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包括喇叭口部分、止擋部分和導流部分,喇叭口部分包括斜板和斜板兩側的第一側板,止擋部分包括止擋板和止擋板兩側的第二側板,第二側板之間設置有底板,止擋板、第二側板和底板形成容納空間,斜板與止擋板連接,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對應連接,第二側板背離彼此的一側設置有連接板,導流部分包括鉸接連接的導流板和輔助板,導流板和第一側板之間設置有限位結構,導流板傾斜抵靠在斜板上時,限位結構限制導流板活動,輔助板底端抵靠于底板時,導流板的部分結構位于容納空間內,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喇叭口模板會在構造柱頂部形成喇叭口形的三角多余部分,后期需要剔鑿和修補的問題。鑿和修補的問題。鑿和修補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
[0001]本技術屬于建筑施工
,具體提供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
技術介紹
[0002]構造柱是指為了增強建筑物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在砌筑墻體中設置的一種鋼筋混凝土柱,在層高較高的墻體中,構造柱還與圈梁相連接,形成能夠抗彎抗剪的空間框架,它是防止砌筑墻體倒塌的一種有效措施。構造柱一般沿墻體按規定距離設置,在墻體端部、縱橫墻交接處、較大洞口兩側等部位均需設置,構造柱混凝土應澆筑密實,一般在構造柱頂端采用喇叭口支模一次澆筑成型。
[0003]在傳統的構造柱支模現澆工藝中,頂部的喇叭口均采用木模板進行支模澆筑,這種傳統的喇叭口支模澆筑的施工工藝,使得構造柱成型拆模后頂部形成了一個喇叭口形的倒三角多余部分,所以該部位還需進行剔鑿和修補,這種工藝方法造成了構造柱成型質量較差、工期時間跨度較長、人工損耗較多、剔鑿時的震動影響砌體墻的質量、混凝土及模板材料浪費嚴重等問題。
[0004]相應地,本領域需要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提出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喇叭口模板會在構造柱頂部形成喇叭口形的三角多余部分,后期需要剔鑿和修補的問題。
[0006]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包括喇叭口部分、止擋部分和導流部分,所述喇叭口部分包括斜板和設置在斜板兩側的第一側板,所述止擋部分包括止擋板和設置在止擋板兩側的第二側板,且所述第二側板之間設置有底板,所述止擋板、所述第二側板和所述底板形成放置所述導流部分的容納空間,所述斜板的底端與所述止擋板的頂端連接,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對應連接,兩個所述第二側板背離彼此的一側設置有連接板,連接板上開設有連接孔,所述導流部分包括鉸接連接的導流板和輔助板,兩個第一側板之間的間距等于兩個第二側板之間的間距等于導流板的寬度,所述導流板和所述第一側板之間設置有限位結構,所述導流板傾斜抵靠在所述斜板上時,所述限位結構限制所述導流板活動,所述輔助板底端抵靠于所述底板時,所述導流板的部分結構位于所述容納空間內。
[0007]在上述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的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限位結構包括滑塊和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開設于所述第一側板靠近斜板的位置,所述導流板的兩側分別開設有朝向所述第一側板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塊設置于所述滑槽內,并與所述滑槽之間連接有彈簧,所述滑塊背離所述彈簧的一端設置有半圓弧形凸頭,所述彈簧處于自然狀態時,所述滑塊的部分結構伸出所述滑槽。
[0008]在上述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的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側板上開設有第二限位孔,所述滑塊的部位結構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內時,至少所述輔助板的部分結
構位于所述容納空間內。
[0009]在上述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的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止擋板上開設有第一觀察口。
[0010]在上述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的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斜板上開設有第二觀察口,所述第二觀察口與所述第一觀察口連通。
[0011]本方案的技術效果是:本技術通過連接板將止擋部分與構造柱模板連接,喇叭口部分的第一側板與構造柱模板抵靠,澆筑時,將導流板從容納空間內向上拉出,并傾斜抵靠于斜板上,通過限位結構限制導流板活動,從而形成澆筑通道,導流板和第一側板將混凝土導流進入構造柱模板圍設形成的空間內;澆筑完成之后,將導流板向構造柱轉動并豎直插入容納空間,輔助板抵靠于底板時,導流板位于容納空間外的部分對構造柱模板上的澆注口形成阻擋,從而避免在構造柱上形成喇叭口狀混凝土塊,省去后期鑿除喇叭口混凝土塊,縮短施工周期。
[0012]通過設置限位結構,方便導流板與第一側板之間的臨時固定。通過設置第一觀察口和第二觀察口,一方面能夠通過觀察口查看導流板和輔助板的位置,另一方面節省材料,而且使用過后方便清理混凝土。
附圖說明
[00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4]圖1為本技術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的正視圖;
[0015]圖2為本技術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隱去導流部分的俯視圖;
[0016]圖3為本技術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的第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技術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的第二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8]附圖標記列表:11、斜板;12、第一側板;13、第一限位孔;14、第二限位孔;21、止擋板;22、第二側板;23、底板;24、連接板;31、導流板;32、輔助板;33、滑塊;34、彈簧;35、滑槽;41、第一觀察口;42、第二觀察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0]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技術的描述中,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關系的術語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向或位置關系,這僅僅是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21]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可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22]本技術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的具體實施例: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包括喇叭口部分、止擋部分和導流部分。
[0023]其中,喇叭口部分包括斜板11和設置在斜板11兩側的第一側板12,止擋部分包括止擋板21和設置在止擋板21兩側的第二側板22,且第二側板22之間連接有底板23,止擋板21、第二側板22和底板23形成放置導流部分的容納空間。第一側板12為直角梯形結構,第一側板12的斜腰與斜板11連接,直角腰與構造柱模板貼合,較短的底邊與第二側板22連接,較長的頂邊平行于地面,斜板11的底端與止擋板21的頂端連接。兩個第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構造柱用免剔鑿喇叭口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喇叭口部分、止擋部分和導流部分,所述喇叭口部分包括斜板和設置在斜板兩側的第一側板,所述止擋部分包括止擋板和設置在止擋板兩側的第二側板,且所述第二側板之間設置有底板,所述止擋板、所述第二側板和所述底板形成放置所述導流部分的容納空間,所述斜板的底端與所述止擋板的頂端連接,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對應連接,兩個所述第二側板背離彼此的一側設置有連接板,連接板上開設有連接孔,所述導流部分包括鉸接連接的導流板和輔助板,兩個第一側板之間的間距等于兩個第二側板之間的間距等于導流板的寬度,所述導流板和所述第一側板之間設置有限位結構,所述導流板傾斜抵靠在所述斜板上時,所述限位結構限制所述導流板活動,所述輔助板底端抵靠于所述底板時,所述導流板的部分結構位于所述容納空間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構造柱用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先勇,安旭,許英豪,羅玉川,石峰,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