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輔助檢測組合裝置,包括:檢測導管,包括線管和弧形溜槽,所述溜槽套接所述線管;第一攝像機,包括第一攝像頭和連接所述第一攝像頭的軟導線;第二攝像機,包括第二攝像頭和連接所述第二攝像頭的硬導線;其中,將所述第一攝像機與檢測探頭捆綁在一起,其導線一同穿插通過線管,再通過所述弧形溜槽進入聲測口;連接所述第二攝像機的硬導線設置在檢測導管上方,且所述第二攝像機伸入聲測管口上方;能通過第一攝像機、第二攝像機向外界反映:在密閉空間內,能夠實現將檢測探頭準確的放入聲測管中,同時也能判斷探頭是否放置到聲測管底部。置到聲測管底部。置到聲測管底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輔助檢測組合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輔助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輔助檢測組合裝置。
技術介紹
[0002]超高層建筑普遍采用的結構模式為核心筒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外框結構,鋼結構外框柱則采用鋼管+管內混凝土組合構造,而外框柱采用1000
?
2000mm直徑的鋼管焊接而成,管內直接澆筑豎向結構同標號的混凝土,為判斷管內澆筑混凝土的完整性,需要根據規范抽取10%的鋼管柱埋設聲波檢測管(根據直徑按規范埋設3
?
4根),管內混凝土采用鋼管柱身離地500mm、側向預留,300mm孔進行澆筑,解決了高空澆筑混凝土的施工安全隱患,但施工完成后管內形成一個密閉空間,導致預埋超聲波檢測管的鋼管柱無法放置檢測探頭進行混凝土完整性的檢測工作。傳統的超聲波檢測,主要將預埋的聲測管灌滿清水后直接將檢測探頭放置入聲測管內,利用探頭的重力放置到管底,然后同時勻速拉動全部檢測探頭的連接導線進行聲波檢測,然而,在密閉空間內,無法將檢測探頭準確的放入聲測管中,也無法判斷探頭是否放置到聲測管底部。因此,針對這個檢測環境,需要設置一套檢測輔助裝置,以達到超聲波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針對上述實際情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輔助檢測組合裝置,主要解決在密閉空間內,無法將檢測探頭準確的放入聲測管中,也無法判斷探頭是否放置到聲測管底部的問題。
[0004]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輔助檢測組合裝置,包括:檢測導管,包括線管和弧形溜槽,所述溜槽套接所述線管;第一攝像機,包括第一攝像頭和連接所述第一攝像頭的軟導線;第二攝像機,包括第二攝像頭和連接所述第二攝像頭的硬導線。
[0005]優選地,所述通縫的寬度為3mm~7mm。
[0006]優選地,所述通縫的寬度為5mm。
[0007]優選地,在所述通縫上設置有旋轉卡環。
[0008]優選地,所述第一攝像機和所述第二攝像機的正面、側面均有鏡頭。
[0009]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提供了一種輔助檢測組合裝置,在施工完成后管內形成的密閉空間,通過第一攝像機、第二攝像機向外界反映是否準確將檢測導管裝置對接聲測管管口,是否順利將檢測探頭放置進聲測管;實時觀測檢測探頭放入聲測管的過程,以及實時觀測檢測探頭是否達到聲測管底部;同時還能檢測鋼柱導管內有無出現堵塞的情況。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鋼柱超聲波檢測平面圖;
[0011]圖2為鋼柱超聲波檢測三維圖;
[0012]圖3為鋼柱的局部放大圖;
[0013]圖4為輔助檢測裝置圖;
[0014]圖5為檢測導管的放大圖;
[0015]圖6為第一攝像機、第二攝像機的正、側面鏡頭的分布圖;
[0016]圖7為輔助檢測裝置放置完成的主視圖;
[0017]圖8為第一攝像機進入聲測口的局部放大圖;
[0018]圖9為輔助檢測裝置放置完成的俯視圖。
[0019]圖中標記如下:1
?
第一攝像機;2
?
第二攝像機;3
?
弧形溜槽;4
?
線管;401
?
通縫;402
?
旋轉卡環;5
?
檢測孔;6
?
聲測管;7
?
