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自控溫的電池溫度智能調節方法及電池溫控系統,該方法應用于電池溫控系統中,該方法包括:獲取目標電池模組的當前運行狀態,根據當前運行狀態,判斷目標電池模組是否存在溫度調控需求;當判斷出目標電池模組存在溫度調控需求時,生成與當前運行狀態相匹配的散熱控制參數;基于散熱控制參數,控制環路熱管系統執行與散熱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以調節目標電池模組的溫度。可見,實施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對電池的溫度進行智能化調控,以保證電池的運行溫度在安全范圍內,有利于提高對電池溫度調節的準確性以及有利于提高使用電池的安全性。電池的安全性。電池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基于自控溫的電池溫度智能調節方法及電池溫控系統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電池溫控
,尤其涉及一種基于自控溫的電池溫度智能調節方法及電池溫控系統。
技術介紹
[0002]新能源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鋰電池能夠將綠色電力儲存,在用電高峰時進行放電,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并且通過鋰電池能夠解決綠色發電的不穩定性和波動性,因此鋰電池在實際工作及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隨著高密度儲能要求的提升,鋰電池的蓄能密度增大,鋰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進而導致鋰電池升溫,若鋰電池溫度過高,會引起鋰電池鼓包、自燃等現象,甚至會導致整個儲能集裝箱的自燃,造成無法預計的后果。因此,對鋰電池進行溫度控制在鋰電池的使用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0003]目前,現有的電池溫控系統大多數是通過溫度探頭檢測并反饋電池的溫度,再加大制冷系統的功率對電池進行降溫,這樣存在響應速度慢、無法滿足迅速散熱需求的問題,容易引起熱量瞬間堆積,從而造成因電池溫度過高進而導致電池鼓包、自燃等現象。可見,提供一種新的電池溫度調節方法以提高電池溫控效率進而提高電池使用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基于自控溫的電池溫度智能調節方法及裝置,能夠對電池的溫度進行智能化調控,以保證電池的運行溫度在安全范圍內,有利于提高對電池溫度調節的準確性以及有利于提高使用電池的安全性。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公開了一種基于自控溫的電池溫度智能調節方法,所述方法應用于電池溫控系統中,所述方法包括:
[0006]獲取目標電池模組的當前運行狀態,根據所述當前運行狀態,判斷所述目標電池模組是否存在溫度調控需求;
[0007]當判斷出所述目標電池模組存在所述溫度調控需求時,生成與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相匹配的散熱控制參數;
[0008]基于所述散熱控制參數,控制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執行與所述散熱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以調節所述目標電池模組的溫度。
[0009]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中,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包括蒸發端和冷凝端,且所述目標電池模組設置在所述蒸發端;
[0010]所述基于所述散熱控制參數,控制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執行與所述散熱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0011]獲取所述蒸發端的第一溫度值以及所述冷凝端的第二溫度值,根據所述第一溫度值以及所述第二溫度值確定所述蒸發端與所述冷凝端之間的溫度關系;
[0012]判斷所述溫度關系是否滿足預設的電池模組溫控條件;
[0013]當判斷出所述溫度關系滿足預設的所述電池模組溫控條件時,觸發執行所述的基于所述散熱控制參數,控制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執行與所述散熱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
[0014]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0015]當判斷出所述溫度關系不滿足預設的所述電池模組溫度條件時,分析所述溫度關系不滿足預設的所述電池模組溫度條件的影響因子,并根據所述影響因子生成溫度關系調整參數;
[0016]基于所述溫度關系調整參數,對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執行與所述溫度關系調整參數相匹配的操作,以使所述溫度關系滿足預設的所述電池模組溫控條件。
[0017]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中,所述蒸發端內放置有制冷劑,所述冷凝端處設置有翅片及冷凝風扇;
[0018]所述基于所述散熱控制參數,控制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執行與所述散熱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包括:
[0019]基于所述散熱控制參數,確定所述環路熱管系統中所包括的目標元件的子控制參數;其中,所有所述目標元件包括所述蒸發端和所述冷凝端;所述子控制參數包括所述制冷劑的用量、所述翅片的散熱面積、所述冷凝風扇的運行風量中的一種或多種;
[0020]針對每個所述目標元件,控制該目標元件執行與該目標元件的子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
[0021]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據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生成與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相匹配的散熱控制參數,包括:
[0022]根據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確定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的運行信息,并根據所述運行信息確定初始散熱控制參數;
[0023]將所述當前運行狀態、所述運行信息以及所述初始散熱控制參數輸入至預先設定的溫度控制模型中,得到溫度控制輸出結果;
[0024]根據所述溫度控制輸出結果,生成與所述溫度控制輸出結果相匹配的散熱控制參數,作為與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相匹配的散熱控制參數,其中,與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相匹配的散熱控制參數位于所述初始散熱控制參數對應的參數范圍內。
