主體,包括套筒和轉桿,轉桿沿著周向可轉動地穿設于套筒;鎖合組件,包括第一鎖合件和第二鎖合件,第一鎖合件包括設于套筒與轉桿之間的第一活動件,第二鎖合件包括設于套筒與轉桿之間的第二活動件;第一活動件與第二活動件皆能夠沿套筒的周向運動并相互靠近和遠離,以限制和解除轉桿沿周向的轉動。由于控制轉桿鎖緊和解鎖的第一活動件與第二活動件是沿著套筒的周向排布的,所以裝置沿軸向的尺寸更小。由此可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轉動結構和拍攝輔助裝置的整體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拆裝方便。拆裝方便。拆裝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轉動結構和拍攝輔助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攝影配件
,特別涉及一種轉動結構和拍攝輔助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在攝影師利用手持器拍攝、穩定器拍攝、肩扛拍攝以及三腳架拍攝的過程中,為了更好更方便地完成影視拍攝,往往需要裝配攝影輔助裝置完成拍攝設備的手動旋轉拍攝,例如魔術轉接頭、快裝板、手柄、三腳架和上手提等。以上手提為例,上手提可以調節不同角度的場景拍攝,但是傳統的上手提裝配后即鎖緊固定,無法通過微調轉動或者大幅度轉動來滿足拍攝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在于提供一種轉動結構和拍攝輔助裝置,以解決傳統的拍攝輔助裝置無法通過微調轉動或者大幅度轉動來滿足拍攝使用需要的技術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在本技術的第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轉動結構,包括:
[0006]主體,包括套筒和轉桿,所述轉桿沿著周向可轉動地穿設于所述套筒;
[0007]鎖合組件,包括第一鎖合件和第二鎖合件,所述第一鎖合件包括設于所述套筒與所述轉桿之間的第一活動件,所述第二鎖合件包括設于所述套筒與所述轉桿之間的第二活動件;所述第一活動件與所述第二活動件皆能夠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運動并相互靠近和遠離,以限制和解除所述轉桿沿周向的轉動。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動件和所述第二活動件的數量皆為多個,所述第一活動件與所述第二活動件沿周向交替排布。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動件包括兩個第一凸塊和夾設于兩個第一凸塊之間的第一滾體,所述第一滾體徑向的兩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凸塊;所述第二活動件包括兩個第二凸塊和夾設于兩個第二凸塊之間的第二滾體,所述第二滾體徑向的兩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凸塊;
[0010]所述第一活動件與所述第二活動件能夠沿周向相互靠近或者遠離,以使所述第一滾體和所述第二滾體同時抵接所述套筒內表面與所述轉桿外表面。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套筒設有周向延伸的過渡段,所述過渡段的徑向尺寸由兩端朝中間逐漸增大;所述第一滾體和所述第二滾體能分別位于所述過渡段的兩端并抵接所述套筒內表面和所述轉桿外表面,所述第一滾體和所述第二滾體能朝所述過渡段的中間區域運動。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轉桿設有周向延伸的過渡段,所述過渡段的徑向尺寸由兩端朝中間逐漸減小;所述第一滾體和所述第二滾體能分別位于所述過渡段的兩端并抵接所述套筒內表面和所述轉桿外表面,所述第一滾體和所述第二滾體能朝所述過渡段的中間區域運動。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合件還包括第一轉輪,所述第一轉輪與所述第一活動件連接,所述第一轉輪設有周向延伸的軌道槽;所述第二鎖合件還包括第二轉輪,所述第二轉輪與所述第二活動件連接,所述第二轉輪疊設于所述第一轉輪,所述第二活動件穿設并滑動設于所述軌道槽。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套筒設有避讓通道,所述第一鎖合件包括與所述第一轉輪連接的第一驅動臂以及連接所述第一驅動臂與所述套筒的第一復位件,所述第一驅動臂穿設于所述避讓通道并外露于所述套筒,所述第一驅動臂能夠克服所述第一復位件的復位力帶動所述第一活動件朝所述第二活動件靠近;所述第二鎖合件還包括與所述第二轉輪連接的第二驅動臂以及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臂與所述套筒的第二復位件,所述第二驅動臂穿設于所述避讓通道并外露于所述套筒,所述第二驅動臂能夠克服所述第二復位件的復位力帶動所述第二活動件朝所述第一活動件靠近。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套筒包括可拆卸連接的筒體和安裝座,所述第一轉輪和所述第二轉輪設于所述筒體與所述轉桿之間,所述筒體與所述安裝座對接之后形成所述避讓通道;所述安裝座與所述轉桿相對遠離的端部分別用于安裝拍攝設備和拍攝輔助裝置的本體。
[0016]在本技術的第二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拍攝輔助裝置,包括:裝置本體、以及所述的轉動結構;所述轉桿與所述套筒相對遠離的端部中的一者與所述裝置本體連接,另一者用于安裝拍攝設備或者攝影輔助器材。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拍攝輔助裝置為助拍手柄,所述裝置本體為對應所述助拍手柄的手柄本體;或者,所述拍攝輔助裝置為上手提,所述裝置本體為上手提的手持部;或者,所述拍攝輔助裝置為支撐架,所述裝置本體為支撐架的支撐本體;或者,所述拍攝輔助裝置為相機兔籠,所述裝置本體為能夠安裝拍攝設備的兔籠本體。
