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除塵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包括呈豎直狀的管道體,所述管道體的底部呈傾斜狀,所述管道體傾斜狀部分的頂部鉸接有阻擋蓋板,所述阻擋蓋板背離所述管道體的一側設置有驅動桿,所述驅動桿上設置有驅動體,待機狀態下時所述驅動體通過所述驅動桿驅動所述阻擋蓋板貼合抵觸于所述管道體的底部開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使得使用效果更佳。用效果更佳。用效果更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
[0001]本技術涉及除塵
,具體涉及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
技術介紹
[0002]旋風除塵器是除塵裝置的一類。除塵機理是使含塵氣流作旋轉運動,借助于離心力將塵粒從氣流中分離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塵粒落入灰斗。旋風除塵器的各個部件都有一定的尺寸比例,每一個比例關系的變動,都能影響旋風除塵器的效率和壓力損失,其中除塵器直徑、進氣口尺寸、排氣管直徑為主要影響因素。在使用時應注意,當超過某一界限時,有利因素也能轉化為不利因素。另外,有的因素對于提高除塵效率有利,但卻會增加壓力損失,因而對各因素的調整必須兼顧。
[0003]其中在大米的加工過程中,就經常使用旋風除塵器來進行除塵,并提高大米的質量,使得大米的生產加工能夠正常的進行。其中大米生產中的旋風除塵器中能夠除塵出來植物桔梗碎屑、稻殼或其他較大的雜質,因此需要定期的打開旋風除塵器底部的下料管道將雜質排出;其中有些是使用星型卸料器,但是其存在使用成本高的問題;有些是使用人工定期開合,則又需要工人定期進行操作,人工成本較高,且容易出現清理不及時的情況,綜合使用效果都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包括呈豎直狀的管道體,所述管道體的底部呈傾斜狀,所述管道體傾斜狀部分的頂部鉸接有阻擋蓋板,所述阻擋蓋板背離所述管道體的一側設置有驅動桿,所述驅動桿上設置有驅動體,待機狀態下時所述驅動體通過所述驅動桿驅動所述阻擋蓋板貼合抵觸于所述管道體的底部開口。
[0006]進一步的,所述阻擋蓋板靠近所述管道體一側的邊緣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形狀與所述管道體底部傾斜狀部分的形狀相配合。
[0007]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桿連接于所述阻擋蓋板的中心,且所述驅動桿呈水平狀。
[0008]進一步的,所述驅動體呈環形,所述驅動體活動連接于所述驅動桿,所述驅動桿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驅動體位置的定位機構。
[0009]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機構包括若干個開設于所述驅動桿外壁的定位槽,貫穿所述驅動體的一側開設有讓位孔,所述讓位孔內活動設置有定位球,所述讓位孔的內壁上螺紋連接設置有驅動盤,所述驅動盤靠近所述定位球的一側設置有定位桿,所述定位桿可驅動所述定位球進入任一所述定位槽內。
[0010]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驅動體的底部。
[0011]進一步的,所述讓位孔包括容納部以及與所述容納部相通的穿過部,所述容納部
與所述驅動體的外側相通,所述穿過部與所述驅動體的內側相通,所述穿過部的最小直徑小于所述定位球的直徑,所述定位球的直徑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納部的內徑。
[0012]進一步的,所述驅動盤上設置有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頂部抵觸于所述定位球的底部。
[0013]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槽的寬度小于所述驅動體的厚度。
[0014]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桿的頂部水平設置有長條形的穩定條,所述穩定條的長度方向與所述驅動桿的長度方向一致,所述驅動體的內壁上開設有與所述穩定條相配合的穩定槽。
[0015]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管道體內沒有雜質或雜質較少的時候,此時的阻擋蓋板在驅動體和驅動桿的重力作用下,使得阻擋蓋板能夠將管道體底部蓋合,如此保證了旋風除塵器能夠正常的除塵;當管道體內的雜質較多后,雜質施加給阻擋蓋板向下具有較大的作用力,并驅動了阻擋蓋板向下進行轉動;轉動后管道體底部打開,此時雜質能夠自動的滑落到外部,并在滑落一部分之后,阻擋蓋板又在驅動體和驅動桿的重力作用下發生回彈,并再次將管道體的底部蓋合住;如此便實現了雜質的自動排放,投入小且能夠防止排放不及時的情況,綜合使用效果較佳。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
