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酸霧洗滌塔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臥式交叉流式酸霧洗滌塔,包括酸霧洗滌塔本體和底座,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的底部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上端并位于酸霧洗滌塔本體的左側設置有達標排放通道,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的右端開設有廢氣入口水箱,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的左端開設有出氣口,所述廢氣入口水箱的底部連接有進出水管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廢氣入口水箱、進出水管道和活性炭吸附箱,利用它們之間的相互配合作用,從而可以實現將廢氣中的部分熱量對廢氣入口水箱內的水進行加熱,加熱的水可以供后期使用,提高了廢氣中的熱量利用率,節約了能量,另外通過設置活性炭吸附箱,可以對廢氣提高凈化處理效果。可以對廢氣提高凈化處理效果。可以對廢氣提高凈化處理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臥式交叉流式酸霧洗滌塔
[0001]本技術涉及酸霧洗滌塔
,具體為一種臥式交叉流式酸霧洗滌塔。
技術介紹
[0002]酸霧洗滌塔能夠去除空氣中有害氣體,適用范圍很廣,凈化效率極高,設備阻力低,占地面積小的特點,多用于化工廠,雖然酸霧洗滌塔的種類有很多,但是依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0003]現有的臥式交叉流式酸霧洗滌塔,在使用時,無法對廢氣中的含有的熱量進行利用,導致熱量白白浪費,使得廢氣中的熱量利用率低,另外廢氣凈化處理效果較差,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種臥式交叉流式酸霧洗滌塔來解決上述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臥式交叉流式酸霧洗滌塔,解決了現有的臥式交叉流式酸霧洗滌塔,在使用時,無法對廢氣中的含有的熱量進行利用,導致熱量白白浪費,使得廢氣中的熱量利用率低,另外廢氣凈化處理效果較差的問題。
[0005]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臥式交叉流式酸霧洗滌塔,包括酸霧洗滌塔本體和底座,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的底部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上端并位于酸霧洗滌塔本體的左側設置有達標排放通道,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的右端開設有廢氣入口水箱,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的左端開設有出氣口,所述廢氣入口水箱的底部連接有進出水管道,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的內部靠右端設置有第一填料層,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的內部并位于第一填料層的左側設置有第一噴淋管道,所述第一噴淋管道的左側設置有第二填料層,所述第二填料層的左側設置有第二噴淋管道,所述第一噴淋管道和第二噴淋管道的相同側均安裝有多個豎直分布的噴頭,所述第一噴淋管道和第二噴淋管道的下端均與輸送管道相連接,所述輸送管道的下端連接有入液口,所述入液口上設置有循環泵,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的內部靠底端設置有分隔板,所述第二噴淋管道的左側設置有除霧器,所述除霧器的左側設置有活性炭吸附箱,所述出氣口中設置有風機,所述出氣口的左端與達標排放通道的一側相連通。
[0006]優選的,所述分隔板上開設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通孔。
[0007]優選的,所述輸送管道的左右兩端均嵌設在分隔板上。
[0008]優選的,所述入液口的底部靠近酸霧洗滌塔本體的內部底端。
[0009]優選的,所述廢氣入口水箱的軸心處為通空狀。
[0010]優選的,所述輸送管道的形狀為U型結構。
[0011]與現有技術對比,本技術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術通過設置廢氣入口水箱、進出水管道和活性炭吸附箱,利用它們之間的相互配合作用,從而可以實現將廢氣中的部分熱量對廢氣入口水箱內的水進行加熱,加熱的水可以供后期使用,提高了廢氣中的熱量利用率,節約了能量,另外通過設置活性炭吸
附箱,可以對廢氣提高凈化處理效果。
附圖說明
[0013]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申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14]圖1為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整體結構剖視示意圖;
[0016]圖3為本技術部分結構剖視放大示意圖。
[0017]圖中:1、酸霧洗滌塔本體;2、底座;3、廢氣入口水箱;4、出氣口;5、達標排放通道;6、進出水管道;7、第一填料層;8、第一噴淋管道;9、第二填料層;10、第二噴淋管道;11、除霧器;12、活性炭吸附箱;13、輸送管道;14、入液口;15、循環泵;16、分隔板;17、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表示的僅是示意圖,而非實物圖,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地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附圖中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附圖中不同種類的剖面線不是按照國標進行標注的,也不對元件的材料進行要求,是對圖中元件的剖視圖進行區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部件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9]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可以是活動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
[0020]請參閱圖1
?