[0018]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技術實施例至少具有如下優點和積極效果:
[0019]本技術實施例的轉動結構和拍攝輔助裝置,轉桿和套筒中的一者可以與拍攝設備連接,另一者可以與助拍手柄或者支撐架連接,由于本技術能夠通過第一活動件和第二活動件來控制轉桿鎖緊,從而轉桿被固定在某一角度的預緊力更加穩定,并且,由于控制轉桿鎖緊和解鎖的第一活動件與第二活動件是沿著套筒的周向排布的,所以裝置沿軸向的尺寸更小。由此可知,本技術提供的轉動結構和拍攝輔助裝置的整體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拆裝方便。
附圖說明
[002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1]圖1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拍攝輔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圖1所示拍攝輔助裝置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圖1所示拍攝輔助裝置中轉動結構的示意圖;
[0024]圖4為圖3所示轉動結構一個視角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圖3所示轉動結構另一視角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6]圖6為本技術第二實施例轉動結構處于鎖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7為圖6所示轉動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8]圖8為本技術第二實施例轉動結構處于解鎖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9為圖8所示轉動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0]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31]100、拍攝輔助裝置;110、裝置本體;101、第一安裝部;102、第二安裝部;200、轉動結構;300、主體;310、套筒;311、轉動槽;312、過渡段;313、避讓通道;314、筒體;315、安裝座;320、轉桿;321、軸承;400、鎖合組件;410、第一鎖合件;411、第一凸塊;412、第一轉輪;413、軌道槽;414、第一驅動臂;415、第一復位件;420、第二鎖合件;421、第二凸塊;422、第二轉輪;423、第二驅動臂;424、第二復位件;430、限位件;431、第一滾體;432、第二滾體;440、彈性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2]體現本技術特征與優點的典型實施方式將在以下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轉動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包括套筒和轉桿,所述轉桿沿著周向可轉動地穿設于所述套筒;鎖合組件,包括第一鎖合件和第二鎖合件,所述第一鎖合件包括設于所述套筒與所述轉桿之間的第一活動件,所述第二鎖合件包括設于所述套筒與所述轉桿之間的第二活動件;所述第一活動件與所述第二活動件皆能夠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運動并相互靠近和遠離,以限制和解除所述轉桿沿周向的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動件和所述第二活動件皆為多個,所述第一活動件與所述第二活動件沿周向交替排布。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動件包括兩個第一凸塊和夾設于兩個第一凸塊之間的第一滾體,所述第一滾體徑向的兩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凸塊;所述第二活動件包括兩個第二凸塊和夾設于兩個第二凸塊之間的第二滾體,所述第二滾體徑向的兩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凸塊;所述第一活動件與所述第二活動件能夠沿周向相互靠近或者遠離,以使所述第一滾體和所述第二滾體同時抵接所述套筒內表面與所述轉桿外表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設有周向延伸的過渡段,所述過渡段的徑向尺寸由兩端朝中間逐漸增大;所述第一滾體和所述第二滾體能分別位于所述過渡段的兩端并抵接所述套筒內表面和所述轉桿外表面,所述第一滾體和所述第二滾體能朝所述過渡段的中間區域運動。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桿設有周向延伸的過渡段,所述過渡段的徑向尺寸由兩端朝中間逐漸減小;所述第一滾體和所述第二滾體能分別位于所述過渡段的兩端并抵接所述套筒內表面和所述轉桿外表面,所述第一滾體和所述第二滾體能朝所述過渡段的中間區域運動。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合件還包括第一轉輪,所述第一轉輪與所述第一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韋琪,葉梓龍,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小隼智創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