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包括空心晾曬盤,空心晾曬盤的一側固定設有進氣管,空心晾曬盤的頂壁開設有多個第一排氣孔,空心晾曬盤的頂部轉動設有勻料桿組件,防塵蓋的頂部固定設有電機,晾曬前,首先將待晾曬的茶葉分別放入第一晾曬軌道、第二晾曬軌道和第三晾曬軌道,接著蓋上防塵蓋,然后啟動電機,電機驅動勻料桿組件以對茶葉進行均勻翻動;最后,將熱蒸汽通過進氣管輸入空心晾曬盤內即可,一部分熱蒸汽直接從空心晾曬盤的頂部向上排出,一部分熱蒸汽則從第一空心布氣環、第二空心布氣環和第三空心布氣環的內側壁排出,從而從不同的方向對茶葉進行烘干,提高晾曬效率。曬效率。曬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綠茶晾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當茶園中的茶葉被采摘下來后,需要先進行晾曬,然后在通過烘焙和反復翻炒才能得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飲用的茶葉,在科技還不發達時,人們在對茶葉進行晾曬時,普遍采用人工對茶葉進行翻動,來保證每一片茶葉都能被陽光照射和風干,到了如今的科技時代,各種各樣的茶葉晾曬設備應聲而出,例如公告號為CN213955881U的中國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生態老綠茶加工晾曬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頂部設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內部設置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的內部設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內部設置有晾曬框,所述晾曬框的內部設置有第一晾曬網,所述第一晾曬網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晾曬網,所述安裝架的一側設置有從轉輪,所述從轉輪的內部設置有皮帶,所述皮帶的一端設置有主轉輪,所述主轉輪的一側設置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底板的頂部設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設置有烘干架,所述底板的頂部設置有風箱,所述風箱的內部設置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底部設置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端設置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的一端設置有扇葉,所述風箱的頂部設置有防塵網,該裝置由于需要將茶葉首先放入第一晾曬網和第二晾曬網形成的狹小空間內,才能進行風干,費時費力,無法滿足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用于解決現有的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由于需要將茶葉首先放入第一晾曬網和第二晾曬網形成的狹小空間內,費時費力的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用新型提供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包括空心晾曬盤,所述空心晾曬盤的一側固定設有進氣管,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壁開設有多個第一排氣孔,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部同軸心間隔固定設有與所述空心晾曬盤的內腔連通的第一空心布氣環、第二空心布氣環和第三空心布氣環,所述第一空心布氣環、所述第二空心布氣環和所述第三空心布氣環將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部分隔為第一晾曬軌道、第二晾曬軌道和第三晾曬軌道,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部卡設有防塵蓋,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部轉動設有勻料桿組件,所述防塵蓋的頂部固定設有用于驅動所述勻料桿組件轉動的電機。
[0005]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征:
[000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空心布氣環、所述第二空心布氣環和所述第三空心布氣環的內側壁均開設有多個與所述空心晾曬盤的內腔連通的第二排氣孔。
[0007]進一步地,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部中心固定設有定位套。
[0008]進一步地,所述勻料桿組件包括套設于所述定位套內的轉軸及與所述轉軸同軸心固定連接的勻料桿,所述轉軸的頂部固定設有安裝盤,所述電機的輸出端固定設有所述安
裝盤,所述安裝盤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0009]進一步地,所述勻料桿的底部依次間隔固定設有第一梳齒區、第二梳齒區和第三梳齒區。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梳齒區位于所述第一晾曬軌道內,所述第二梳齒區位于所述第二晾曬軌道內,所述第三梳齒區位于所述第三晾曬軌道內。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空心布氣環、所述第二空心布氣環和所述第三空心布氣環的截面形狀均為倒“U”形。
[0012]進一步地,所述防塵蓋的頂部開設有弧形多個通風槽,所述防塵蓋的頂部對稱固定設有把手。
[0013]進一步地,所述電機為步進電機,所述電機的轉速為60r/min。