[0025]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中,所述蒸發端為U型熱管,所述U型熱管中盛裝有所述制冷劑且所述U型熱管中設置有毛細管;
[0026]所述針對每個所述目標元件,控制該目標元件執行與該目標元件的子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包括:
[0027]針對所述蒸發端,基于所述溫度關系以及產生的驅動壓力驅動所述U型熱管中的所述制冷劑按照所述用量沿所述毛細管流通至所述冷凝端,以通過所述制冷劑將所述目標電池模組的熱量引導至所述冷凝端;
[0028]針對所述翅片及所述冷凝端,控制所述翅片按照所述散熱面積以及控制所述冷凝風扇按照所述運行風量對所述制冷劑帶來的熱量執行散熱操作。
[0029]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據所述當前運行狀態,判斷所述目標電池模組是否存在溫度調控需求,包括:
[0030]根據所述當前運行狀態,分析所述目標電池模組的運行參數,所述運行參數包括運行時長、運行功率、運行對象中的一種或多種;
[0031]判斷所述運行參數是否滿足預設的溫度調控條件;
[0032]當判斷出所述運行參數滿足預設的所述溫度調控條件時,確定所述目標電池模組存在溫度調控需求;
[0033]當判斷出所述運行參數不滿足預設的所述溫度調控條件時,確定所述目標電池模組不存在所述溫度調控需求;
[0034]其中,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為充電狀態或放電狀態,所述充電狀態包括不同倍率下的充電狀態中的其中一種。
[0035]本專利技術第二方面公開了一種電池溫控系統,所述電池溫控系統包括:
[0036]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目標電池模組的當前運行狀態;
[0037]判斷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當前運行狀態,判斷所述目標電池模組是否存在溫度調控需求;
[0038]生成模塊,用于當所述判斷模塊判斷出所述目標電池模組存在所述溫度調控需求時,生成與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相匹配的散熱控制參數;
[0039]控制模塊,用于基于所述散熱控制參數,控制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執行與所述散熱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以調節所述目標電池模組的溫度。
[0040]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專利技術第二方面中,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包括蒸發端和冷凝端,且所述目標電池模組設置在所述蒸發端;
[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自控溫的電池溫度智能調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應用于電池溫控系統中,所述方法包括:獲取目標電池模組的當前運行狀態,根據所述當前運行狀態,判斷所述目標電池模組是否存在溫度調控需求;當判斷出所述目標電池模組存在所述溫度調控需求時,生成與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相匹配的散熱控制參數;基于所述散熱控制參數,控制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執行與所述散熱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以調節所述目標電池模組的溫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控溫的電池溫度智能調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包括蒸發端和冷凝端,且所述目標電池模組設置在所述蒸發端;所述基于所述散熱控制參數,控制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執行與所述散熱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獲取所述蒸發端的第一溫度值以及所述冷凝端的第二溫度值,根據所述第一溫度值以及所述第二溫度值確定所述蒸發端與所述冷凝端之間的溫度關系;判斷所述溫度關系是否滿足預設的電池模組溫控條件;當判斷出所述溫度關系滿足預設的所述電池模組溫控條件時,觸發執行所述的基于所述散熱控制參數,控制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執行與所述散熱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的步驟。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控溫的電池溫度智能調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當判斷出所述溫度關系不滿足預設的所述電池模組溫度條件時,分析所述溫度關系不滿足預設的所述電池模組溫度條件的影響因子,并根據所述影響因子生成溫度關系調整參數;基于所述溫度關系調整參數,對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執行與所述溫度關系調整參數相匹配的操作,以使所述溫度關系滿足預設的所述電池模組溫控條件。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自控溫的電池溫度智能調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端內放置有制冷劑,所述冷凝端處設置有翅片及冷凝風扇;所述基于所述散熱控制參數,控制所述環路熱管系統執行與所述散熱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包括:基于所述散熱控制參數,確定所述環路熱管系統中所包括的目標元件的子控制參數;其中,所有所述目標元件包括所述蒸發端和所述冷凝端;所述子控制參數包括所述制冷劑的用量、所述翅片的散熱面積、所述冷凝風扇的運行風量中的一種或多種;針對每個所述目標元件,控制該目標元件執行與該目標元件的子控制參數相匹配的操作。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控溫的電池溫度智能調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生成與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相匹配的散熱控制參數,包括:根據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確定所述當前運行狀態的運行信息,并根據所述運行信息確定初始散熱控制參數;將所述當前運行狀態、所述運行信息以及所述初始散熱控制參數輸入至預先設定的溫度控制模型中,得到溫度控制輸出結果;
根據所述溫度控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勇軍,張學偉,許秀端,覃家海,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申菱環境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