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烘干領域,公開一種料倉烘干裝置,包括熱交換器,熱交換器一端連接有氣泵,另一端連接有烘干結構,熱交換器底部連接回轉窯廢氣出口,底部設有廢氣進口,烘干結構底部設有傳動結構,熱交換器外壁和內部分別設有管件和小管道,烘干結構內設有加熱管道,加熱管道末端為加熱層,加熱層通過支管組成八邊形,分支上通過金屬篩網進行包裹。通過在熱交換器內設置小管道,將燃燒產生高溫廢氣從小管道內流過,以此來對小管道外由氣泵抽進來的冷空氣進行加熱處理,當冷空氣經過多個小管道之后變成熱空氣輸出,可以不需要加熱片等其它電源對空氣進行加熱,利用現有的高溫廢氣即可以實現對空氣的加熱,有效減少能源的損耗。有效減少能源的損耗。有效減少能源的損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料倉烘干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烘干領域,具體是一種料倉烘干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回轉窯燃燒室在燃燒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高溫廢氣,以往的時候,直接將高溫廢氣排放到空氣,不僅會產生空氣污染,而且將大量的余熱白白浪費,而且在之前的料倉只能作為對料球的儲料倉使用,但是實際料球的含水量一般都在15%左右,含水率較高造成造球料細粉無法完全過篩,影響預燒質量一致性,因此,需要對料球進行烘干,但是烘干需要用到電源對其進行加熱,用電量非常的大。
[0003]在已經公開的文件CN201921358770
?
一種帶加熱烘干功能的塑料混料倉中,也是一種烘干結構,此結構需要用到加熱裝置,需要通過電源對其進行加熱,消耗大量的電力。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料倉烘干裝置,通過對現有的廢氣的利用,減少電力的使用,節約能源。
[0005]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料倉烘干裝置,包括熱交換器,熱交換器一端連接有氣泵,另一端連接有烘干結構,熱交換器底部連接回轉窯廢氣出口,底部設有廢氣進口,烘干結構底部設有傳動結構,熱交換器外壁和內部分別設有管件和小管道,烘干結構內設有加熱管道,加熱管道末端為加熱層,加熱層通過支管組成八邊形,分支上通過金屬篩網進行包裹。
[0006]進一步地,小管道位于管件內部,小管道設有53
?
56個,小管道依次間隔均勻排列在管件內部,小管道之間設有間隔,小管道和管件之間平行設置。
[0007]進一步地,熱交換器的管件一側上部通過冷空氣進管連接有氣泵,熱交換器的管件的另一側下部通過熱風出氣管和外部的料倉烘干裝置連接。
[0008]進一步地,烘干結構設有相鄰的兩個,烘干結構包括烘干筒,烘干筒的頂部通過加熱管道和熱交換器的熱風出氣管連接,熱風出氣管呈反Z字形,烘干結構的底部的傳動結構包括傳輸帶,傳輸帶通過滾筒進行驅動。
[0009]進一步地,加熱管道包括加熱空氣豎管、支管以及回收氣體管道,加熱空氣豎管上設有進風調節閥,加熱空氣豎管豎直和熱風出氣管連通,支管呈正八邊形,正八邊形分別位于加熱空氣豎管的下部和末端,加熱空氣豎管和正八邊形的中心位置貫穿。
[0010]進一步地,加熱空氣豎管、正八邊形和熱風出氣管連通,烘干筒上部為圓柱體,下部為圓錐,接近圓錐的正八邊形型小于上部,烘干筒內設有料球。
[0011]進一步地,正八邊形每側開口5*10厘米,金屬篩網包裹在開口上,篩網為40
?
60目。
[0012]進一步地,烘干筒上部通過回收氣體管道和外部的布袋除塵器連接進行氣體回收。
[0013]本技術的有益之處:1、本技術通過在熱交換器內設置小管道,將燃燒產
生高溫廢氣從小管道內流過,以此來對小管道外由氣泵抽進來的冷空氣進行加熱處理,當冷空氣經過多個小管道之后變成熱空氣輸出,可以不需要加熱片等其它電源對空氣進行加熱,利用現有的高溫廢氣即可以實現對空氣的加熱,有效減少能源的損耗。
[0014]2、本技術將支管做成八邊形狀,能夠增大和料球之間的接觸面積,能夠對料球起到加快烘干的左右,并且能夠對熱空氣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0015]3、本技術通過在分支上包裹金屬篩網,一方面篩網透氣性好有利于空氣流通加熱,另一方面篩網能夠有效阻止料球進入管道阻礙空氣流通。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技術俯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
?