[0014]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晾曬前,首先將待晾曬的茶葉分別放入所述第一晾曬軌道、所述第二晾曬軌道和所述第三晾曬軌道,接著蓋上所述防塵蓋,然后啟動所述電機,所述電機驅動所述勻料桿組件以對茶葉進行均勻翻動;最后,將熱蒸汽通過所述進氣管輸入所述空心晾曬盤內即可,一部分熱蒸汽直接從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部向上排出,一部分熱蒸汽則從所述第一空心布氣環、所述第二空心布氣環和所述第三空心布氣環的內側壁排出,從而從不同的方向對茶葉進行烘干,提高晾曬效率。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所述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所述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所述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剖視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所述勻料桿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圖3中A處的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1]如圖1至圖5所示的本技術的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的一個實施例中,包括空心晾曬盤10,空心晾曬盤10的一側固定設有進氣管100,空心晾曬盤10的頂壁開設有多個第一排氣孔101,空心晾曬盤10的頂部同軸心間隔固定設有與空心晾曬盤10的內腔連通的第一空心布氣環20、第二空心布氣環30和第三空心布氣環40,第一空心布氣環20、第二空心布氣環30和第三空心布氣環40將空心晾曬盤10的頂部分隔為第一晾曬軌道102、第二晾曬軌道103和第三晾曬軌道104,空心晾曬盤10的頂部卡設有防塵蓋3,空心晾曬盤10的頂部轉動設有勻料桿組件4,防塵蓋3的頂部固定設有用于驅動勻料桿組件4轉動的電機5,具體而言,晾曬前,首先將待晾曬的茶葉分別放入第一晾曬軌道102、第二晾曬軌道103和第三晾曬軌道104,接著蓋上防塵蓋3,然后啟動電機5,電機5驅動勻料桿組件4以對茶葉進行均勻翻動;最后,將熱蒸汽通過進氣管100輸入空心晾曬盤10內即可,一部分熱蒸汽直接從空心晾曬盤10的頂部向上排出,一部分熱蒸汽則從第一空心布氣環20、第二空心布氣環30和第三空心布氣環40的內側壁排出,從而從不同的方向對茶葉進行烘干,提高晾曬效率。
[0022]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空心布氣環20、第二空心布氣環30和第三空心布氣環40的內側壁均開設有多個與空心晾曬盤10的內腔連通的第二排氣孔6。
[0023]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中,空心晾曬盤10的頂部中心固定設有定位套8。
[0024]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中,勻料桿組件4包括套設于定位套8內的轉軸41及與轉軸41同軸心固定連接的勻料桿42,轉軸41的頂部固定設有安裝盤,電機5的輸出端固定設有所述安裝盤,所述安裝盤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0025]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中,勻料桿42的底部依次間隔固定設有第一梳齒區420、第二梳齒區421和第三梳齒區422,具體而言,勻料桿42的一端固定設有與轉軸41同軸心設置的卡箍423。
[0026]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梳齒區420位于第一晾曬軌道102內,第二梳齒區421位于第二晾曬軌道103內,第三梳齒區422位于第三晾曬軌道104內。
[0027]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空心布氣環20、第二空心布氣環30和第三空心布氣環40的截面形狀均為倒“U”形。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晾曬盤,所述空心晾曬盤的一側固定設有進氣管,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壁開設有多個第一排氣孔,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部同軸心間隔固定設有與所述空心晾曬盤的內腔連通的第一空心布氣環、第二空心布氣環和第三空心布氣環,所述第一空心布氣環、所述第二空心布氣環和所述第三空心布氣環將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部分隔為第一晾曬軌道、第二晾曬軌道和第三晾曬軌道,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部卡設有防塵蓋,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部轉動設有勻料桿組件,所述防塵蓋的頂部固定設有用于驅動所述勻料桿組件轉動的電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布氣環、所述第二空心布氣環和所述第三空心布氣環的內側壁均開設有多個與所述空心晾曬盤的內腔連通的第二排氣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晾曬盤的頂部中心固定設有定位套。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綠茶加工用晾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勻料桿組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楊富,姜光勇,姜瑞,姜秀梅,孫孟文,
申請(專利權)人:信陽東方盛世茶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