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分段噴管的連接方法,分段噴管為沿著噴管軸向分成的若干段,噴管由內壁、縱向筋條和外壁組成的冷卻通道能實現冷卻劑的來回流動。該方法包括:步驟S1,將相鄰的第一分段噴管和第二分段噴管的對接面對接,對接后的對接部分形成U型對接口,在所述U型對接口的筋條處設置定位凸起;步驟S2,將多個帶有卡槽的卡位肋片逐一安裝到定位凸起上覆蓋所述U型對接口,逐一焊接所述卡位肋片的對接面從而完成分段噴管連接。本連接方法操作簡易且制造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分段噴管連接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航天發動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分段噴管連接方法。
技術介紹
[0002]航天發動機相關技術隨著航天行業的日新月異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作為發動機的主要部件,推力室是完成推進劑能量轉化和產生推力作用的關鍵部件。推力主要組成部件的噴管為了承受燃氣的高溫,通常采用再生冷卻技術,由內壁和外壁與冷卻通道組成。推力室噴管的主要作用是使高溫氣流加速噴出,從而使推力室產生反推力。
[0003]大型的來回流噴管要求一體化加工冷卻通道才能實現來回流,即在中間無法分段,否則會造成來回流介質的短路,從而導致冷卻失效。因此,來回流噴管的冷卻通道之間必須完整隔離,需要一體化制造生產。大型的模具及加工設備以及高度精度要求,極大的提高了大型噴管制造的難度與成本。
[0004]鑒于此,亟需設計一種低成本且操作簡易的分段噴管連接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分段噴管連接方法。
[0006]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分段噴管的連接方法,分段噴管為沿著噴管軸向分成的若干段,噴管由內壁、縱向筋條和外壁組成的冷卻通道能實現冷卻劑的來回流動,該方法包括:
[0007]步驟S1,將相鄰的第一分段噴管和第二分段噴管的對接面對接,對接后的對接部分形成U型對接口,在所述U型對接口的筋條處設置定位凸起;
[0008]步驟S2,將多個帶有卡槽的卡位肋片逐一安裝到定位凸起上覆蓋所述U型對接口,逐一焊接所述卡位肋片的對接面從而完成分段噴管連接。
[0009]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步驟S1中:所述U型對接口是以內壁為底面將外壁和筋條設置成環形U型,且所述第一分段噴管和所述第二分段噴管的對接面對稱設置成半U型。
[0010]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步驟S1中:所述U型對接口在筋條中心處設置的所述定位凸起為半U型,所述第一分段噴管的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分段噴管的第二定位凸起均距離內壁對接線有一定的距離。
[0011]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步驟S1中:所述U型對接口設置過渡圓角,過渡圓角的范圍R0.5~2mm。
[0012]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步驟S2中:所述卡位肋片整體為L型,分為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用于覆蓋所述U型對接口的上方設置成方形,所述第二側面用于覆蓋所述U型對接口的側方設置成U型,所述卡位肋片覆蓋所述U型對接口后,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第一分段噴管和所述第二分段噴管的外壁平滑過渡。
[0013]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步驟S2中:所述第一側面的厚度為外壁的厚度,所述第二側面的厚度為筋條的厚度。
[0014]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步驟S2中:設置所述卡位肋片的所述第一側面的兩端為搭接臺的形式,所述搭接臺分為第一搭接面和第二搭接面,將相鄰的兩個所述卡位肋片對接后,所述第一搭接面與相鄰的所述第二搭接面彼此搭接。
[0015]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步驟S2中:設置所述卡位肋片的所述第二側面的下方為兩個卡槽,兩個所述卡槽用于在所述卡位肋片安裝至所述U型對接口的過程中,分別嵌入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
[0016]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步驟S2之前:首先焊接所述第一分段噴管和所述第二分段噴管對接后的內壁連接縫。
[0017]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步驟S2中:安裝一個所述卡位肋片后,沿著所述卡位肋片與所述定位凸起彼此配合的U型路徑將所述第二側面焊至筋條上,接著安裝相鄰的所述卡位肋片后同樣沿U型路徑將所述第二側面焊至對應的筋條上,然后焊接兩個所述卡位肋片的所述第一側面的連接縫,重復此步驟直至所有所述卡位肋片安裝焊接完,最后焊接所有所述卡位肋片與所述第一分段噴管和所述第二分段噴管之間的連接縫。
[0018]本申請的分段噴管的連接方法,通過增加模塊化的微型卡位肋片,將多個帶有卡槽的卡位肋片逐一安裝到定位凸起上覆蓋U型對接口,逐一焊接卡位肋片后重建來回流冷卻通道,實現所有流路的復原。且本申請的分段噴管的連接方法保證了冷卻劑來回流的功能不受影響,將原來的大型來回流噴管由整體制造變更為分段制造,大大降低了加工難度及成本。
