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能防止計算機大型化、成本上升并能從計算機向便攜式機器充電。中央處理裝置根據電壓傳感器的檢測結果,檢測計算機為外部電源模式還是電池模式。為外部電源模式,則向便攜式電話發出充電信號并向其充電;若為電池模式,其檢測結果為容許值以上,則從電池向便攜式電話供電,若為容許值以下,則向其輸出拒絕充電信號并通過報警告知電池的剩余容量低下。(*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向連接在信息終端上的便攜式機器進行充電的充電系統。近年來,便攜式電話的普及非常驚人,據說國民每3人中就有1人持有。除乳幼兒等之外的幾乎所有人都保有便攜式電話,只是時間問題。另一方面,個人計算機的普及也很驚人。正在成為一般的多數從事商務活動的人都利用個人計算機從事工作的時代。其中,同時持有筆記本計算機和便攜式電話,在電線夠不著的室外同時使用兩者的人也確確實實地在增加。在外出的地方使用筆記本計算機或便攜式電話的情況下,電池的充電方法肯定會成為問題。特別是,攜帶著筆記本計算機和便攜式電話,長時間在外出的地方使用的情況下,就必須攜帶計算機和便攜式電話各自專用的充電裝置。圖7為表示在以前將計算機和便攜式電話連接的狀態的外觀圖。便攜式電話51通過電纜55以及接口卡54與計算機52連接,進行數據的收發。計算機52的電源,通過直流轉換器53從插座56處供給。這樣,為了向便攜式電話51充電,就需要將便攜式電話51通過便攜式電話51專用的充電器57連接在插座56上。另外,有時即使在沒有插座56的室外等處使用的情況下,也要求將便攜式電話51連接在計算機52上進行互聯網通信等。但是產生了雖然計算機52的電池的剩余容量還很充分,但便攜式電話1的電池消耗完畢,無法通信的情況。但是,僅將用于進行便攜式電話51的充電的便攜式電話51的專用充電器搭載在計算機上,就會產生與計算機的充電電路重復、使計算機大型化,增加生產成本的問題。因此,就需要有能夠對計算機和便攜式電話統一充電,并且,以不靠外部電源作為電源的狀態,即利用計算機內裝的電池來動作,在該電池的剩余容量充分的情況下需要能夠向便攜式機器充電的充電系統。本專利技術為鑒于這樣的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能夠防止計算機的大型化、成本上升,并且能夠從計算機向便攜式機器進行充電的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之1,在通過電池供給的電力動作的便攜式機器連接在信息終端上、利用通信裝置進行數據的收發的系統中,其特征是具有設置在所述信息終端上、將所述信息終端供給的電源供給到所述便攜式機器上的電源輸出裝置,和設置在所述便攜式機器上、接受從所述電源輸出裝置供給的電源對所述便攜式機器的電池進行充電的第1電池管理裝置。本專利技術之2,在專利技術之1所述的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中,其特征是,所述第1電池管理裝置,檢測所述便攜式機器的電池的剩余容量;所述電源輸出裝置在所述第1電池管理裝置檢測到的剩余容量為第1容許值以下的情況下,向所述便攜式機器上供給電源。本專利技術之3,在專利技術之1或專利技術之2所述的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中,其特征是,識別所述信息終端為電池驅動與否的識別裝置設置在所述信息終端上;所述電源輸出裝置在所述識別裝置未指示電池驅動的情況下,向所述便攜式機器上供給電源。本專利技術之4,在專利技術之3所述的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中,其特征是,檢測向所述信息終端上供給電源的電池的剩余容量的第2電池管理裝置設置在所述信息終端上,所述電源輸出裝置,在所述識別裝置未指示電池驅動的情況下,或者所述第2電池管理裝置檢測到的剩余容量為第2容許值以上的情況下,向所述便攜式機器上供給電源,在所述識別裝置指示為電池驅動且所述第2電池管理裝置檢測到的剩余容量為第2容許值以下的情況下,停止向所述便攜式機器上供給電源。本專利技術之5,在專利技術之4所述的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中,其特征是,具有在所述第2電池管理裝置檢測到的剩余容量為第2容許值以下、未從所述信息終端供給電源的情況下,表示電池的剩余容量低的表示裝置。