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內壁安裝有可轉動的套管,套管外表面纏繞有多圈連接管,連接管的外表面套有中空盒,連接管的前端固接有臂帶,所述套管轉動時可構成中空盒左右移動使連接管均勻的纏繞在套管外表面的結構;可在不使用時對柔性管收納到設備,防止污染、腐蝕,又能提高使用壽命、降低感染概率。染概率。染概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
[0001]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
技術介紹
[0002]中醫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前國內外尚無“中醫體檢”的明確概念,更無標準;中醫體檢必須像現代醫學體檢一樣,在充分體現自身“治未病”、“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特色基礎上,實現客觀化、數字化、精確化診斷以輔助預防、臨床和康復等醫療保健行為;血壓監測器是中醫體檢時常用的一種儀器,近年來血壓監測儀已得到逐步的完善,但還存在不足之處,如現有技術中專利號為:201610862365.4、專利名稱為:血壓監測儀校正的專利申請中,雖然解決了使用后的校正問題,但柔性管長期暴露在外界環境下,容易被污染或腐蝕,加快老化,進而降低使用壽命或增加感染的概率;為此提出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解決上述中所提到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可在不使用時對柔性管收納到設備,防止污染、腐蝕,又能提高使用壽命、降低感染概率,有效地解決了上述
技術介紹
中所提到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內壁安裝有可轉動的套管,套管外表面纏繞有多圈連接管,連接管的外表面套有中空盒,連接管的前端固接有臂帶,所述套管轉動時可構成中空盒左右移動使連接管均勻的纏繞在套管外表面的結構。
[0006]所述箱體底端內壁固接有底板,套管外表面轉動連接有軸承座,軸承座底端固接在底板上端表面,套管一側端面固接有內軸,內軸外表面左端鉸接有卷簧,底板上端表面右側固接有與內軸轉動連接的軸承板,軸承板右端表面固接有安裝盒,卷簧的另一端鉸接在安裝盒內壁。
[0007]所述內軸外表面中部固接有小齒輪,小齒輪下端嚙合有大齒輪,大齒輪右端表面非圓心處鉸接有第一連桿,第一連桿的另一端鉸接有長滑板,長滑板滑動連接在底板上端表面,底板上端表面左側固接有支撐座,支撐座內壁固接有導桿,導桿外表面滑動連接有導套,所述中空盒固接在導套下端表面,所述中空盒底端內壁固接有滑銷,長滑板上端表面開設有與滑銷相嚙合的斜滑槽。
[0008]所述中空盒內壁轉動連接有兩個與對應的連接管相配合的凹輪。
[0009]所述機殼底端設有可轉動的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外表面貫插有相互垂直的橫軸,離心環轉動連在橫軸外表面,離心環外表面固接有拉繩,拉繩的另一端貫穿且滑動連接在第二轉軸內壁,拉繩的另一端轉動連接有連接墊,拉繩外表面套有與連接墊固接的彈簧,機殼前端內壁滑動連接有連接板,連接墊與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阻板固接在連接板上端。
[0010]所述連接板上下兩端分別開設有圓柱通孔,圓柱通孔內壁分別滑動連接有與機殼固接的導桿。
[0011]本技術結構新穎,構思巧妙,操作簡單方便,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2]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通過向前拉動臂帶,會使連接管向前伸出,在使用完畢后當需要對其收納時,通過向上拉動拉環,在卷簧的自身卷力下則會使套管轉動、中空盒往復左右移動,從而使連接管均勻的纏繞在套管外表面,完成收納工作;從而降低污染或腐蝕,減緩老化速率,延長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的軸測圖。
[0014]圖2為本技術的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的箱體剖視圖。
[0015]圖3為本技術的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的連接管安裝示意圖。
[0016]圖4為本技術的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的中空盒剖視圖。
[0017]圖5為本技術的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的長滑板安裝示意圖。
[0018]圖6為本技術的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的棘輪安裝示意圖。
[0019]圖中標號:1
?
箱體、2
?
底板、3
?
快速接頭、4
?
連接管、5
?
臂帶、6
?
導桿、7
?
支撐座、8
?
導套、9
?
中空盒、10
?
套管、11
?
內軸、12
?
軸承板、13
?
凹輪、14
?
滑銷、15
?
長滑板、16
?
斜滑槽、17
?
卷簧、18
?
安裝盒、19
?
小齒輪、20
?
第一連桿、21
?
棘輪、22
?
棘爪、23
?
方墊、24
?
拉桿、25
?
拉環、26
?
彈簧、27
?
大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是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技術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21]如圖1
?
6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內壁安裝有可轉動的套管10,套管10外表面纏繞有多圈連接管4,連接管4的外表面套有中空盒9,連接管4的前端固接有臂帶5,所述套管10轉動時可構成中空盒9左右移動使連接管4均勻的纏繞在套管10外表面的結構。
[0022]如圖1
?
4所示,箱體1即為血壓監測器的外殼,血壓監測器的電子器件、構造及使用方法為現有技術,不再贅述;箱體1前端表面開設有通孔,供連接管4穿過并能在通孔內壁前后滑動;中空盒9的起到對連接管4收放時導向的作用;連接管4、臂帶5作用及其功能為現有技術,不再贅述;連接管4的一端穿過套管10內壁且與套管10固接,連接管4的一端還轉動連接有快速接頭3,通過快速接頭3可使連接管4與血壓監測器的充氣結構相連接;當需要對其連接管4收縮時,通過套管10的轉動,使中空盒9左右移動對應的連接管4則會均勻的纏繞在套管10外表面,從而使連接管4收縮到設備內,從而降低污染或腐蝕,減緩老化速率,延長使用壽命。
[0023]所述箱體1底端內壁固接有底板2,套管10外表面轉動連接有軸承座,軸承座底端固接在底板2上端表面,套管10一側端面固接有內軸11,內軸11外表面左端鉸接有卷簧17,底板2上端表面右側固接有與內軸11轉動連接的軸承板12,軸承板12右端表面固接有安裝盒18,卷簧17的另一端鉸接在安裝盒18內壁。
[0024]如圖3
?
5所示,軸承座、軸承板12的作用是限位支撐套管10、內軸11只能轉動;通過向前拉動臂帶5,則會使連接管4向前移動伸出,當連接管4向前移動時則又會驅動套管10轉動,套管10轉動則會帶動對應的內軸11轉動,當內軸11轉動時則會壓縮卷簧17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包括箱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內壁安裝有可轉動的套管(10),套管(10)外表面纏繞有多圈連接管(4),連接管(4)的外表面套有中空盒(9),連接管(4)的前端固接有臂帶(5),所述套管(10)轉動時可構成中空盒(9)左右移動使連接管(4)均勻的纏繞在套管(10)外表面的結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底端內壁固接有底板(2),套管(10)外表面轉動連接有軸承座,軸承座底端固接在底板(2)上端表面,套管(10)一側端面固接有內軸(11),內軸(11)外表面左端鉸接有卷簧(17),底板(2)上端表面右側固接有與內軸(11)轉動連接的軸承板(12),軸承板(12)右端表面固接有安裝盒(18),卷簧(17)的另一端鉸接在安裝盒(18)內壁。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中醫體檢用血壓監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軸(11)外表面中部固接有小齒輪(19),小齒輪(19)下端嚙合有大齒輪(27),大齒輪(27)右端表面非圓心處鉸接有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彥臣,呂君平,
申請(專利權)人:許彥臣,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