鋼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確,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內容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技術,而非對本技術的限定。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提到的第一攝像機、第二攝像機均為現有技術,不屬于對材料本身提出的改進。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技術相關的部分而非全部內容。
[0021]如圖1至圖9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輔助檢測組合裝置,包括:檢測導管,所述檢測導管包括線管4和弧形溜槽3,所述弧形溜槽3套接所述線管4;第一攝像機1,包括第一攝像頭和連接第一攝像頭的軟導線;第二攝像機2,包括第二攝像頭和連接第二攝像頭的硬導線。其中,將第一攝像機1與檢測探頭捆綁在一起,其導線一同穿插通過線管4,再通過弧形溜槽3進入聲測管6管口;連接第二攝像頭的硬導線設置在檢測導管上方,且第二攝像機2伸入聲測管6管口上方。由于檢測導管與聲測管6的連接處是弧形溜槽3,且連接第一攝像頭的導線是軟導線;因此,第一攝像機1與檢測探頭貼合安放在弧形溜槽3上,隨著檢測導管準確進入聲測管6內;同時由于弧形溜槽3是敞開的,且連接第二攝像頭的導線是硬導線,以及第二攝像機2伸入聲測管6管口上方,故也有利于第二攝像機2實時檢測第一攝像機1和檢測探頭放入聲測管6內的過程。
[0022]本技術的實施例中,能通過第一攝像機1、第二攝像機2向外界反映是否準確將檢測導管裝置對接上聲測管6管口,是否順利將檢測探頭放置進聲測管6;實時觀測檢測探頭放入聲測管6的過程;實時觀測檢測探頭是否達到聲測管6底部;同時檢測鋼柱7導管內是否出現有堵塞情況。
[0023]為解決導線在通過線管4時,容易碰壁堵塞,導致導線難以穿插的問題,優選地,在線管4上設置有通縫401,這有利于將導線通過通縫401來放置線管4內,操作方便,節省時間。
[0024]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通縫401的寬度為3mm~7mm;進一步地,優選5mm的通縫401能防止澆筑混凝土中過多的混凝土進入檢測導管內,妨礙后期向外抽拉導線進行檢測,影響輔助檢測裝置的總體效果。
[0025]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在線管4上設置有旋轉卡環402,旋轉卡環402將連接檢測探頭的導線限定在管內,防止導線任意滑動的同時,更好控制在檢測孔5預留的導線長度,便于準確控制導線的長度,確保檢測長度準確。
[0026]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超聲波檢測探頭便隨著第一攝像機1一同進
入預埋聲測管6,通過第一攝像機1正面、側面的內窺防水鏡頭,能準確將聲測管6是否順利放置了檢測探頭反映出來,實時向外反饋檢測探頭是否達到聲測管6底部,實時跟蹤檢測探頭放入聲測管6內的全過程。第二攝像機2在聲測管口上方,通過第二攝像機2的正面、側面的內窺防水鏡頭,能觀察第一攝像機1與檢測探頭是否準確進入聲測管6管口中,且當鋼柱7管內混凝土澆筑一定量后,還能觀察其所處位置的混凝土的澆筑情況。
[0027]如圖6~圖9所示,第一攝像機1、第二攝像機2是成品內窺防水攝像機,且含8顆LED補光燈,第一攝像機1隨檢測導管一同進入聲測管6,第二攝像機2伸入聲測管6管口上方,第一攝像機1、第二攝像機2在其所處的位置發揮作用。當鋼柱7管內混凝土澆筑一定量后,管內形成一個密閉空間,LED補光燈的燈光就能照亮,能通過兩個內窺防水攝像機清晰地觀測到檢測探頭是否放至聲測管6,實時了解檢測探頭是否達到聲測管6底部,同時能夠檢測鋼柱7導管內是否有堵塞情況。
[0028]在本技術的一個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輔助檢測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檢測導管,包括線管和弧形溜槽,所述溜槽套接所述線管;第一攝像機,包括第一攝像頭和連接所述第一攝像頭的軟導線;第二攝像機,包括第二攝像頭和連接所述第二攝像頭的硬導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檢測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線管的長度方向設置有通縫。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輔助檢測組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冬明,張澄鐸,黃健,鄭澤喬,廖志鉆,郭振東,葉展鵬,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省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