本專利技術之6,在專利技術之4或專利技術之5所述的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中,其特征是,具有在所述第2電池管理裝置檢測到的剩余容量為第2容許值以下、未從所述信息終端供給電源的情況下,發出警告聲音的警告裝置。本專利技術之7,在專利技術之1至專利技術之6所述的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中,其特征是,具有設置在所述信息終端上、從所述信息終端上供給電源的供電線圈;設置在所述便攜式機器上、將與所述供電線圈電磁耦合感應到的電壓供給到所述便攜式機器上的受電線圈,所述通信裝置通過無線通信或者光通信進行所述信息終端和所述便攜式機器之間的數據的收發。下面對附圖及其符號進行簡單說明。圖1為表示基于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的構成的概略框圖。圖2為表示在圖1的構成中,從外部供給電源的計算機2和便攜式電話1相連接的狀態的外觀圖。圖3為表示圖2的計算機2利用內部的電池驅動、與便攜式電話1相連接的狀態的外觀圖。圖4為表示將計算機2和便攜式電話1之間的電源連接無接觸化的構造的概略框圖。圖5為說明計算機2向便攜式電話1進行充電的情況下的動作的流程圖。圖6為說明便攜式電話1進行充電的動作的流程圖。圖7為表示以前的將計算機和便攜式電話連接的狀態的外觀圖。在上述附圖中,1-便攜式電話,2-計算機,3-直流轉換器,4-接口卡,5-連接電纜,6-插座,301、311-CPU,302、312-電壓傳感器,303、313-電壓穩定化電路,304、314-控制信號總線,305、306、315、316-二極管,307、317-電池管理電路,308、318-電池,319-開關,320-電源端子,401-整流電路,402、412-電磁耦合線圈,403、413-通信部分,411-逆變器。實施例下面參照附圖說明基于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圖1為表示基于該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的構成的概略框圖。首先,圖1中所示的計算機2,為例如可以移動的筆記本型的計算機。電壓傳感器312,測定通過電源端子320供給的電壓,將檢測結果通過控制信號總線314輸出到CPU(中央處理裝置)311。二極管316防止從電池318向電源端子320一側流入電流。不通過電源端子320向計算機2供給電源的情況下,通過電壓傳感器312的內部電阻和該二極管316的作用,電壓傳感器312的輸入電壓降低至幾乎0V。另一方面,供給電源的情況下,通過電壓傳感器312,檢測經由電源端子320從外部施加的電壓。電池管理電路317,根據CPU311的指示,利用經由電源端子320從外部供給的電源對電池318充電。同時,電源管理電路317,檢測電池318的剩余容量,將檢測結果輸出到CPU311。該電池318的剩余容量,通過檢測電池318的端子電壓,根據該檢測結果確定。另外,也可以使電池管理電路317進行電池318的充電電流和放電電流的積算來檢測剩余容量。電壓穩定化電路313,使供給到CPU311的電源穩定化。CPU311,將電壓傳感器312輸出的檢測結果和預先確定的規定電壓值相比較,在檢測結果為規定電壓值以上的情況下,設定為利用從外部電源經由直流轉換器3(參照圖2)和電源端子320供給的電源驅動的外部電源(電燈線)模式。另外,CPU311在檢測結果為規定電壓值以下的情況下,設定為利用從電池318供給的電源驅動的電池(電池驅動)模式。CPU311在電池模式的情況下,根據電池管理電路317的檢測結果,檢測到電池318的剩余容量在預先設定的、或者使用者所設定的容許值以下的情況下,使開關319成為OFF狀態,停止向便攜式電話1供給電源。另一方面,在電池318的剩余容量為容許值以上的情況下,CPU311使開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攜式機器的充電系統,在通過電池供給的電力動作的便攜式機器連接在信息終端上、利用通信裝置進行數據的收發的系統中,其特征是,具有:設置在所述信息終端上、將所述信息終端供給的電源供給到所述便攜式機器上的電源輸出裝置;設置在所述便攜式機器上、接受從所述電源輸出裝置供給的電源對所述便攜式機器的電池進行充電的第1電池管理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市原正貴,前村浩三,
申請(專利權)人:日本電氣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