[0018]圖3是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0019]圖4是圖3中B部分的放大圖;
[0020]圖5是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中驅動體和驅動桿部分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0021]圖6是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中驅動體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0022]圖中標號:1、管道體;2、阻擋蓋板;3、驅動桿;4、驅動體;5、密封圈;6、定位槽;7、讓位孔;7a、容納部;7b、穿過部;8、定位球;9、驅動盤;10、定位桿;11、彈性件;12、穩定條;13、穩定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術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4]如圖1至圖6所示,
[0025]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包括呈豎直狀的管道體1,所述管道體1的底
部呈傾斜狀,所述管道體1傾斜狀部分的頂部鉸接有阻擋蓋板2,所述阻擋蓋板2背離所述管道體1的一側設置有驅動桿3,所述驅動桿3上設置有驅動體4,待機狀態下時所述驅動體4通過所述驅動桿3驅動所述阻擋蓋板2貼合抵觸于所述管道體1的底部開口。
[0026]所述阻擋蓋板2靠近所述管道體1一側的邊緣設置有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的形狀與所述管道體1底部傾斜狀部分的形狀相配合。所述驅動桿3連接于所述阻擋蓋板2的中心,且所述驅動桿3呈水平狀。
[0027]所述驅動體4呈環形,所述驅動體4活動連接于所述驅動桿3,所述驅動桿3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驅動體4位置的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若干個開設于所述驅動桿3外壁的定位槽6,貫穿所述驅動體4的一側開設有讓位孔7,所述讓位孔7內活動設置有定位球8,所述讓位孔7的內壁上螺紋連接設置有驅動盤9,所述驅動盤9靠近所述定位球8的一側設置有定位桿10,所述定位桿10可驅動所述定位球8進入任一所述定位槽6內。
[0028]所述定位槽6位于所述驅動體4的底部。所述讓位孔7包括容納部7a以及與所述容納部7a相通的穿過部7b,所述容納部7a與所述驅動體4的外側相通,所述穿過部7b與所述驅動體4的內側相通,所述穿過部7b的最小直徑小于所述定位球8的直徑,所述定位球8的直徑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納部7a的內徑。所述驅動盤9上設置有彈性件11,所述彈性件11的頂部抵觸于所述定位球8的底部。
[0029]所述定位槽6的寬度小于所述驅動體4的厚度。所述驅動桿3的頂部水平設置有長條形的穩定條12,所述穩定條12的長度方向與所述驅動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呈豎直狀的管道體(1),所述管道體(1)的底部呈傾斜狀,所述管道體(1)傾斜狀部分的頂部鉸接有阻擋蓋板(2),所述阻擋蓋板(2)背離所述管道體(1)的一側設置有驅動桿(3),所述驅動桿(3)上設置有驅動體(4),待機狀態下時所述驅動體(4)通過所述驅動桿(3)驅動所述阻擋蓋板(2)貼合抵觸于所述管道體(1)的底部開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蓋板(2)靠近所述管道體(1)一側的邊緣設置有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的形狀與所述管道體(1)底部傾斜狀部分的形狀相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桿(3)連接于所述阻擋蓋板(2)的中心,且所述驅動桿(3)呈水平狀。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體(4)呈環形,所述驅動體(4)活動連接于所述驅動桿(3),所述驅動桿(3)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驅動體(4)位置的定位機構。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旋風除塵器的自卸式下料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包括若干個開設于所述驅動桿(3)外壁的定位槽(6),貫穿所述驅動體(4)的一側開設有讓位孔(7),所述讓位孔(7)內活動設置有定位球(8),所述讓位孔(7)的內壁上螺紋連接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華其,
申請(專利權)人:湖北金谷糧食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