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放電檢測電路及滅蚊器,包括:振蕩模塊、升壓模塊、儲能充電模塊、反饋模塊和控制模塊,振蕩模塊與升壓模塊連接,升壓模塊與儲能充電模塊連接,反饋模塊包括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振蕩模塊與第二電阻連接,第一電阻的一端連接于振蕩模塊與第二電阻之間,第一電阻的另一端與控制模塊連接,以使控制模塊檢測得到所述第一電阻的電平變化情況,判斷儲能充電模塊是否放電,達到自動檢測滅蚊器在工作中的放電情況,方便用戶的使用,通過第二電阻與第一電阻的并聯,對經過第一電阻的電流進行分流,減少流經第一電阻的電流,進而減少流經控制模塊的電流,保護控制模塊,提高工作模塊的工作穩定性。提高工作模塊的工作穩定性。提高工作模塊的工作穩定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放電檢測電路及滅蚊器
[0001]本技術涉及滅蚊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放電檢測電路及滅蚊器。
技術介紹
[0002]滅蚊器是一種常用的家電,采用放電的方式擊殺蚊蟲,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對于滅蚊器的功能要求不斷提高,相關技術中的滅蚊器無法檢測放電情況,人們在使用滅蚊器的過程中僅能通過人工識別滅蚊器的放電情況,在頻繁使用的情況下,人工難以準確識別滅蚊器的放電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技術提出一種放電檢測電路及滅蚊器,能夠自動檢測滅蚊器的放電情況,便于用戶使用。
[0004]本技術還提出一種具有上述專利技術名稱的滅蚊器。
[0005]根據本技術的第一方面實施例的一種放電檢測電路,包括:振蕩模塊、升壓模塊、儲能充電模塊、反饋模塊和控制模塊,所述振蕩模塊與所述升壓模塊連接,所述升壓模塊與所述儲能充電模塊連接,所述反饋模塊包括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所述振蕩模塊與所述第二電阻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振蕩模塊與所述第二電阻之間,所述第一電阻的另一端與控制模塊連接,以使所述控制模塊檢測得到所述第一電阻的電平變化情況。
[0006]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放電檢測電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振蕩模塊通過自激振蕩的方式將電源端輸入的直流電壓轉變為交流電壓傳輸到升壓模塊,升壓模塊將交流電壓進行增幅放大,然后輸入到儲能充電模塊,當儲能充電模塊進行放電后,通過反饋模塊的電流會產生變化,當電流通過第一電阻時,第一電阻兩端的電壓產生變化,控制模塊通過檢測第一電阻一端的電平變化,判斷儲能充電模塊是否放電,達到自動檢測滅蚊器在工作中的放電情況,方便用戶的使用,通過第二電阻與第一電阻的并聯,對經過第一電阻的電流進行分流,減少流經第一電阻的電流,進而減少流經控制模塊的電流,保護控制模塊,提高工作模塊的工作穩定性。
[0007]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振蕩模塊與所述第二電阻之間設置有開關管,所述開關管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
[0008]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開關管為MOS晶體管,所述MOS晶體管的源極與所述第二電阻連接,所述MOS晶體管的柵極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所述MOS晶體管的漏極與所述振蕩模塊連接。
[0009]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控制模塊包括用于發出PWM信號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與所述MOS晶體管的柵極連接。
[0010]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控制模塊包括第一保護電阻和用于與電源負極連接的第二保護電阻,所述控制模塊通過所述第一保護電阻與所述MOS晶體管的柵極連
接,所述第二保護電阻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保護電阻與所述MOS晶體管的柵極之間。
[0011]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振蕩模塊包括三極管、第三電阻、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所述第一線圈包括用于與電源正極連接的第一感應端和與所述第三電阻連接的第二感應端,所述第三電阻與所述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感應端與所述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二線圈分別與所述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二電阻連接。
[0012]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升壓模塊包括第三線圈和與所述第三線圈連接的倍壓支路,所述第二線圈和所述第一線圈分別與所述第三線圈耦合,所述倍壓支路與所述儲能充電模塊連接,所述升壓模塊還包括第一電容與第二電容,所述第一電容與所述第二電容相互連接形成倍壓支路,所述倍壓支路與所述儲能充電模塊連接。
[0013]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儲能充電模塊包括第四電阻、第五電阻和儲能電容,所述第四電阻與所述第五電阻串聯形成泄放支路,所述泄放支路與所述儲能電容并聯,所述泄放支路與所述升壓模塊連接。
[0014]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反饋模塊包括濾波電容,所述濾波電容的一端分別與所述控制模塊和所述第一電阻連接,所述濾波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電阻連接。
[0015]根據本技術的第二方面實施例的滅蚊器,包括以上實施例的放電檢測電路。
[0016]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滅蚊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振蕩模塊通過自激振蕩的方式將電源端輸入的直流電壓轉變為交流電壓傳輸到升壓模塊,升壓模塊將交流電壓進行增幅放大,然后輸入到儲能充電模塊,當儲能充電模塊進行放電后,通過反饋模塊的電流會產生變化,當電流通過第一電阻時,第一電阻兩端的電壓產生變化,控制模塊通過檢測第一電阻一端的電平變化,判斷儲能充電模塊是否放電,達到自動檢測滅蚊器在工作中的放電情況,方便用戶的使用,通過第二電阻與第一電阻的并聯,對經過第一電阻的電流進行分流,減少流經第一電阻的電流,進而減少流經控制模塊的電流,保護控制模塊,提高工作模塊的工作穩定性。
[0017]本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其中:
[0019]圖1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放電檢測電路的模塊結構圖;
[0020]圖2為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的放電檢測電路的模塊結構圖;
[0021]圖3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放電檢測電路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3]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
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4]在本技術的描述中,若干的含義是一個或者多個,多個的含義是兩個以上,大于、小于、超過等理解為不包括本數,以上、以下、以內等理解為包括本數。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區分技術特征為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先后關系。
[0025]本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設置、安裝、連接等詞語應做廣義理解,所屬
技術人員可以結合技術方案的具體內容合理確定上述詞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26]參照圖1和圖3,圖1為本技術第一方面實施例的放電檢測電路的模塊結構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放電檢測電路的電路圖,可以理解的是,本技術的放電檢測電路包括:控制模塊、反饋模塊、振蕩模塊,升壓模塊以及儲能充電模塊,振蕩模塊中通過三極管在飽和和截止的狀態中不斷交替,將電源端輸入的直流電壓通過自激振蕩的方式變成交流電壓通過變壓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放電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應用于滅蚊器,包括:振蕩模塊、升壓模塊、儲能充電模塊、反饋模塊和控制模塊,所述振蕩模塊與所述升壓模塊連接,所述升壓模塊與所述儲能充電模塊連接,所述反饋模塊包括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所述振蕩模塊與所述第二電阻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振蕩模塊與所述第二電阻之間,所述第一電阻的另一端與控制模塊連接,以使所述控制模塊檢測得到所述第一電阻的電平變化情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放電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蕩模塊與所述第二電阻之間設置有開關管,所述開關管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放電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管為MOS晶體管,所述MOS晶體管的源極與所述第二電阻連接,所述MOS晶體管的柵極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所述MOS晶體管的漏極與所述振蕩模塊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放電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包括用于發出PWM信號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與所述MOS晶體管的柵極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放電檢測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包括第一保護電阻和用于與電源負極連接的第二保護電阻,所述控制模塊通過所述第一保護電阻與所述MOS晶體管的柵極連接,所述第二保護電阻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保護電阻與所述MOS晶體管的柵極之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健超,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金萊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