3,一種臥式交叉流式酸霧洗滌塔,包括酸霧洗滌塔本體1和底座2,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底部連接有底座2,底座2的左上端并位于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左側設置有達標排放通道5,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右端開設有廢氣入口水箱3,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左端開設有出氣口4,廢氣入口水箱3的底部連接有進出水管道6,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內部靠右端設置有第一填料層7,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內部并位于第一填料層7的左側設置有第一噴淋管道8,第一噴淋管道8的左側設置有第二填料層9,第二填料層9的左側設置有第二噴淋管道10,第一噴淋管道8和第二噴淋管道10的相同側均安裝有多個豎直分布的噴頭,第一噴淋管道8和第二噴淋管道10的下端均與輸送管道13相連接,輸送管道13的下端連接有入液口14,入液口14上設置有循環泵15,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內部靠底端設置有分隔板16,第二噴淋管道10的左側設置有除霧器11,除霧器11的左側設置有活性炭吸附箱12,通過設置活性炭吸附箱12可以對廢氣提高凈化處理效果,出氣口4中設置有風機17,出氣口4的左端與
達標排放通道5的一側相連通,分隔板16上開設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通孔,輸送管道13的左右兩端均嵌設在分隔板16上,入液口14的底部靠近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內部底端,利用它們之間的相互配合作用,從而可以實現將廢氣中的部分熱量對廢氣入口水箱3內的水進行加熱,加熱的水可以供后期使用,提高了廢氣中的熱量利用率,節約了能量,廢氣入口水箱3的軸心處為通空狀,輸送管道13的形狀為U型結構。
[0021]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將酸霧廢氣從廢氣入口水箱3的軸心處輸入到酸霧洗滌塔本體1內,廢氣經過廢氣入口水箱3時,酸霧廢氣中的部分熱量會通過熱傳導到廢氣入口水箱3內部的水中,從而實現對廢氣入口水箱3內的水進行加熱,加熱的水可以供后期使用,當酸霧廢氣進入酸霧洗滌塔本體1內時,依次經過第一填料層7、第一噴淋管道8、第二填料層9和第二噴淋管道10,廢氣與第一噴淋管道8和第二噴淋管道10一側噴頭噴出的氫氧化鈉吸收液進行氣液充分接觸吸收中和反應,酸霧廢氣經過凈化后,然后經過除霧器11的除霧處理后進入活性炭吸附箱1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臥式交叉流式酸霧洗滌塔,包括酸霧洗滌塔本體(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底部連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左上端并位于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左側設置有達標排放通道(5),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右端開設有廢氣入口水箱(3),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左端開設有出氣口(4),所述廢氣入口水箱(3)的底部連接有進出水管道(6),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內部靠右端設置有第一填料層(7),所述酸霧洗滌塔本體(1)的內部并位于第一填料層(7)的左側設置有第一噴淋管道(8),所述第一噴淋管道(8)的左側設置有第二填料層(9),所述第二填料層(9)的左側設置有第二噴淋管道(10),所述第一噴淋管道(8)和第二噴淋管道(10)的相同側均安裝有多個豎直分布的噴頭,所述第一噴淋管道(8)和第二噴淋管道(10)的下端均與輸送管道(13)相連接,所述輸送管道(13)的下端連接有入液口(14),所述入液口(14)上設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左海軍,
申請(專利權)人:合佳環境科技江蘇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