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及其生產工藝,涉及液晶顯示屏技術領域。一種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包括顯示屏主體,所述顯示屏主體上設置有固定外框,固定外框上活動連接有膜組件,所述膜組件包括主動軸、梯形框架、導向輥和膜層,主動軸上套接有驅動組件,主動軸通過軸承與梯形框架活動連接,梯形框架上設置有導向輥。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的一種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及其生產工藝,通過設置梯形框架在顯示屏主體的前后方均設置膜層,將梯形框架向顯示屏主體的后方拉緊,使得膜層緊貼顯示屏主體的發光面,使用反光膜起到防反光的效果,在不需要防反光時,將高清膜與顯示屏主體的發光面接觸,提高顯示屏主體的清晰度。提高顯示屏主體的清晰度。提高顯示屏主體的清晰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及其生產工藝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液晶顯示屏
,特別涉及一種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及其生產工藝。
技術介紹
[0002]關于液晶顯示屏,現有技術中,中國專利CN215118169U公開了一種防反光的汽車液晶顯示屏,包括曲面形設計的液晶顯示屏,液晶顯示屏左側固定有滾軸,滾軸上貫穿有滾筒,滾筒上纏繞有磨砂膜,磨砂膜可從液晶顯示屏一端展開,并沿著滑槽組滑動到液晶顯示屏的另一端,對液晶顯示屏起到遮光作用。
[0003]該專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但是該專利中的磨砂膜通過磁吸塊連接,不與顯示屏貼合,磨砂膜的使用會降低顯示屏的清晰度,磨砂膜與液晶顯示屏距離一段距離后,使得清晰度更低,且磨砂膜的一端通過繞卷的方式折疊,磨砂膜在撐開后,兩端不能完全拉緊,使得磨砂膜與顯示屏的貼合度不高,進一步降低了顯示屏的清晰度。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及其生產工藝,通過設置梯形框架在顯示屏主體的前后方均設置膜層,將梯形框架向顯示屏主體的后方拉緊,使得膜層緊貼顯示屏主體的發光面,使用反光膜起到防反光的效果,在不需要防反光時,轉動膜層的位置,將高清膜與顯示屏主體的發光面接觸,提高顯示屏主體的清晰度,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包括顯示屏主體,所述顯示屏主體上設置有固定外框,固定外框上活動連接有膜組件,所述膜組件包括主動軸、梯形框架、導向輥和膜層,主動軸上套接有驅動組件,主動軸通過軸承與梯形框架活動連接,梯形框架上設置有導向輥,導向輥上套接有膜層,膜層與主動軸接觸。
[0006]優選的,所述主動軸的上端固定連接有主轉齒輪,梯形框架靠近主動軸的位置上對稱設置有壓緊輥。
[0007]優選的,所述膜層包括反光膜和高清膜,反光膜和高清膜的收尾連接,圍成環形結構。
[0008]優選的,所述固定外框與顯示屏主體的上下端固定連接,固定外框靠近顯示屏主體左右兩端的位置上留有空隙,梯形框架貫穿固定外框左右兩端的空隙,與固定外框活動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驅動組件包括安裝支架、驅動電機、活動組件和推送板,安裝支架一側的下端安裝有驅動電機,安裝支架的另一側的上端活動連接有推送板,推送板上活動連接有活動組件,活動組件的下端與驅動電機活動連接,安裝支架靠近驅動電機一側的上端軸連接有固定錐齒輪,固定錐齒輪的旋轉軸通過皮帶與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長轉軸,長轉軸通過皮帶與固定錐齒輪的旋轉軸套接,長轉軸上套接有轉輪,長轉軸靠近轉輪的位置上開設有凹槽,凹槽內設置有支撐彈簧,支撐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頂塊,頂塊的上端為斜面結構,頂塊與轉輪活動連接。
[0011]優選的,所述轉輪上設置有螺旋葉片,螺旋葉片靠近驅動電機的一端寬度小于另一端的寬度,螺旋葉片的兩端均設置有限位板,轉輪的內壁上設置有與頂塊相匹配的凹孔。
[0012]優選的,所述活動組件包括方桿、抬高彈簧、限位輪、齒輪軸、上移齒輪和活動錐齒輪,方桿的上部位置與推送板套接,方桿的上端活動連接有齒輪軸,方桿至于推送板下端的位置上套接有抬高彈簧,抬高彈簧的上端與推送板的下表面連接,方桿的下端活動連接有限位輪,限位輪與螺旋葉片接觸,齒輪軸上固定連接有上移齒輪和活動錐齒輪。
[0013]優選的,所述推送板與方桿套接,推送板貫穿安裝支架,且推送板的一端與主動軸套接。
[0014]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的生產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0015]S1:依次顯示屏主體材料放置在制造裝置上,使得顯示屏主體顯示面朝上并進行固定,在顯示屏主體上表面邊緣進行涂膠處理;
[0016]S2:在顯示屏主體的上下端面連接固定外框,并在固定外框上連接梯形框架,通過主動軸、導向輥將梯形框架固定;
[0017]S3:在主動軸、導向輥上套接膜層,并調整膜層的松緊度;
[0018]S4:將主動軸與驅動組件連接,并對驅動組件的位置進行固定。
[00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專利技術提出的一種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及其生產工藝,通過設置梯形框架在顯示屏主體的前后方均設置膜層,將梯形框架向顯示屏主體的后方拉緊,使得膜層緊貼顯示屏主體的發光面,使用反光膜起到防反光的效果,在不需要防反光時,轉動膜層的位置,將高清膜與顯示屏主體的發光面接觸,提高顯示屏主體的清晰度;主動軸帶動膜層旋轉,導向輥和壓緊輥將膜層拉緊,能夠避免膜層松動,進一步提高顯示屏主體的清晰度;
