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包括若干個支撐管和連接構件;所述支撐管一端與連接構件可拆卸連接,另一端支撐在盾構管片上;所述若干個支撐管和連接構件布置在同一斷面,共同支撐圍成一環的盾構管片。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的支撐體系和注漿管路組成一體化的固定注漿體系,可同時實現不同位置管片外側圍巖的同步二次注漿,避免近接盾構管片外側因地層擾動大,不同位置的管片承載受力不均勻,造成注漿充填加固區的跑漿、串漿的問題。串漿的問題。串漿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及注漿施工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隧道盾構二次注漿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及注漿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0002]近接盾構隧道施工過程中,當管片脫出盾尾后,管片與地層之間實際間隙較大,二次注漿質量對地層變形影響較大。地鐵近接隧道受到地層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容易造成盾構管片的施工擾動,管片與盾尾圍巖之間存在空隙,為控制地層施工擾動,避免盾構管片的位移錯動,盾構管片在脫出盾尾后,需要開展二次注漿,以彌補一次注漿缺陷、防止周圍地層松弛范圍擴大為目的,如果不能可靠的控制近接隧道管片由于圍巖擾動所產生的位移和變形,容易誘發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包括若干個支撐管和連接構件;所述支撐管一端與連接構件可拆卸連接,另一端支撐在盾構管片上;所述若干個支撐管和連接構件布置在同一斷面,共同支撐圍成一環的盾構管片。
[0004]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支撐管在遠離連接構件的一端設置有用于調節支撐管與盾構管片之間緊固程度的頂升機構。
[0005]所述支撐管內設置有用于插入到盾構管片的預留注漿孔內的注漿管。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若干個支撐管內的注漿管的進口共同連接在注漿主管上,注漿時每個注漿管單獨控制。
[0007]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漿時使用上述的緊固控制結構,注漿前,現將若干個支撐管和連接構件布置在同一斷面,共同支撐圍成一環的盾構管片。
[0008]當盾構管片脫出盾尾3
?
5環后,使用支撐管和連接構件對擬開展二次注漿加固的盾構管片進行支撐,同時,使用頂升機構調節支撐管與盾構管片之間的壓緊程度。
[0009]本專利技術的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的支撐體系和注漿管路組成一體化的固定注漿體系可同時實現不同位置管片外側圍巖的同步二次注漿,避免近接盾構管片外側因地層擾動大,不同位置的管片承載受力不均勻,造成注漿充填加固區的跑漿、串漿的問題;同時洞內緊固控制結構對管片的支撐頂升作用,在圍巖注漿加固區域外側構造出堅固的止漿巖盤,可以有效避免盾構管片的錯位移動,提高盾構管片壁后圍巖的充填和加固效果。
附圖說明
[0010]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0011]圖1為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專利技術緊固控制結構的連接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圖1中B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5]圖5為本專利技術緊固控制結構的一種頂升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專利技術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專利技術,并且能夠將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
[0017]如圖1和圖4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包括若干個支撐管1和連接構件2;所述支撐管1一端與連接構件2可拆卸連接,另一端支撐在盾構管片上;所述若干個支撐管1和連接構件2共同支撐圍成一環的盾構管片。
[0018]本專利技術的這一設置的目的在于,通過上述的控制結構對圍成一環的盾構管片的支撐,避免在二次注漿時,近接盾構管片外側因地層擾動大,不同位置的管片承載受力不均勻,造成注漿充填加固區的跑漿、串漿。
[0019]上述的可拆卸連接的方式可以采用螺紋連接(如圖2所示),即若干個支撐管1均螺紋連接在連接構件上;這樣的連接方式,便于安裝和拆卸。
[0020]在很多施工場景下,上述的控制結構在對盾構管片進行支撐時,支撐力可能無法滿足施工要求,為此,作為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如圖3所示,可以在支撐管1在遠離連接構件2的一端(即靠近盾構管片的一端)設置有用于調節支撐管1與盾構管片之間緊固程度的頂升機構3。當上述的控制結構完成對盾構管片的初步支撐后,通過調整頂升機構3來調節支撐管1與盾構管片之間緊固程度,從而使支撐達到預設的支撐力度,滿足二次注漿的需求。具體的,頂升機構3可以采用油壓頂升機構(比如空心液壓千斤頂或稱液壓穿心千斤頂),也可以采用螺紋連接在支撐管1端部的緊固件(如圖5所示,緊固件與支撐管1螺紋連接,通過調節連接的深度,來調節支撐管1與盾構管片之間緊固程度),
[0021]作為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支撐管1的數量與圍成一環的盾構管片的數量一一對應,支撐管1在連接構件2上均勻布設(即任一相鄰的兩個支撐管1之間的夾角相同),這樣可以使連接構件2受力均勻,達到對圍成一環的盾構管片的有效支撐,同時,也利于二次注漿時布設注漿管以及控制注漿方式。
[0022]目前圍成一環的盾構管片的數量是8片,針對這種情況,使用的支撐管1數量也對應為8根,8根支撐管1呈米字型排布,如圖1所示。
[0023]上述方式的緊固控制結構在對圍成一環的盾構管片進行有效的支撐后,可以進行
二次注漿。注漿時,將注漿管插入到盾構管片的預留注漿孔內,為了更好的控制注漿過程,減少注漿的工作量,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支撐管1內設置有用于插入到盾構管片的預留注漿孔內的注漿管4(具體的是:注漿管4穿過支撐管1和頂升機構3后插入到盾構管片的預留注漿孔內)。這種方式可以提前連接好注漿管,按照預先設計的注漿方案進行二次注漿,便于控制和管理,而且,注漿管4使用軟質材料管,設置在支撐管1內,利于注漿管4的固定。
[0024]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若干個支撐管1內的注漿管4的進口共同連接在注漿主管5上,注漿時每個注漿管4單獨控制。實現單獨控制可以在每個支撐管1上設置控制注漿管4的閥門6,控制注漿的開啟和閉合,閥門6上可以帶有壓力表,監測注漿壓力。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對注漿過程進行控制,而且進入各個注漿管4的漿液壓力相同,對盾構管片的影響最小,且注漿的均一性更好。
[0025]注漿時,注漿主管5連接在注漿機上即可。
[0026]本專利技術的緊固控制結構可以保證盾構管片均勻承載,與圍巖緊密結合,同時有效降低圍巖對盾構管片的擾動,保證管片壁后注漿的均勻穩定性。
[0027]實施例2
[0028]基于實施例1的緊固控制結構,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方法,注漿時使用實施例1中涉及到的緊固控制結構,注漿前,先將若干個支撐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個支撐管(1)和連接構件(2);所述支撐管(1)一端與連接構件(2)可拆卸連接,另一端支撐在盾構管片上;所述若干個支撐管(1)和連接構件(2)布置在同一斷面,共同支撐圍成一環的盾構管片。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管(1)在遠離連接構件(2)的一端設置有用于調節支撐管(1)與盾構管片之間緊固程度的頂升機構(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管(1)的數量為8根,8根支撐管(1)呈米字型排布。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管(1)內設置有用于插入到盾構管片的預留注漿孔內的注漿管(4)。5.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用緊固控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個支撐管(1)內的注漿管(4)的進口共同連接在注漿主管(5)上,注漿時每個注漿管(4)單獨控制。6.一種近接隧道盾構管片二次注漿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漿時使用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超,饒力,譚賢君,楊典森,趙寶鋒,安斌,施成華,陳杰華,伍國軍,柳向娥,肖洪旭,張海平,
申請(專利權)人:江西豐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