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耐酸型鎂鋁合金泵套,包括密封套、第一對接筒、導流座、連接孔、旋擰頭和霧化噴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泵套中的把手整體構成環形結構,并在其外壁上整體膠接有一層防滑手膠,通過環形結構的把手對使用人員的手部進行限位,并通過防滑手膠增加摩擦力,在本泵套中的密封套及其整體連接結構均采用鎂鋁合金材料制作,并在其外壁設置有耐酸型涂層,通過鎂鋁合金材料提高該泵套的整體顏值,在本泵套中的負壓管的直徑大于第一導流管,且負壓管的內部設置有復位彈簧,通過大于第一導流管的負壓管使一次泵送的液體量足夠多,避免多次按壓泵送,并通過復位彈簧的彈力使按壓桿能夠快速復位以便于下一次的泵送操作。送操作。送操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耐酸型鎂鋁合金泵套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泵套,具體為一種耐酸型鎂鋁合金泵套,屬于化妝品包裝
技術介紹
[0002]人類對美化自身的化妝品自古以來就有不斷的追求,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同時伴隨而生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化妝品包裝瓶,目前的液體化妝品基本都采用噴霧增壓泵來進行使用,而噴霧增壓泵一般設置在瓶蓋上,其整體組合構成一個泵套。
[0003]然而現有的泵套大多存在著各種問題:
[0004]1)目前的泵套上大多采用按壓式結構,在泵體內部構件上下的同時將液體進行抽壓,但是其一次性能夠抽壓的液體量一般較小,在使用時需要多次按壓,容易導致使用人員手掌酸痛;
[0005]2)由于泵套大多直接與瓶體進行連接,在使用時液體可能會沾附至瓶體表面,而使用人員一般直接握住瓶身進行發力,在瓶體沾附了液體后容易打滑,不便于進行操作。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至少一個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耐酸型鎂鋁合金泵套。
[0007]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耐酸型鎂鋁合金泵套,包括:
[0008]支撐固定機構,其包括密封套、第一對接筒、導流座,圓柱形結構的所述第一對接筒固定在密封套的底部邊緣處,所述導流座水平固定在密封套的頂部;
[0009]導流機構,其包括霧化噴頭、第一導流管、第二導流管,所述導流機構連接在支撐固定機構上,所述霧化噴頭連接在導流座的一端,所述第一導流管豎直固定在導流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導流管插接在第一導流管的底部空腔內;
[0010]負壓機構,其包括負壓管、第三導流管、按壓桿、密封墊,所述負壓機構連接在支撐固定機構上并與導流機構連接,所述負壓管豎直固定在密封套的底部,所述按壓桿設置在負壓管的內部空腔中,并穿過密封套上的通孔,所述密封墊水平固定在按壓桿的底部,并與負壓管呈滑動式密封對接,所述第三導流管水平固定在負壓管的底部與第一導流管之間;
[0011]提拉機構,其包括把手,所述提拉機構連接在支撐固定機構上,用于提拉的所述把手的頂端固定在密封套的側壁上。
[0012]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導流座的一端設置有連接孔,連接孔內旋擰連接有第二對接筒,第二對接筒的一端固定有旋擰頭,旋擰頭的另一側固定有霧化噴頭,并在旋擰頭的側壁上設置有齒槽結構。
[0013]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手整體構成環形結構,并在其外壁上整體膠接有一層防滑手膠。
[0014]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套及其整體連接結構均采用鎂鋁合金材料制作,并在其外壁設置有耐酸型涂層。
[0015]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負壓管的直徑大于第一導流管,且負壓管的內部設置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彈性擠壓連接在密封墊與負壓管的底部之間。
[0016]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按壓桿的頂部水平固定有按壓帽,按壓帽整體呈圓盤形結構,并在其頂部設置有內凹式槽口,槽口內填充有防水型記憶海綿。
[0017]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8]1)在本泵套中的把手整體構成環形結構,并在其外壁上整體膠接有一層防滑手膠,通過環形結構的把手對使用人員的手部進行限位,并通過防滑手膠增加摩擦力,避免在使用時打滑;