[0021]驅動電機帶動轉輪和固定錐齒輪旋轉,轉輪旋轉推動方桿傾斜上移,帶動活動錐齒輪與固定錐齒輪嚙合,上移齒輪與主轉齒輪嚙合,最終實現主動軸旋轉,推送板推送主動軸前進,在主動軸旋轉前,將膜層與顯示屏主體分離,能夠避免膜層移動時與顯示屏主體摩擦,提高膜層與顯示屏主體的使用壽命;轉輪旋轉一周后,限位板與限位輪卡合,阻止轉輪旋轉,驅動電機僅帶動固定錐齒輪旋轉,對膜層的位置進行調整;當膜層調整完成后,驅動電機反向工作,支撐彈簧將頂塊頂至與轉輪卡合,轉輪旋轉,同步帶動轉輪旋轉,活動錐齒輪和上移齒輪復位,膜組件整體收回,相應的膜層與顯示屏主體再次貼合。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圖;
[0023]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膜組件部分結構圖;
[0024]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膜層安裝結構圖;
[0025]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膜層結構圖;
[0026]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膜層工作狀態圖;
[0027]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更換膜層狀態圖;
[0028]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A處放大圖;
[0029]圖8為本專利技術的長轉軸與轉輪分解圖。
[0030]圖中:1、顯示屏主體;11、固定外框;2、膜組件;21、主動軸;211、主轉齒輪;22、梯形框架;221、壓緊輥;23、導向輥;24、膜層;241、反光膜;242、高清膜;3、驅動組件;31、安裝支架;311、固定錐齒輪;32、驅動電機;321、長轉軸;3211、支撐彈簧;3212、頂塊;322、轉輪;3221、螺旋葉片;3222、限位板;33、活動組件;331、方桿;332、抬高彈簧;333、限位輪;334、齒輪軸;335、上移齒輪;336、活動錐齒輪;34、推送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2]請參閱圖1
?
圖4,一種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包括顯示屏主體1,顯示屏主體1上設置有固定外框11,固定外框11上活動連接有膜組件2,固定外框11與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包括顯示屏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屏主體(1)上設置有固定外框(11),固定外框(11)上活動連接有膜組件(2),所述膜組件(2)包括主動軸(21)、梯形框架(22)、導向輥(23)和膜層(24),主動軸(21)上套接有驅動組件(3),主動軸(21)通過軸承與梯形框架(22)活動連接,梯形框架(22)上設置有導向輥(23),導向輥(23)上套接有膜層(24),膜層(24)與主動軸(21)接觸。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軸(21)的上端固定連接有主轉齒輪(211),梯形框架(22)靠近主動軸(21)的位置上對稱設置有壓緊輥(22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層(24)包括反光膜(241)和高清膜(242),反光膜(241)和高清膜(242)的收尾連接,圍成環形結構。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框(11)與顯示屏主體(1)的上下端固定連接,固定外框(11)靠近顯示屏主體(1)左右兩端的位置上留有空隙,梯形框架(22)貫穿固定外框(11)左右兩端的空隙,與固定外框(11)活動連接。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3)包括安裝支架(31)、驅動電機(32)、活動組件(33)和推送板(34),安裝支架(31)一側的下端安裝有驅動電機(32),安裝支架(31)的另一側的上端活動連接有推送板(34),推送板(34)上活動連接有活動組件(33),活動組件(33)的下端與驅動電機(32)活動連接,安裝支架(31)靠近驅動電機(32)一側的上端軸連接有固定錐齒輪(311),固定錐齒輪(311)的旋轉軸通過皮帶與驅動電機(32)的輸出端連接。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反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機(32)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長轉軸(321),長轉軸(321)通過皮帶與固定錐齒輪(311)的旋轉軸套接,長轉軸(321)上套接有轉輪(322),長轉軸(321)靠近轉輪(322)的位置上開設有凹槽,凹槽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燕紅,陳龍,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帝顯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