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屬于制粒技術領域,包括冷卻倉、新風冷卻系統、引風機和控制器;所述冷卻倉下方連通有進風倉;所述新風冷卻系統通過管道與進風倉連通;所述引風機通過管道與冷卻倉連通;所述進風倉內設有錐形分布板;所述冷卻倉內設有用于過濾物料的過濾裝置;所述冷卻倉一側設有進料口;所述新風冷卻系統和引風機分別與控制器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可以解決現有的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分布板與物料接觸面積較小,物料冷卻效率較低,完成冷卻后的物料轉移需要拆除冷卻倉等問題。卻后的物料轉移需要拆除冷卻倉等問題。卻后的物料轉移需要拆除冷卻倉等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
[0001]本技術屬于制粒
,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
技術介紹
[0002]在醫藥、食品、化工、農副產品加工行業等的制粒過程中,制粒完成后需要冷卻,如果不冷卻,粒質軟易碎,不利于后續加工,并且儲存中易發生霉變,所以需要完成對物料的冷卻。
[0003]現有技術對物料的冷卻采用的系統與流化床制粒機的系統一致,只是將進風路徑上的加熱裝置替換成了冷卻除濕的裝置。即流化床制粒機,又稱流化床,一般由加熱器、沸騰床主機、除塵器、引風機等組成,沸騰干燥機是利用空氣經熱交換器加熱后,形成熱風經閥板分配進入主機,濕物料從加料器進入干燥機,在風壓的作用下,物料在干燥機內形成沸騰狀態,并與熱空氣進行廣泛接觸,從而在較短時間完成物料烘干。
[0004]而現有技術的物料冷卻系統則在此基礎上將加熱器更換為冷卻除濕器,空氣經冷卻除濕器冷卻除濕后進入干燥機,在風壓的作用下物料在干燥機內形成沸騰狀態,并與冷空氣進行廣泛接觸,從而在較短時間完成物料的冷卻。
[0005]如專利申請號CN202121946439.5一種沸騰干燥制粒機,包括進風處理系統、料倉、氣流分布板、底缸、制粒室、過濾網和風機等組成,所述料倉底部設有底缸,所述料倉和所述底缸的連接處設有氣流分布板,所述料倉頂部連接有制粒室,所述制粒室頂部連接有除塵室,除塵室內設有過濾網,用于過濾物料,防止物料從出氣管道泄露,所述底缸通過送風管道連接有進風處理系統。而現有技術對物料進行冷卻時,將進風處理系統里的換熱器換成冷卻除濕的裝置即可,但這會有以下問題:
[0006]除塵室的兩側設有支撐架,料倉的側壁設有連接桿,連接桿與支撐架鉸接,料倉可繞支撐架轉動,加料時在制粒室下方轉出,出料時轉進制粒室下方??芍?,料倉與制粒室(料倉與制粒室相當于本方案的冷卻倉)和底缸是可拆卸連接,冷卻時先將物料送進料倉,然后轉進制粒室下方,然后將底缸、料倉和制粒室安裝密封好,啟動風機進行冷卻;冷卻完成后,同樣需要將料倉從底缸和制粒室之間拆下,然后通過連接桿轉出進行出料,所以每冷卻一次都需要對料倉進行密封安裝和拆卸,且為了保證良好的密封性,每次安裝和拆卸的難度就會更復雜,耗時耗力,效率低下。且氣流分布板與物料的接觸面積較小,物料冷卻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0007]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擬解決現有的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分布板與物料接觸面積較小,物料冷卻效率較低,完成冷卻后的物料轉移需要拆除冷卻倉等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8]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包括冷卻倉、新風冷卻系統、引風機和控制器;所述冷卻倉下方連通有進風倉;所述新風冷卻系統通過管道與進風倉連通;所述引風機通過管道
與冷卻倉連通;所述進風倉內設有錐形分布板;所述冷卻倉內設有用于過濾物料的過濾裝置;所述冷卻倉一側設有進料口;所述新風冷卻系統和引風機分別與控制器電連接。
[0009]進一步的,所述進風倉內設有三角撐桿;所述三角撐桿上設有升降氣缸;所述升降氣缸的活塞桿末端與錐形分布板的頂端連接,用于帶動錐形分布板的上升和下降;所述冷卻倉的直徑大于進風倉的直徑。
[0010]進一步的,所述進風倉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設有放料氣動閥;所述放料氣動閥與控制器電連接。
[0011]進一步的,所述放料氣動閥下方設有移動中轉罐;所述移動中轉罐的頂部設有直徑大于出料口的開口;所述移動中轉罐底部均勻設有四個萬向輪。
[0012]進一步的,所述冷卻倉與進風倉通過法蘭可拆卸連接。