[0019]應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體實施方式僅為示例性及闡釋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專利技術所欲主張的范圍。
附圖說明
[0020]下面的附圖是本專利技術的說明書的一部分,其繪示了本專利技術的示例實施例,所附附圖與說明書的描述一起用來說明專利技術的原理。
[0021]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分段噴管的連接方法的示意圖;
[0022]圖2是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兩個分段噴管對接面的示意圖;
[0023]圖3是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整體噴管示意圖;
[0024]圖4a至圖4d是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分段噴管連接用卡位肋片不同側面的示意圖;
[0025]圖5
?
圖10是本專利技術不同實施例中分段噴管的連接步驟示意圖。
[0026]附圖標記:
[0027]101
?
第一分段噴管,102
?
第二分段噴管,201
?
U型對接口,202
?
定位凸起,2021
?
第一定位凸起,2022
?
第二定位凸起,301
?
卡位肋片,3011
?
第一側面,3012
?
第二側面,3013
?
第一搭接面,3014
?
第二搭接面,3015
?
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將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各個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實施例,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描述。應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被配置為解釋本專利技術,用于示例性的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并不被配置為限定本專利技術。另外,附圖中的機構件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繪制的。例如,
可能對于其他結構件或區域而放大了附圖中的一些結構件或區域的尺寸,以幫助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理解。
[0029]下述描述中出現的方位詞均為圖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具體結構進行限定。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說明,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視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30]此外術語“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結構件或組件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或固有的屬于結構件、組件上的其他機構件。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分段噴管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段噴管為沿著噴管軸向分成的若干段,噴管由內壁、縱向筋條和外壁組成的冷卻通道能實現冷卻劑的來回流動,該方法包括:步驟S1,將相鄰的第一分段噴管和第二分段噴管的對接面對接,對接后的對接部分形成U型對接口,在所述U型對接口的筋條處設置定位凸起;步驟S2,將多個帶有卡槽的卡位肋片逐一安裝到所示定位凸起上覆蓋所述U型對接口,逐一焊接所述卡位肋片的對接面從而完成分段噴管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噴管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1中:所述U型對接口是以內壁為底面將外壁和筋條設置成環形U型,且所述第一分段噴管和所述第二分段噴管的對接面對稱設置成半U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噴管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1中:所述U型對接口在筋條中心處設置的所述定位凸起為半U型,所述第一分段噴管的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分段噴管的第二定位凸起均距離內壁對接線有一定的距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噴管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1中:所述U型對接口設置過渡圓角,過渡圓角的范圍R0.5~2mm。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分段噴管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2中:所述卡位肋片整體為L型,分為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用于覆蓋所述U型對接口的上方設置成方形,所述第二側面用于覆蓋所述U型對接口的側方設置成U型,所述卡位肋片覆蓋所述U型對接口后,所述第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瑞康,宣智超,韓建業,常克宇,劉磊,沈函默,劉林峰,路易聘,張小平,王菊金,
申請(專利權)人: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