4為本技術圖1的A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1、氣泵,2、熱交換器,3、管件,4、小管道,5、冷空氣進管,6、熱風出氣管,7、烘干筒,8、加熱空氣豎管,9、支管,10、回收氣體管道,11、篩網,12、滾筒,13、傳輸帶, 14、進風調節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加深對本技術的理解,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的限定。
[0021]如圖1
?
4所示,料倉烘干裝置,包括熱交換器2,熱交換器2一端連接有氣泵1,另一端連接有烘干結構,熱交換器2底部連接回轉窯廢氣出口,底部設有廢氣進口,烘干結構底部設有傳動結構,熱交換器2外壁和內部分別設有管件3和小管道4,烘干結構內設有加熱管道,加熱管道末端為加熱層,加熱層通過支管9組成八邊形,分支9上通過金屬篩網11進行包裹,上一道工序中燃燒產生的高溫廢氣進入到熱交換器2中的小管道4,然后對小管道4外的空氣進行加熱,小管道4外的空氣被加熱,熱空氣從熱風出氣管6中進入到加熱空氣豎管8中,最后進入到支管9中,對烘干筒7內的料球進行烘干。
[0022]小管道4位于管件3內部,小管件4兩端外側之間以及和管件3的頂部和底部之間為封閉狀態,防止廢氣進入小管道和和管件3之間,小管道4設有53
?
56個,小管道4依次間隔均勻排列在管件3內部,小管道4之間設有間隔,小管道4和管件3之間平行設置,設有多個小管道4,在熱風從熱交換器2下方進入的時候,能夠更多的接觸到小管道4上,使得熱風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使得熱空氣能夠盡可能多的傳遞出去。
[0023]熱交換器2的管件3一側上部通過冷空氣進管5連接有氣泵1,熱交換器2的管件3的另一側下部通過熱風出氣管6和外部的料倉烘干裝置連接,氣泵1將外部的冷空氣打入到熱交換器2中,然后從熱風出氣管6中出去。
[0024]烘干結構設有相鄰的兩個,烘干結構包括烘干筒7,烘干筒7的頂部通過加熱管道和熱交換器2的熱風出氣管6連接,熱風出氣管6呈反Z字形,將熱空氣傳送到烘干筒7內,烘干結構的底部的傳動結構包括傳輸帶13,傳輸帶13通過滾筒12進行驅動,將烘干的料球通過傳輸帶13傳送到下一道工序。
[0025]加熱管道包括加熱空氣豎管8、支管9以及回收氣體管道10,加熱空氣豎管8上設有
進風調節閥14,能夠控制空氣的流量,加熱空氣豎管8豎直和熱風出氣管6連通,支管9呈正八邊形,正八邊形分別位于加熱空氣豎管8的下部和末端,加熱空氣豎管8和正八邊形的中心位置貫穿,能夠對烘干筒7內部的料球進行烘干。
[0026]加熱空氣豎管8、正八邊形和熱風出氣管6連通,烘干筒7上部為圓柱體,下部為圓錐,接近圓錐的正八邊形型小于上部,烘干筒7內設有料球,熱空氣正好可以對烘干筒7內的料球進行烘干。
[0027]正八邊形每側開口5*10厘米,金屬篩網11包裹在開口上,篩網11為40
?
60目,篩網11能夠對烘干筒7內部的料球起到阻擋的作用,防止料球進入到支管9內的內部。
[0028]烘干筒7上部通過回收氣體管道10和外部的布袋除塵器連接進行氣體回收。
[0029]工作原理:將燃燒的高溫廢氣從熱交換器2的底部進入直至到熱交換器2的小管道4中,然后從小管道4的頂部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料倉烘干裝置,包括熱交換器,所述熱交換器一端連接有氣泵,另一端連接有烘干結構,所述熱交換器底部連接回轉窯廢氣出口,底部設有廢氣進口,所述烘干結構底部設有傳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外壁和內部分別設有管件和小管道,所述烘干結構內設有加熱管道,所述加熱管道末端為加熱層,所述加熱層通過支管組成八邊形,所述支管上通過金屬篩網進行包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料倉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管道位于管件內部,所述小管道設有53
?
56個,所述小管道依次間隔均勻排列在管件內部,所述小管道之間設有間隔,所述小管道和管件之間平行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料倉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器的管件一側上部通過冷空氣進管連接有氣泵,所述熱交換器的管件的另一側下部通過熱風出氣管和外部的料倉烘干裝置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料倉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結構設有相鄰的兩個,所述烘干結構包括烘干筒,所述烘干筒的頂部通過加熱管道和熱交換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林風,張金龍,李笠,陸葉,鄭志祥,
申請(專利權)人:寶鋼磁業江蘇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