[0013]進一步的,所述新風冷卻系統一側設有進風口,另一側設有出風接口;所述新風冷卻系統從進風口到出風接口的方向依次包括初中效過濾器、表冷除濕裝置和高效過濾器;所述出風接口通過管道與冷卻倉連通。
[0014]進一步的,所述過濾裝置設置在引風機連接冷卻倉的管道末端;所述過濾裝置包括若干個過濾器;所述過濾器用于過濾冷卻倉內的物料。
[0015]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屬于制粒
,包括冷卻倉、新風冷卻系統、引風機和控制器;所述冷卻倉下方連通有進風倉;所述新風冷卻系統通過管道與進風倉連通;所述引風機通過管道與冷卻倉連通;所述進風倉內設有錐形分布板;所述冷卻倉內設有用于過濾物料的過濾裝置;所述冷卻倉一側設有進料口;所述新風冷卻系統和引風機分別與控制器電連接。本技術的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可以解決現有的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分布板與物料接觸面積較小,物料冷卻效率較低,完成冷卻后的物料轉移需要拆除冷卻倉等問題。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技術冷卻倉與進風倉示意圖;
[0019]附圖中:1
?
冷卻倉、2
?
引風機、3
?
進風倉、4
?
錐形分布板、5
?
三角撐桿、6
?
升降氣缸、7
?
出料口、8
?
移動中轉罐、9
?
萬向輪、10
?
進風口、11
?
出風接口、12
?
初中效過濾器、13
?
表冷除濕裝置、14
?
高效過濾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本技術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0021]實施例一:
[0022]見附圖1~2。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包括冷卻倉1、新風冷卻系統、引風機2和控制器;所述冷卻倉1下方連通有進風倉3;所述新風冷卻系統通過管道與進風倉3連通;所述引風機2通過管道與冷卻倉1連通;所述進風倉3內設有錐形分布板4;所述冷卻倉1內設有用于過濾物料的過濾裝置;所述冷卻倉1一側設有進料口;所述新風冷卻系統和引風機2分
別與控制器電連接。由上述結構可知,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包括有冷卻倉1、新風冷卻系統、引風機2和控制器,冷卻倉1下方連通有進風倉3,進風倉3上設有錐形分布板4,錐形分布板4處于冷卻倉1與進風倉3之間,新風冷卻系統可以對風進行冷卻除濕處理,使風的溫度和濕度都達到要求,需要冷卻的物料通過進料口進入到冷卻倉1內,置于錐形分布板4的上方,控制器控制引風機2和新風冷卻系統同時工作,引風機2提供動力,冷卻倉與進風倉3都是密閉性良好的空間,風經過新風冷卻系統冷卻除濕后從管道流向進風倉3,錐形分布板4倒扣在進風倉3內,且上面布有若干個小孔,可以保證風通過而物料無法通過,錐形分布板4增加了與物料的接觸面積,使得冷風與物料充分接觸換熱,冷卻速度更快,冷卻效果更好,冷卻倉1內還設有過濾裝置,可以避免物料經過管道被引風機2抽走,既節約了物料也避免了引風機受物料的影響而降低效率。本技術的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可以提高分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卻倉(1)、新風冷卻系統、引風機(2)和控制器;所述冷卻倉(1)下方連通有進風倉(3);所述新風冷卻系統通過管道與進風倉(3)連通;所述引風機(2)通過管道與冷卻倉(1)連通;所述進風倉(3)內設有錐形分布板(4);所述冷卻倉(1)內設有用于過濾物料的過濾裝置;所述冷卻倉(1)一側設有進料口;所述新風冷卻系統和引風機(2)分別與控制器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倉(3)內設有三角撐桿(5);所述三角撐桿(5)上設有升降氣缸(6);所述升降氣缸(6)的活塞桿末端與錐形分布板(4)的頂端連接,用于帶動錐形分布板(4)的上升和下降;所述冷卻倉(1)的直徑大于進風倉(3)的直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化床物料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倉(3)底部設有出料口(7);所述出料口(7)上設有放料氣動閥;所述放料氣動閥與控制器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凡策,羅永,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宏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