[0019]2)在本泵套中的密封套及其整體連接結構均采用鎂鋁合金材料制作,并在其外壁設置有耐酸型涂層,通過鎂鋁合金材料提高該泵套的整體顏值,并通過耐酸型涂層避免該泵套被酸性的化妝品腐蝕損壞;
[0020]3)在本泵套中的負壓管的直徑大于第一導流管,且負壓管的內部設置有復位彈簧,通過大于第一導流管的負壓管使一次泵送的液體量足夠多,避免多次按壓泵送,并通過復位彈簧的彈力使按壓桿能夠快速復位以便于下一次的泵送操作。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技術霧化噴頭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技術密封套局部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本技術導流管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1、密封套,2、第一對接筒,3、導流座,4、連接孔,5、旋擰頭,6、霧化噴頭,7、第二對接筒,8、把手,9、第一導流管,10、第二導流管,11、負壓管,12、第三導流管,13、按壓桿,14、密封墊,15、復位彈簧,16、按壓帽。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7]實施例一
[0028]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耐酸型鎂鋁合金泵套,包括:
[0029]支撐固定機構,其包括密封套1、第一對接筒2、導流座3,圓柱形結構的第一對接筒2固定在密封套1的底部邊緣處,導流座3水平固定在密封套1的頂部;
[0030]導流機構,其包括霧化噴頭6、第一導流管9、第二導流管10,導流機構連接在支撐固定機構上,霧化噴頭6連接在導流座3的一端,第一導流管9豎直固定在導流座3的另一端,第二導流管10插接在第一導流管9的底部空腔內;
[0031]負壓機構,其包括負壓管11、第三導流管12、按壓桿13、密封墊14,負壓機構連接在
支撐固定機構上并與導流機構連接,負壓管11豎直固定在密封套1的底部,按壓桿13設置在負壓管11的內部空腔中,并穿過密封套1上的通孔,密封墊14水平固定在按壓桿13的底部,并與負壓管11呈滑動式密封對接,第三導流管12水平固定在負壓管11的底部與第一導流管9之間;
[0032]提拉機構,其包括把手8,提拉機構連接在支撐固定機構上,用于提拉的把手8的頂端固定在密封套1的側壁上。
[0033]在本技術實施例中,導流座3的一端設置有連接孔4,連接孔4內旋擰連接有第二對接筒7,第二對接筒7的一端固定有旋擰頭5,旋擰頭5的另一側固定有霧化噴頭6,并在旋擰頭5的側壁上設置有齒槽結構,使使用人員能夠根據需要更換合適型號的霧化噴頭6進行使用。
[0034]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把手8整體構成環形結構,并在其外壁上整體膠接有一層防滑手膠,通過環形結構的把手8對使用人員的手部進行限位,并通過防滑手膠增加摩擦力,避免在使用時打滑。
[0035]在本技術實施例中,密封套1及其整體連接結構均采用鎂鋁合金材料制作,并在其外壁設置有耐酸型涂層,通過鎂鋁合金材料提高該泵套的整體顏值,并通過耐酸型涂層避免該泵套被酸性的化妝品腐蝕損壞。
[0036]實施例二
[0037]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耐酸型鎂鋁合金泵套,包括:
[0038]支撐固定機構,其包括密封套1、第一對接筒2、導流座3,圓柱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耐酸型鎂鋁合金泵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固定機構,其包括密封套(1)、第一對接筒(2)、導流座(3),圓柱形結構的所述第一對接筒(2)固定在密封套(1)的底部邊緣處,所述導流座(3)水平固定在密封套(1)的頂部;導流機構,其包括霧化噴頭(6)、第一導流管(9)、第二導流管(10),所述導流機構連接在支撐固定機構上,所述霧化噴頭(6)連接在導流座(3)的一端,所述第一導流管(9)豎直固定在導流座(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導流管(10)插接在第一導流管(9)的底部空腔內;負壓機構,其包括負壓管(11)、第三導流管(12)、按壓桿(13)、密封墊(14),所述負壓機構連接在支撐固定機構上并與導流機構連接,所述負壓管(11)豎直固定在密封套(1)的底部,所述按壓桿(13)設置在負壓管(11)的內部空腔中,并穿過密封套(1)上的通孔,所述密封墊(14)水平固定在按壓桿(13)的底部,并與負壓管(11)呈滑動式密封對接,所述第三導流管(12)水平固定在負壓管(11)的底部與第一導流管(9)之間;提拉機構,其包括把手(8),所述提拉機構連接在支撐固定機構上,用于提拉的所述把手(8)的頂端固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本華,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正莊新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